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随着课程改革,其重要性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已经成为了各中地理教学切实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学习积极性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地理;学习积极性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指数爆炸,对于中学教师而言,新知识不断涌进日常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结合时效,教育理念要为了学生终生发展。地理与生活联系紧密,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1]。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充分肯定了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把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到较高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性,并通过教学反馈调整改进。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作为关键环节加以实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有着时代的要求,希望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地理教育改革应该顺应地理科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化和实用化改革方向[3]。即应从地理课堂做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高效学习。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美国加涅八级阶梯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提出学习过程结构的八级阶梯模式。 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划分为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八个阶段,相应形成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方法。通过在预期阶段的趣味体验,注意、编码阶段的空间意识建构,在储存检索阶段的地理知识网络梳理,在迁移阶段赋予学生“空间自相关”、“空间异质性”的思维方式,并通过反应和强化阶段对比学生在具体地理知识(如地貌类型的分布)上得到的巩固和提高,在空间思维等思考模式上的完善,激励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继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二)联结派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主要有: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联结”起着重要而普遍的作用,一种图例、符号,一个地名、数据,一张图像、表格等,都要经过刺激,反应之间的多次联结印入脑中。如果可以使联结的主体和过程变得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日常认知,就会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掌握和分析地理要素,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提升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强调练习的作用。地理计算(如地形图分析)需要熟能生巧,就要靠必要练习。如何在课堂练习中设置梯度,使学生在能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上得到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发探索欲和求知欲,是提高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同时,在头疼的机械记忆上变花样,如把复杂的地壳变化过程改变成耳熟能详的歌谣,都能使学生把对歌曲的积极性调动到地理学习上来。
(三)认知派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知学习理论揭示了地理学习的本质即理解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认知结构要及时整理旧知识,不断建构空间知识体系。认知学习理论各流派可以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科学地学习地理的意识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因此才能够有足够的积极性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在地理环境中的生活经验。没有学生生活经验作为铺垫与支撑的地理学习是困难而乏味的,只有联系生活、结合实际,地理学习才会变得生机勃勃、得心应手。当通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之后,学习地理前的经验积累得到科学化系统化的信息补充、整理,会促使学生更加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地理知识获取上,从而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掌握知识。
三、影响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一)引用生活案例
地理作为一门涉及面广泛学科,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解释生活。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或讲解对应的知识,如在学习锋面系统时使学生联想到最近的气温变化是怎样的,不仅让知识简单易懂,还能加强生活中的联想,使知识的同化与吸收变得容易。地理老师最大化利用生活资源,引例具体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有意义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而然,学生会养成地理思维看生活问题的习惯,促使他们通过地理学习来解释生活。因此在不断思考问题和建构地理知识的框架中,慢慢培养形成浓厚持久的地理学习兴趣,成为对地理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引用小故事
用故事导入课程,或设置问题,或在抛出问题后引导一个故事类的解释,常常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季风一课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讲述 “贸易风”由来的故事,并引导关注故事中的知识点,把趣味性和知识点无缝契合,从而引发学生对 “贸易风总是有固定风向”的好奇心,进一步演化成对学习季风一课的学习积极性。
(三)穿插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以视频、动画等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地理信息,模拟显示如火山喷发、地壳变迁等的地理景观,使地理现象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加以阐释。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讲解后的疲乏中重新聚集起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探究自然、探究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材料中建构知识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四)引入地理信息软件
在地理课上有专属于地理课的地理信息软件会是许多学生所不了解的。因此,凭借着地理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地理信息软件的新奇的這一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地信软件(如动态地图、数字模拟地图)将引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随着地理信息软件的简化和革新,在课堂操作有了可能性[6]。无论哪一门课程的学习,如果能有亲手的体验和操作,那么学生对于该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在对于地理信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手、眼、耳、脑等多个身体器官,多种感官的参与,建构更为详细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兴奋点,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对地地理的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我国的地理教学长期以来都以在地理课堂为核心。中学生地理知识、地理思维的习得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也主要在课堂上。地理课堂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也应该是在地理课堂中首先加以实践和改变。通过一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改变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困难的一小步,但对于许多在地理学习迷茫的中学生来说可能是一大步。如果能够通过地理课堂有限的实践真正使学生拥有一颗热爱地理的心,拥有敢于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的思维,那么这样的调动积极性是成功的。教师应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真正尊重、重视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地理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6.
[2]白文新,袁书琪.地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0,107.
[3]徐留心.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6.
[4]牟彦瑾.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心理策略[J].地理教学.2009(S):14-16.
【关键词】:课堂教学;地理;学习积极性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指数爆炸,对于中学教师而言,新知识不断涌进日常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结合时效,教育理念要为了学生终生发展。地理与生活联系紧密,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1]。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充分肯定了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把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到较高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性,并通过教学反馈调整改进。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作为关键环节加以实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有着时代的要求,希望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地理教育改革应该顺应地理科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化和实用化改革方向[3]。即应从地理课堂做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高效学习。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美国加涅八级阶梯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提出学习过程结构的八级阶梯模式。 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划分为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八个阶段,相应形成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方法。通过在预期阶段的趣味体验,注意、编码阶段的空间意识建构,在储存检索阶段的地理知识网络梳理,在迁移阶段赋予学生“空间自相关”、“空间异质性”的思维方式,并通过反应和强化阶段对比学生在具体地理知识(如地貌类型的分布)上得到的巩固和提高,在空间思维等思考模式上的完善,激励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继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二)联结派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主要有: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联结”起着重要而普遍的作用,一种图例、符号,一个地名、数据,一张图像、表格等,都要经过刺激,反应之间的多次联结印入脑中。如果可以使联结的主体和过程变得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日常认知,就会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掌握和分析地理要素,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提升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强调练习的作用。地理计算(如地形图分析)需要熟能生巧,就要靠必要练习。如何在课堂练习中设置梯度,使学生在能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上得到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发探索欲和求知欲,是提高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同时,在头疼的机械记忆上变花样,如把复杂的地壳变化过程改变成耳熟能详的歌谣,都能使学生把对歌曲的积极性调动到地理学习上来。
(三)认知派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知学习理论揭示了地理学习的本质即理解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认知结构要及时整理旧知识,不断建构空间知识体系。认知学习理论各流派可以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科学地学习地理的意识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因此才能够有足够的积极性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在地理环境中的生活经验。没有学生生活经验作为铺垫与支撑的地理学习是困难而乏味的,只有联系生活、结合实际,地理学习才会变得生机勃勃、得心应手。当通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之后,学习地理前的经验积累得到科学化系统化的信息补充、整理,会促使学生更加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地理知识获取上,从而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掌握知识。
三、影响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一)引用生活案例
地理作为一门涉及面广泛学科,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解释生活。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或讲解对应的知识,如在学习锋面系统时使学生联想到最近的气温变化是怎样的,不仅让知识简单易懂,还能加强生活中的联想,使知识的同化与吸收变得容易。地理老师最大化利用生活资源,引例具体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有意义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而然,学生会养成地理思维看生活问题的习惯,促使他们通过地理学习来解释生活。因此在不断思考问题和建构地理知识的框架中,慢慢培养形成浓厚持久的地理学习兴趣,成为对地理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引用小故事
用故事导入课程,或设置问题,或在抛出问题后引导一个故事类的解释,常常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季风一课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讲述 “贸易风”由来的故事,并引导关注故事中的知识点,把趣味性和知识点无缝契合,从而引发学生对 “贸易风总是有固定风向”的好奇心,进一步演化成对学习季风一课的学习积极性。
(三)穿插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以视频、动画等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地理信息,模拟显示如火山喷发、地壳变迁等的地理景观,使地理现象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加以阐释。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讲解后的疲乏中重新聚集起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探究自然、探究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材料中建构知识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四)引入地理信息软件
在地理课上有专属于地理课的地理信息软件会是许多学生所不了解的。因此,凭借着地理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地理信息软件的新奇的這一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地信软件(如动态地图、数字模拟地图)将引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随着地理信息软件的简化和革新,在课堂操作有了可能性[6]。无论哪一门课程的学习,如果能有亲手的体验和操作,那么学生对于该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在对于地理信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手、眼、耳、脑等多个身体器官,多种感官的参与,建构更为详细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兴奋点,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对地地理的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我国的地理教学长期以来都以在地理课堂为核心。中学生地理知识、地理思维的习得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也主要在课堂上。地理课堂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也应该是在地理课堂中首先加以实践和改变。通过一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改变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困难的一小步,但对于许多在地理学习迷茫的中学生来说可能是一大步。如果能够通过地理课堂有限的实践真正使学生拥有一颗热爱地理的心,拥有敢于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的思维,那么这样的调动积极性是成功的。教师应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真正尊重、重视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地理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6.
[2]白文新,袁书琪.地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0,107.
[3]徐留心.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6.
[4]牟彦瑾.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心理策略[J].地理教学.2009(S):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