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与“天性”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尔迷茫的王老师(以下称王老师):周博士您好,我最近在班级管理方面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跟您聊一聊。
  未必正确的周博士(以下称周博士):是什么问题呢?
  王老师: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关于学校班级管理的培训,专家在培训的时候向我们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天性”,要让学生“自然生长”“自由发展”。我觉得专家说得挺好的,但真要让我按照专家说的去做的话,却又感到迷茫。
  周博士:您是哪里觉得迷茫呢?
  王老师:我担心一旦尊重儿童的天性,课堂就会失去控制,就会乱套。
  周博士:您多注意班级管理不就行了吗?只要管理到位,课堂是不会乱套的。
  王老师:可是专家说了,教师因为管理得太多、太严,所以压抑了儿童的天性。要解放天性,自然就不能加强管理呀。
  周博士:您可能误会专家的意思了。班级管理不是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的问题。该管的地方,不会存在管理过多、过严的问题,而是一定要管的;只有那些不应该过分约束的地方,才需要少管、不管。
  王老师: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周博士:我们打个比方来说。自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词吧?可它并不是无限度的、绝对的,而是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框架范围之内。比如说,一个人有四处走动的自由,但是当他过马路的时候,他不能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而是必须看红绿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我们不能因为对自由的强调,而否认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王老师:的确如此。可是这和儿童的天性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加强管理,儿童的天性怎么发扬呢?
  周博士:儿童的天性就像自由一样,听起来是很美好的,但我们往往忘记了它也需要有一个界限,需要有一个度。天性不等于随性。一个人的天性是多方面的,但不是都值得尊重,都需要发扬。你想想看,不压制天性就是允许学生在别人讲话时不注意听或随意打断吗?可以心情好就跟老师打招呼、心情不好就谁都不理吗?可以把自己的东西随意乱放不爱护教室的卫生整洁吗?这些就是我说的“该管的地方”,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永远不能放松的。
  王老师:我好像明白您的意思了。您是想告诉我,儿童有爱玩的天性,但是在学校里面,不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是要遵守校规校纪;儿童也有自己的情绪,但对他人应该表现出尊重和礼貌;儿童也有说话的权利,但在课堂上不能想说就说,而是要遵守课堂纪律。我们要让学生首先学会遵守社会准则和规则,因为孩子长大过程中是必须学会做人及社会的基本道德底线的。
  周博士:就是这个意思。儿童天性的发扬,不是无限度的、随意随性的发扬,将天性等同于随性,那就误解了专家的意思了。
  王老师:可是,我们经常说,某人取得了成功,是因为他敢于打破常规,敢于不走寻常路。按照您的说法,儿童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在规矩的范畴之内,他还怎么打破常规呢?这样会不会把孩子们取得成功的路子给阻断了?
  周博士:我觉得您多虑了。您应该听说过高斯的故事吧?高斯是个数学天才,他在计算从1加到100的时候,不是按照惯常的做法,从前往后依次计算;而是打破了常规的计算方式,发现1 100=101,2 99=101,3 98=101,以此类推,总共50个101,将50乘以101,很快就得出答案是5050。这就是我们说的打破常规,是思维和方法上的开拓与创新,用常人没有想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高斯有没有不遵守课堂纪律呢?没有,他在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做题,只不过用了一种不一样的方法;他有没有不尊重老师呢?也没有,他并没有把老师轰下台,只是告诉老师自己的解题思路而已。他已经打破了常规,但依然在必要的规矩范围之内。
  王老师:我们鼓励学生在思维上敢于不走寻常路,但并不是要他们在行为举止上违反纪律;我们鼓励学生在方法上有奇思妙想,但并不是提倡他们在一言一行上和社会规范背道而驰。我们要让学生爱思考的天性得到发扬,但言行上的规矩也要能够保持。不讲原则的一味“尊重”,其实就是
  “放纵”。
  周博士:嗯,就是这个意思。“规矩”并不会压制孩子的天性,当我们不再把“规矩”和“天性”对立起来的时候,或许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就能做得比较到位了。
  王老师:好,周老师,我明白了,谢谢您的指导!
  周博士:不用客气。
  (作者单位:1.厦门英才学校;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江丽莉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李先生和他的经典登场了,但似乎不是把我所熟知的“经典语录”“经典思想”如春风般地徐徐送来,而是像秋风般地、狂暴地要把我原有的关于“经典”的所有思考吹跑。我能享受“站在风口上飞舞”的感觉吗?  从《论语今读》到《李泽厚对话集》,滚雪球式地阅读,越滚越远,越深,我读的气力和胃口也越滚越大,节奏越滚越快,根本停不下来。  阅读经典:根本停不下来  我喜欢读李泽厚先生的书,源于《论语今读》,简单、执着的我
现代社会日益由封闭走向开放,沟通的理念也逐渐受到重视。2012年2月,在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的专业能力包含“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并阐述了这一能力的基本要求,即教师要与中小学生、同事、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协助中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1]。近年来,师范生的顶岗实习受到了各师范院校及教育部的重视。顶岗实习是指高年级师范生在接受
引领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使命。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完成这一任务的主渠道就是搞好课堂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愿意学习、能够学习和会正确地学习。在反思与吸收教育前辈们的精华基础上,结合自己20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关于怎样做才能引领好学生的成长,我采用了下列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心情”  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原本性情温和的学生,不知为了什么就变得心浮
龙应台的文字就像刺破平静水面的冰山,虽然只窥见一角,可就是这一角,就能让我们了解到这水面之下,其实是一座结结实实的冰山。  其实,大多数人会是龙应台在《野火集》中批判的那类人,不关心国际格局变化,总觉得即使有所谓的“关心”,也不能改变什么,无良的商贩依旧在制造“毒奶粉”,工厂依旧把没有处理过的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界,贪官依旧横行。而我们宁愿闭上眼睛,堵上耳朵,假装还自己一个清静、美好的世界。直到龙应
“我来自农村,父母亲都是农民,一路走过来,我知道确实是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孩子的命运,改变这个家庭、家族的命运。真正让农民家庭过上和谐、有尊严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家庭子女能受到好的教育。所以,我力图在县城办一所能够让进来的所有孩子都能受到好的教育的学校,对所有来到我这所学校的孩子负责任。无论出身、背景情况如何,来到我这里,都能受到均等的优质教育。”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真诚的期盼,发自她的内心,她是在用
本刊讯 2016年11月21日,史家小学二年级部伙伴校园举行《大槐树 小伙伴》新书发布会。该书将二年级的典型活动和特色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每一章节后留有可供记录的地方,同学们可以在参与活动后或写或画,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可以与结识的新伙伴共同写下对小伙伴校园的期待与热爱;还可以请老师或家长一起参与;将每年二年级毕业时学校送给同学的合影照片粘贴好,记录下二年级一年的美好回忆。  《大槐树 小伙伴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时节,收获着春种、夏耕的果实,在这里我们也迎来了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本届峰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以“教师教育质量与学习”为主题,邀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安东尼·克拉克(Anthony Clarke)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安·林古德温(A.Lin
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四轮”,即德育、教学、科研和文化),践行“让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建设和谐、合作、人本和人文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书声琅琅、歌声朗朗和笑声朗朗的美丽校园,这是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学(以下简称“龙岗中学”)校园文化的最佳概括。  一、创新校园文化  2014年5月25日上午,第三届龙岗河龙舟赛在龙岗河龙园段水域正式开赛,来自两岸三地的10支龙舟队参加。开幕式上,龙岗中学舞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关乎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大事。我校和附属幼儿园致力于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园和小学生阶段
中国是尊师重教的国度。在传统社会,家家堂屋正中供“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师与孕育万物的天地、社会最高统治者及血脉之源的祖宗并列,共享人间馨香。中国师之地位在世界上也罕有其匹。师之所得尊崇,与师之使命有关,唐代文学大师韩愈在《师说》中凝练地指出了师之职责:传道、授业、解惑。虽然已越千年,但我认为它仍然是我们今天良师的标准。  在古代社会,师有人师与经师之分,用今天的话说,即有道德学问之师与职业培训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