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浮躁而又喧哗的社会,学术研究在众人的眼中,总是一种陈腐而又穷酸的形象。但是,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学术研究,我们的社会发展才能如此迅速。本文从学术研究的定义和学术研究的两个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学术研究之用。
【关键词】:学术研究;作用;社会发展
一、——对于学术研究的定义
我们要了解一件事物的作用,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事物的意义。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应该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
我国古代也有对“学术”的阐述。《说文》谓“学”与“教”通。“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广雅释诂》则谓:“学,效也。”“效”即是仿效,即是传承。“术”,《说文》谓“邑中道也”,指道路,引申之,则门径、方法等义皆在焉。我国人将“学”与“术”合为一词,由此可理解为,学术是从累代所积之经验、知识中,求出通向未来的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研究更趋向于科学、规范、系统和学科的组合交叉研究了,其技术更为先进,其手段更为多样,其成果更是丰盛浩繁,显示出人类社会及其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那么学术研究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认为最起码,他的作用有以下两点。
二、——学术研究之用
(1)——针对一项研究,发现新的逻辑或者改善已有逻辑的过程
在我们研究一项事物的时候,很难做到从一开始就是完全正确的,正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很多时候,学术研究往往是用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前人的研究做出一定的改善或者是开发出一种新的逻辑。
正如毛泽东先生将鲁迅先生定义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在20世纪浓烈的政治氛围的影响下,大众对于鲁迅先生的认识也停留在这个层面,很多文学评论家对于鲁迅先生的评论也大多是从政治阶级角度出发的。但是从21世纪开始,鲁迅先生逐渐回到了文学,回到了文学本身,淡化了他的時代内涵,对于文学意义和内涵有着更加深远的认识。
拿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举例,钱理群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里面这样写道:“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于是阿Q就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批评家认为鲁迅是‘从被压迫的农民的观点’对资产阶级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辛亥革命的教训也被阐释为‘政治革命行动脱离思想革命运动’,忽略了农民的精神改造……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转向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讨论,……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类生存的一切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绝望的轮回,人只能无可奈何地回归自身……”[1]
这就是一个改善已有逻辑的过程。鲁迅先生在21世纪迎来了他的转型,在新的时代,对于鲁迅文学家身份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并不是对以往鲁迅研究的否定,而是对鲁迅意义面的丰富和深化,是对以往鲁迅研究的补充会和完善。
(2)——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亦或是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其归根结底,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
就人文科学学术研究来说,民国时期,针对当时社会上一个使许多年轻人都感奋的命题——“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究竟是爱还是憎”,这个命题,冰心写作了《超人》。这篇小说一经发表,立刻在青年群众引起轰动,广大读者纷纷投书刊物,表示共鸣。之所以冰心先生的这篇小说能够起到如此之大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学术研究在其中进行推动。人文科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人文价值在广大群众之间的传播,让更多的群众知道并且了解人文科学的内涵和意义,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上优良风气的发展。
就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来讲,著名的心理学家亚当斯密创造了公平理论,阐述了职工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给社会大众带来了更加新颖,更加科学可行的公平观,从而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就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来讲,袁隆平先生通过对杂交水稻进行研究,解决了中国上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总之,学术研究主要有两点作用。第一,它能够改善已有逻辑,或者是发现新的问题;第二,他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无论我们处于什么领域,我们都应该认真踏实地将学术研究好好做下去,为社会贡献一份我们的力量。
注释:
[1]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关键词】:学术研究;作用;社会发展
一、——对于学术研究的定义
我们要了解一件事物的作用,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事物的意义。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应该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
我国古代也有对“学术”的阐述。《说文》谓“学”与“教”通。“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广雅释诂》则谓:“学,效也。”“效”即是仿效,即是传承。“术”,《说文》谓“邑中道也”,指道路,引申之,则门径、方法等义皆在焉。我国人将“学”与“术”合为一词,由此可理解为,学术是从累代所积之经验、知识中,求出通向未来的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研究更趋向于科学、规范、系统和学科的组合交叉研究了,其技术更为先进,其手段更为多样,其成果更是丰盛浩繁,显示出人类社会及其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那么学术研究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认为最起码,他的作用有以下两点。
二、——学术研究之用
(1)——针对一项研究,发现新的逻辑或者改善已有逻辑的过程
在我们研究一项事物的时候,很难做到从一开始就是完全正确的,正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很多时候,学术研究往往是用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前人的研究做出一定的改善或者是开发出一种新的逻辑。
正如毛泽东先生将鲁迅先生定义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在20世纪浓烈的政治氛围的影响下,大众对于鲁迅先生的认识也停留在这个层面,很多文学评论家对于鲁迅先生的评论也大多是从政治阶级角度出发的。但是从21世纪开始,鲁迅先生逐渐回到了文学,回到了文学本身,淡化了他的時代内涵,对于文学意义和内涵有着更加深远的认识。
拿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举例,钱理群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里面这样写道:“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于是阿Q就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批评家认为鲁迅是‘从被压迫的农民的观点’对资产阶级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辛亥革命的教训也被阐释为‘政治革命行动脱离思想革命运动’,忽略了农民的精神改造……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转向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讨论,……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类生存的一切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绝望的轮回,人只能无可奈何地回归自身……”[1]
这就是一个改善已有逻辑的过程。鲁迅先生在21世纪迎来了他的转型,在新的时代,对于鲁迅文学家身份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并不是对以往鲁迅研究的否定,而是对鲁迅意义面的丰富和深化,是对以往鲁迅研究的补充会和完善。
(2)——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亦或是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其归根结底,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
就人文科学学术研究来说,民国时期,针对当时社会上一个使许多年轻人都感奋的命题——“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究竟是爱还是憎”,这个命题,冰心写作了《超人》。这篇小说一经发表,立刻在青年群众引起轰动,广大读者纷纷投书刊物,表示共鸣。之所以冰心先生的这篇小说能够起到如此之大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学术研究在其中进行推动。人文科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人文价值在广大群众之间的传播,让更多的群众知道并且了解人文科学的内涵和意义,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上优良风气的发展。
就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来讲,著名的心理学家亚当斯密创造了公平理论,阐述了职工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给社会大众带来了更加新颖,更加科学可行的公平观,从而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就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来讲,袁隆平先生通过对杂交水稻进行研究,解决了中国上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总之,学术研究主要有两点作用。第一,它能够改善已有逻辑,或者是发现新的问题;第二,他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无论我们处于什么领域,我们都应该认真踏实地将学术研究好好做下去,为社会贡献一份我们的力量。
注释:
[1]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