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所具备的基本性质就是让人们得到幸福,对学生加以赏识才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幸福的感受。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当中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他们情感态度的逐步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赏识教育。
【关键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赏识教育
一、赏识的意识
想要将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当中得到真正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时常采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看到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闪光的方面。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们放在同一个位置来看待,将每一个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对他们加以尊重,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加以肯定,继而促进每个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在传统形式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当中,基本上都是重视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重视对他们的品行加以培养,这也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智商较高,情商却较低的状况。而教师对学生所做的评价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成绩方面,应该看到学生在背后的努力和他们的态度。要是有的学生一直表现的非常努力,但是却没有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那么教师首先就应该对学生所做的付出加以肯定,继而帮助他们寻找出合适的方法,寻找出能够达到目标的学習途径。与之相反的是,要是学生凭着小聪明而获得了好的成绩,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肯定,不过应该利用适合的方式引导他去做的更好。而且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为注重他们的品行表现。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将当代我国课程改革当中的总体要求作为基础,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教育遵循素质教育以及教育创新的基本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科当中所存在的独特性加以探索,贴合思想政治以及道德观教育的固有规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对学生加以充分的尊重,在这个基础之上实施良好的诱导。
二、赏识的视角
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长相、身材,到性格、智力等都具有较大的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那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用同一标准对所有学生加以衡量的做法,要积极去寻找学生所具备的优势,对他们点点滴滴的良好表现加以赏识,继而促进每个人个性的发展。
因为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将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特征,通常都是兼备成熟以及幼稚这两个方面的表现。要是教师对这种特点不够了解,就非常可能对学生呈现出的一些个性表现加以一味的打压,继而引发跟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冲突,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极为不利。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并没有办法将事情做的像一位母亲那样好,不过也应该去积极的努力,以平静的心情,在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展他们身上的美,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加以欣赏。其实每个学生在自己内心的深处都非常在意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以及看法,即使是在表面上表现的桀骜不驯的那些学生其实也渴望教师的一次肯定。而很多教师却习惯于将一个学生身上的短处跟其他学生所具备的长处去比较,有的时候设置会过分的夸张,其本意可能是想激励学生,却不知道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去发现学生所具备的特点,特别是那些跟其他学生具有差异的地方更为值得肯定。
三、赏识的方式
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了人具有五大需求,作为一名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展特征,不仅应该对他们加以物质方面的奖励,更为重要的其实应该是精神方面的激励。可以是语言层次的表扬,或者是层次较高的行为方面的表扬,比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拥抱,或者鼓励的眼神,这都是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最好的奖励。
跟一些其它的学科比较,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学科在升学压力方面显得小很多,在初一和初二阶段,有些教师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经常会给一些简单的物质奖励,比如一个棒棒糖、一支彩色笔等。而这样的办法对一些年纪较低的学生兴许会有些用,不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会逐渐加强,到了初三阶段可能也就对这种方法视而不见了。而这个时候其实他们需要的可能是在精神方面的鼓励,教师的一个肯定、一个微笑都能够起到一些预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四、赏识的主体
赏识教育主要产生于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对于孩子所做出的肯定以及赞赏,在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的时候,父母会用一些鼓励的话给孩子以肯定,继而带给了孩子更多希望。其实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心中,教师以及同龄人所做出的评价可能会形成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的思想道德学科的评价体系当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评价当中,非常有利于提升他们参与到课堂当中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而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们提供出更多的互相评价的机会,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客观的对他人加以认识和评价,继而实现取长补短,大家一起提升和完善自我。
五、赏识的尺度
赏识教育应该注意一定的分寸,将尺度把握好,结合每一名学生实际的状况加以肯定以及欣赏,更为重要的是肯定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继而促进学生在今后良好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表现,例如性格、智商以及情商等,而大多数家长以及教师都是习惯性的欣赏学生的外貌,或者夸他们的智商,而这种赏识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是由于每一个人对自我形成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初中生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人夸奖长得好,就非常可能会导致他对自己的外表太过看重,继而无法注意对自己内在修养的培养。而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学生却有可能太过注重自己先天的智商,可能不会再后天繼续的努力,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情况出现,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较为明显的时期,教师应该对他们加以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加以发现,具有针对性的对他们每一个人加以肯定和引导,继而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慧.李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1.(09):86-87.
[2]胡冰冰.初中思想品德课赏识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彭燕.初中思想品德课赏识教育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赏识教育
一、赏识的意识
想要将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当中得到真正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时常采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看到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闪光的方面。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们放在同一个位置来看待,将每一个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对他们加以尊重,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加以肯定,继而促进每个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在传统形式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当中,基本上都是重视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重视对他们的品行加以培养,这也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智商较高,情商却较低的状况。而教师对学生所做的评价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成绩方面,应该看到学生在背后的努力和他们的态度。要是有的学生一直表现的非常努力,但是却没有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那么教师首先就应该对学生所做的付出加以肯定,继而帮助他们寻找出合适的方法,寻找出能够达到目标的学習途径。与之相反的是,要是学生凭着小聪明而获得了好的成绩,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肯定,不过应该利用适合的方式引导他去做的更好。而且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为注重他们的品行表现。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将当代我国课程改革当中的总体要求作为基础,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教育遵循素质教育以及教育创新的基本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科当中所存在的独特性加以探索,贴合思想政治以及道德观教育的固有规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对学生加以充分的尊重,在这个基础之上实施良好的诱导。
二、赏识的视角
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长相、身材,到性格、智力等都具有较大的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那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用同一标准对所有学生加以衡量的做法,要积极去寻找学生所具备的优势,对他们点点滴滴的良好表现加以赏识,继而促进每个人个性的发展。
因为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将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特征,通常都是兼备成熟以及幼稚这两个方面的表现。要是教师对这种特点不够了解,就非常可能对学生呈现出的一些个性表现加以一味的打压,继而引发跟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冲突,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极为不利。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并没有办法将事情做的像一位母亲那样好,不过也应该去积极的努力,以平静的心情,在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展他们身上的美,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加以欣赏。其实每个学生在自己内心的深处都非常在意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以及看法,即使是在表面上表现的桀骜不驯的那些学生其实也渴望教师的一次肯定。而很多教师却习惯于将一个学生身上的短处跟其他学生所具备的长处去比较,有的时候设置会过分的夸张,其本意可能是想激励学生,却不知道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去发现学生所具备的特点,特别是那些跟其他学生具有差异的地方更为值得肯定。
三、赏识的方式
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了人具有五大需求,作为一名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展特征,不仅应该对他们加以物质方面的奖励,更为重要的其实应该是精神方面的激励。可以是语言层次的表扬,或者是层次较高的行为方面的表扬,比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拥抱,或者鼓励的眼神,这都是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最好的奖励。
跟一些其它的学科比较,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学科在升学压力方面显得小很多,在初一和初二阶段,有些教师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经常会给一些简单的物质奖励,比如一个棒棒糖、一支彩色笔等。而这样的办法对一些年纪较低的学生兴许会有些用,不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会逐渐加强,到了初三阶段可能也就对这种方法视而不见了。而这个时候其实他们需要的可能是在精神方面的鼓励,教师的一个肯定、一个微笑都能够起到一些预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四、赏识的主体
赏识教育主要产生于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对于孩子所做出的肯定以及赞赏,在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的时候,父母会用一些鼓励的话给孩子以肯定,继而带给了孩子更多希望。其实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心中,教师以及同龄人所做出的评价可能会形成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的思想道德学科的评价体系当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评价当中,非常有利于提升他们参与到课堂当中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而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们提供出更多的互相评价的机会,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客观的对他人加以认识和评价,继而实现取长补短,大家一起提升和完善自我。
五、赏识的尺度
赏识教育应该注意一定的分寸,将尺度把握好,结合每一名学生实际的状况加以肯定以及欣赏,更为重要的是肯定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继而促进学生在今后良好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表现,例如性格、智商以及情商等,而大多数家长以及教师都是习惯性的欣赏学生的外貌,或者夸他们的智商,而这种赏识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是由于每一个人对自我形成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初中生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人夸奖长得好,就非常可能会导致他对自己的外表太过看重,继而无法注意对自己内在修养的培养。而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学生却有可能太过注重自己先天的智商,可能不会再后天繼续的努力,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情况出现,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较为明显的时期,教师应该对他们加以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加以发现,具有针对性的对他们每一个人加以肯定和引导,继而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慧.李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1.(09):86-87.
[2]胡冰冰.初中思想品德课赏识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彭燕.初中思想品德课赏识教育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