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将会导致不良结局。因此选用抗菌谱广,疗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研究司帕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得出:司帕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是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单纯尿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6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68-01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2008年3月至2008年11月泌尿科患者,临床包括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按试验设计要求入选患者90例,年龄18岁~60岁,性别不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尿的细菌学检查均符合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患者48 h内未接受有效抗菌药物治疗,90%以上病例经细菌学诊断证实以轻、中度感染为主,所有患者均无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青少年及有严重合并症或肝肾功能异常者均不能入选。
1.2病例分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作司帕沙星组(A)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22岁~60岁,平均(30.5±14.2)岁;左氧氟沙星组(B)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24岁~60岁,平均(30.7±15.1)岁。
1.3治疗方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治疗组(A组)44例,每日给予司帕沙星胶囊200mg,po,qd,疗程单纯性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分别为7和14天;对照组(B组)46例作,每日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po,bid,疗程单纯性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分别为7和1天。
1.4疗效评价参照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1]。
1.5观察指标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尿细菌学检查。治疗过程中每日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1.6药敏试验从患者尿液中培养出的致病菌按美国National Committe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NCCLS)制定的标准,以纸片法作体外药敏试验。
1.7统计分析所有使用SPSS 12.0 Eval分析软件分析。
2结果
2.1疗效评价司帕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比较对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相似。两组比较,总有效率、痊愈率和细菌学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体外药敏试验从尿液中共分离出70株细菌,司帕沙星组36株,左氧氟沙星组34株,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敏感菌百分率分别为94.44%(34/36)和91.18%(31/34)。细菌对司帕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细菌学疗效本研究中,90例患者的尿液中共分离出70株致病菌,治疗前细菌阳性率为81.4%,司帕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从尿液中分离出36株和34株,治疗后分别清除33株和30株。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4安全性评价86例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也未未观察到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是氨基双氟喹诺酮类新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的活性而产生杀菌作用。在喹诺酮结构第5位上引人氨基,对G+球菌的抗菌活力大大增强,在第1位引入的环丙基和第6位上引入的氟原子,增强了对G-菌的抗菌活性。第8位上引入的氟原子,在体内吸收良好。它也是目前唯一同时对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具有强杀菌作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对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阻碍效果很小,可避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而引起的痉挛,因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氧氟沙星低。本研究中,司帕沙星治疗组有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左氧氟沙星组则没有发现。光敏反应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关注度最高的不良反应,其症状如皮疹、瘙痒、局部发红、红斑、水疱等。
(收稿日期:2009.04.15)
【关键词】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单纯尿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6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68-01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2008年3月至2008年11月泌尿科患者,临床包括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按试验设计要求入选患者90例,年龄18岁~60岁,性别不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尿的细菌学检查均符合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患者48 h内未接受有效抗菌药物治疗,90%以上病例经细菌学诊断证实以轻、中度感染为主,所有患者均无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青少年及有严重合并症或肝肾功能异常者均不能入选。
1.2病例分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作司帕沙星组(A)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22岁~60岁,平均(30.5±14.2)岁;左氧氟沙星组(B)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24岁~60岁,平均(30.7±15.1)岁。
1.3治疗方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治疗组(A组)44例,每日给予司帕沙星胶囊200mg,po,qd,疗程单纯性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分别为7和14天;对照组(B组)46例作,每日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po,bid,疗程单纯性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分别为7和1天。
1.4疗效评价参照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1]。
1.5观察指标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尿细菌学检查。治疗过程中每日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1.6药敏试验从患者尿液中培养出的致病菌按美国National Committe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NCCLS)制定的标准,以纸片法作体外药敏试验。
1.7统计分析所有使用SPSS 12.0 Eval分析软件分析。
2结果
2.1疗效评价司帕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比较对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相似。两组比较,总有效率、痊愈率和细菌学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体外药敏试验从尿液中共分离出70株细菌,司帕沙星组36株,左氧氟沙星组34株,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敏感菌百分率分别为94.44%(34/36)和91.18%(31/34)。细菌对司帕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细菌学疗效本研究中,90例患者的尿液中共分离出70株致病菌,治疗前细菌阳性率为81.4%,司帕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从尿液中分离出36株和34株,治疗后分别清除33株和30株。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4安全性评价86例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也未未观察到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是氨基双氟喹诺酮类新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的活性而产生杀菌作用。在喹诺酮结构第5位上引人氨基,对G+球菌的抗菌活力大大增强,在第1位引入的环丙基和第6位上引入的氟原子,增强了对G-菌的抗菌活性。第8位上引入的氟原子,在体内吸收良好。它也是目前唯一同时对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具有强杀菌作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对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阻碍效果很小,可避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而引起的痉挛,因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氧氟沙星低。本研究中,司帕沙星治疗组有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左氧氟沙星组则没有发现。光敏反应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关注度最高的不良反应,其症状如皮疹、瘙痒、局部发红、红斑、水疱等。
(收稿日期: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