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病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h9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京“裸奔”的这一偶发性的行为艺术,在加上“我有病”这一个醒目的展览标题,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这些事件里的主角就是厉槟源。8月24日,“我有病—厉槟源个展”在杨画廊开幕,展览现场人气爆膨。众多前来的观众也许只是应“裸奔哥”之名前来“观摩”,或许仅仅只是为了一睹芳容。但是见到展览所呈现的作品,不得不被这位80后的年轻艺术家所折服。当年被热烈讨论的“可口可乐的气球”,还有那件“看上去很美”,还有镶在石头里的钟,遛鸡等等。这些打破常规的思考方式,表现方式,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到。抛开“裸奔”事件,厉槟源身上还有其他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关注与肯定。(张瑜洋)
其他文献
沈:今天我们做一个访谈,或许会比较尖锐。人的成长和进步就是因为我们直面问题,所以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自我提升,我们今天的访谈就从这个角度展开。  我知道你很早就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了,在市场上也是挺活跃的。这既是一个好事情,也是一个坏事情,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何:我觉得市场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避免不了的,学术和市场并不矛盾,包括国外的顶级大师,不是说仅仅用市场来界定其价值,但是市场的确是其中一个重
期刊
5月12日,韩啸在济南韩氏整形美容医院实施了他的行为艺术“手术”。  整个活动由著名策展人王春辰策划,著名批评家易英、王春辰、段君撰写了批评文章,吴鸿、王春辰、刘礼宾、杭春晓、段君、朱小钧、胡斌、郝青松、夏彦国、李国华、  王栋栋、崔灿灿等12名活跃的批评家和策展人参与了研讨。  由于有网络直播、微博互动以及各大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的报道,『手术』成了引人瞩目的艺术事件。据说,参与讨论评论家们,在『
期刊
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由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伴生并发展着。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不断变化,女性主义艺术也由初始的对抗状态日渐趋于融合。女性主义及女性艺术家在当下的环境中呈现出的创作状态和作品已经与传统的女性艺术相去甚远。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荔空间7月举办的《“无差别”当代艺术展》所遴选的若干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便呈现出“去性别”的作品样态。展览开幕前,荔空间有意在对外宣传时隐去
期刊
记忆还可能引起一种恐惧或者敬畏,甚至我们不愿意重新体验曾有的记忆空间。在历经了十年的奔走和折磨之后,保拉·鲁特林格(Paula Luttringer)回到了阿根廷,这片她并不情愿回到的土地。然而这时候开始学习摄影,带给她从未有过的新的体验。或者,摄影给了一位女性另一种表达空间,一种治愈的可能,而希望说出的历史,则是不再可以重复的自身。  这些影像选择了大画幅的输出,超过了实际物体大小。第一眼看去,
期刊
这个展览的缘起,与策展人管郁达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长期观察和立场有关。他希望做到的是,某种片断式的艺术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叙述,而不是编年史式的事件记录。它首先是作者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微观写作的批评性陈述,这些“絮语”(Whisper)式的陈述涉及到叙事方式、研究方法以及价值重估、个人旨趣等等方面;其次,和艺术史上所有命名一样,作为展览主题的“玩物主义”(Object-Ruminationism)只是一
期刊
从一开始尹秀珍就不是以一种女性主义者的姿态进入到当代艺术中的,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触的普通物品和旧衣物想要呈现的也并非只是性别的差异和男女社会角色分工的不同。如果说那些习惯表现自我形象的女性艺术家是在用自己的视线直面异己的存在,那么尹秀珍则是用记忆和体会呈现出一个人平凡却无常的感受和判断。“女性主义”之于她,既不是进入艺术圈的门禁卡,也不是成功后加冕的桂冠,她不需要先摆出一副女性的姿态
期刊
郑然斗,一位1969年出生于韩国的摄影艺术家。早在2002年的上海双年展上,他就向中国的观众呈现了他的代表作品《常青塔》,并因此在中国一度引起热议,之后受到香港著名视觉艺术组织1a空间的邀请,为48个香港家庭拍摄免费的全家福照片。这位出身于雕塑专业的摄影艺术家,从早期的《交际舞》《IT人》《常青塔》到今天的《Wonderland》,一直都在不断的尝试用照片讲故事,作品给人以亲切,真实的视觉感受。他
期刊
段君:你的作品对景色的描绘,非常幽暗,有一种北欧森林的感觉,包括里面的建筑,都充满了神秘感,这些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能轻易见到,你之所以这样描绘更多的是由于与自己的游历有关还是与自己内心场景有关呢?  栗子:我绘画的时候描绘的场景是我平时拍的风景,有的是朋友拍的,我觉得有意思的风景做一些参考,找出其中比较奇妙的感觉来描绘,而这些风景几乎全部是中国的风景,但是一旦我画到我的画面中就不像是中国的风景
期刊
8月24日,施少平“莫非·卵”中国自然地貌项目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盛大开幕。现场颇具小型文献展气质,展出了艺术家于景德镇烧制的3000枚总重逾48吨的实心瓷卵,并以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回顾施少平与他的这件大型作品的一段非凡之旅。据施少平介绍:此次项目全程12000公里,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自然地貌:广西北海冠头岭海滩,甘肃雅丹地貌、黑戈壁、敦煌鸣沙山,甘南桑科草原,把具有生命代表的“卵子”放归到大
期刊
21世纪以来,世界当代艺术生态呈现出多面向多义性的景观,艺术创作的领域被无限扩大,“凡我所用”的理念为艺术家个人表达提供了极具想象的空间。中国当代艺术在上世纪自“85新潮”以来被西方发现并以其艺术价值观引导后,近几年呈现暂歇性的徘徊状,新的出口何在?文化自觉让中国艺术家们开始了一场回望传统的运动。被党文化消解和洗白的当代艺术家们,重新回溯自我的原点,在几近陌生的传统文化中找寻养料。  像素艺术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