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信息網络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和道德风貌。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反抗和叛逆心理以及求新性,他们试图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发展自己的个性,互联网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本文就以课堂教学发生一堂关于教材范例更新而造成的教学冲突,引发我对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思考,并对教材通过不同的处理,实施我对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道德
G631
如何让学生从网络中找到适合的图片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对于这个技能点来说似乎并不困难,可是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我却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原因在于教材以(这是一个桌面壁纸站点)这个网站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入这个站点,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站点的更新,加进来了许多人文景观:性感数码宝贝桌面、华歌尔内衣、性感车模等明显不适宜小学生的图片。我想,异途同归,只要把保存图片的这个技能教给学生掌握,而至于利用什么作为教学素材并不重要。可刚上到一半时,第四组一学生惊呼:老师,他在上黄色网站,还神情夸张地用手掩住眼睛。那位同学顿时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没,我没,我只是把网址动一下,就变成这样了啊。”教室里顿时砸开了锅,乱成一团。最后我只能用电子教室统一把学生的屏幕切换到而草草收场。
课后我做了深刻地思考,不适宜的网络信息到底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呢?
1.对青少年世界观的不良影响
大量的网上信息为青少年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上有那么多的不良信息,学生可能会有意无意浏览到一些,对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不良信息对他们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气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的冲击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青少年在信息的消费中无法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认知事物和判断是非,可能导致道德判断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同时,由于青少年不成熟的一面,往往道德和道德行为是做给他人或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性较差,一旦进入互联网的“自由空间”的界域,那些在别人监督下筑起的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甚至网络犯罪。
3.对青少年身心、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影响着青少年如何看待社会、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和危害。导致他们一方面对网络的极度迷恋,长期使用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患上信息瘾症。另一方面,使他们自身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得到一种逃避的方式。这便造成了青年人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远,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那么针对中小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去进行引导呢?到底要不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站点存在呢?对于里面的不适宜的内容要不要明确地和学生提出来呢?
经过思考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我决定做一次尝试,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直接用着站点进行教学,并让学生以是否应该进入进行讨论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该点进去吗?”
“不该”。很多同学都顺口应答了下来,这种有口无心的应答显然不是我要的效果,我也深知这只是学生那么随口一说罢了。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一起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1.是教材编写错误了吗?
2.平常我们正常浏览网页的时候遇见过今天类似的问题吗?
3.我们该点进去吗?
最后学生还是得出了满意的回答,这个站点可以上,但是关于里面的图片我们要有正确地选择,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图片分类我们就不应该点进去,当然,对于里面的精彩图片我们还是可以正常地选取、下载的。
如何树立学生正确地上网观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做好上网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
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
二、加大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首先,是要多让青少年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再次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培养。青少年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弥补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青少年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我想,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让学生得出“该不该点进去”这个结论是仅仅不够的,但是至少是他们认识、分辨网络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第一次选择。从这么一个站点内图片的选择到以后网络内容浏览的选取。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关要过。网络道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刊 2004.7
[2]《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道德
G631
如何让学生从网络中找到适合的图片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对于这个技能点来说似乎并不困难,可是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我却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原因在于教材以(这是一个桌面壁纸站点)这个网站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入这个站点,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站点的更新,加进来了许多人文景观:性感数码宝贝桌面、华歌尔内衣、性感车模等明显不适宜小学生的图片。我想,异途同归,只要把保存图片的这个技能教给学生掌握,而至于利用什么作为教学素材并不重要。可刚上到一半时,第四组一学生惊呼:老师,他在上黄色网站,还神情夸张地用手掩住眼睛。那位同学顿时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没,我没,我只是把网址动一下,就变成这样了啊。”教室里顿时砸开了锅,乱成一团。最后我只能用电子教室统一把学生的屏幕切换到而草草收场。
课后我做了深刻地思考,不适宜的网络信息到底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呢?
1.对青少年世界观的不良影响
大量的网上信息为青少年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上有那么多的不良信息,学生可能会有意无意浏览到一些,对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不良信息对他们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气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的冲击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青少年在信息的消费中无法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认知事物和判断是非,可能导致道德判断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同时,由于青少年不成熟的一面,往往道德和道德行为是做给他人或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性较差,一旦进入互联网的“自由空间”的界域,那些在别人监督下筑起的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甚至网络犯罪。
3.对青少年身心、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影响着青少年如何看待社会、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和危害。导致他们一方面对网络的极度迷恋,长期使用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患上信息瘾症。另一方面,使他们自身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得到一种逃避的方式。这便造成了青年人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远,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那么针对中小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去进行引导呢?到底要不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站点存在呢?对于里面的不适宜的内容要不要明确地和学生提出来呢?
经过思考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我决定做一次尝试,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直接用着站点进行教学,并让学生以是否应该进入进行讨论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该点进去吗?”
“不该”。很多同学都顺口应答了下来,这种有口无心的应答显然不是我要的效果,我也深知这只是学生那么随口一说罢了。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一起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1.是教材编写错误了吗?
2.平常我们正常浏览网页的时候遇见过今天类似的问题吗?
3.我们该点进去吗?
最后学生还是得出了满意的回答,这个站点可以上,但是关于里面的图片我们要有正确地选择,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图片分类我们就不应该点进去,当然,对于里面的精彩图片我们还是可以正常地选取、下载的。
如何树立学生正确地上网观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做好上网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
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
二、加大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首先,是要多让青少年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再次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培养。青少年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弥补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青少年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我想,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让学生得出“该不该点进去”这个结论是仅仅不够的,但是至少是他们认识、分辨网络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第一次选择。从这么一个站点内图片的选择到以后网络内容浏览的选取。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关要过。网络道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刊 2004.7
[2]《中小学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