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今的学生所认知、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泛了。在这个急遽发展的时代,学校也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狂热浮躁风气,学生心里埋满了“地雷”,一不小心就会被触动。如果教师批评学生方法不当,只会使学生发怒且不听教诲、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无心学习。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需要冷静分析学生身上的不良言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恰当的批评,把自尊、自爱、自信、自我约束与自我教育的权力留给学生,使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并不是在整人、训人,而是在激励他们更好地成长。在这种氛围中,批评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要时刻保持头脑冷静,清醒地处理各种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多使用像“雪中炭”、“三春雨”、“六月风”等具有爱心的语言,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批评。
下面就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冷静在转化学生思想过程中的重要性。
笔者发现班级里有不少学生偷偷吸烟,回想学校不久前在广播会上禁烟的正面说教,这时再用是没有多大效果了,经过冷静思考我决定采取正语反说的委婉式批评,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出乎意料的心理效果。果然,这种心理相容的批评方式给吸烟的学生以耐人寻味的思考,收到了较好的批评效果。我是这样对全班同学说的:“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吸烟的‘好处’。吸烟的‘好处’至少有四:一则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夜剧烈咳嗽,小偷怎敢上门?二则节省衣料,咳得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则可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用不着化妆了;四则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就活不到老了。”学生在微笑中恍然大悟中了解到吸烟的危害,领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可见,在正面批评乏力时,可以采用正话反说的技巧,令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在讲《纪念白求恩》一课时,笔者刚读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胡扯,那么远,怎么来?不是坐飞机,就是坐轮船。”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你才是胡扯!也不看看这是谁写的!”课堂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我不急于批评他们,而是平静地问:“同学们请想想,‘不远万里’怎么解释?这句话表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经过讨论探究,学生的认识统一了:来的方式并不重要,重点是‘不以万里为远’,突出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明白这一点后,发问和反驳的学生都搔头知错了。运用发问式批评中的反问,可以很快平息课堂争执,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不留下后遗症,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某一个学期我接手初二全年级有名的“疯狂班”,第一节课一进教室就觉得气氛不正常。一眼瞥去,映入眼帘的是黑板上赫然夺目的“林XX老师之墓”,这无疑是奇耻大辱。再看教室里,有几个捣蛋鬼在挤眉弄眼,满脸嘲笑之意。一定是他们干的!我气愤极了,真想教训他们一顿,但我并没有发作,也没有退缩,而是轻缓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全体起立!”等大家站起来后,我又说:“让我们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对林XX老师的不幸表示最衷心的哀悼。现在,我提议,全体默哀一分钟!”这一举动使学生大吃一惊。个个面面相觑,不再挤眉弄眼或偷偷嗤笑。接下来,我又故作吃惊地问:“林XX是谁呀?”学生都睁大眼睛惶惑地望着我。我指指自己说:“林XX者,台上新语文老师也。我没想到你们这样尊敬我,还给我立了‘灵牌’,我在九泉之下得到这一‘喜讯’,很快就起死回生了,现在我就站在你们面前向你们致谢!”说完我向全体学生深深鞠了一躬。这一下,学生们都开心地笑了。面对如此恶作剧,我只字未提是谁干的。其实从学生表情神色中我早已了然于胸,但我自始至终不予揭穿,而是顺势“玩”下去,把学生从故意“玩”成歉意,再“玩”成敬意。假戏真做的批评技巧始终围绕着“闹剧”展开,有意不去触及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更不当面批评犯错的学生。这种就事式的批评使常玩“闹剧”、“恶作剧”的学生不得不服输,而且可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批评。
传纸条一直是学生打发时间的一种消遣。这样做尽管会扰乱课堂秩序,但也并非罪大恶极,只要教师处理方法得当,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某天上课,笔者瞥见一个学生传了一张纸条给另外一个学生。没收纸条后,我没有宣读而是当众撕毁,并让传纸条的学生下课后到办公室来一趟,准备好好说教她一番。可是总不见她进办公室,返回去找时,发现她站在楼梯口,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便明白她害怕了,于是我改变了主意,在楼梯口旁边和她进行谈话,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这件事表明:教师找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的形式与场合。学生大多不愿意被教师叫进办公室进行谈话,在办公室多位教师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有的紧张恐惧,有的情绪对立,有的心不在焉。谈话时,往往教师苦口婆心,说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默默对抗。这样很难实现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了。
学生是带着一种不完整的自我认识来到学校的,为人师表者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自律,有良好的风度——不轻易发怒,不侮辱人,不挖苦讽刺学生。成功的教师即使在被学生气得急于发火的情况下,也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师应该谨言慎行,避免冲动情绪。在管教学生时,不能与之较劲,私人之间的报复只能引起与之相应的敌对。对于学生引起的种种恼人的偶发事件,教师要冷静对待,谨慎处理,运用恰到好处的批评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成功地转化学生的思想。
下面就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冷静在转化学生思想过程中的重要性。
笔者发现班级里有不少学生偷偷吸烟,回想学校不久前在广播会上禁烟的正面说教,这时再用是没有多大效果了,经过冷静思考我决定采取正语反说的委婉式批评,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出乎意料的心理效果。果然,这种心理相容的批评方式给吸烟的学生以耐人寻味的思考,收到了较好的批评效果。我是这样对全班同学说的:“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吸烟的‘好处’。吸烟的‘好处’至少有四:一则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夜剧烈咳嗽,小偷怎敢上门?二则节省衣料,咳得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则可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用不着化妆了;四则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就活不到老了。”学生在微笑中恍然大悟中了解到吸烟的危害,领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可见,在正面批评乏力时,可以采用正话反说的技巧,令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在讲《纪念白求恩》一课时,笔者刚读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胡扯,那么远,怎么来?不是坐飞机,就是坐轮船。”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你才是胡扯!也不看看这是谁写的!”课堂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我不急于批评他们,而是平静地问:“同学们请想想,‘不远万里’怎么解释?这句话表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经过讨论探究,学生的认识统一了:来的方式并不重要,重点是‘不以万里为远’,突出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明白这一点后,发问和反驳的学生都搔头知错了。运用发问式批评中的反问,可以很快平息课堂争执,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不留下后遗症,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某一个学期我接手初二全年级有名的“疯狂班”,第一节课一进教室就觉得气氛不正常。一眼瞥去,映入眼帘的是黑板上赫然夺目的“林XX老师之墓”,这无疑是奇耻大辱。再看教室里,有几个捣蛋鬼在挤眉弄眼,满脸嘲笑之意。一定是他们干的!我气愤极了,真想教训他们一顿,但我并没有发作,也没有退缩,而是轻缓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全体起立!”等大家站起来后,我又说:“让我们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对林XX老师的不幸表示最衷心的哀悼。现在,我提议,全体默哀一分钟!”这一举动使学生大吃一惊。个个面面相觑,不再挤眉弄眼或偷偷嗤笑。接下来,我又故作吃惊地问:“林XX是谁呀?”学生都睁大眼睛惶惑地望着我。我指指自己说:“林XX者,台上新语文老师也。我没想到你们这样尊敬我,还给我立了‘灵牌’,我在九泉之下得到这一‘喜讯’,很快就起死回生了,现在我就站在你们面前向你们致谢!”说完我向全体学生深深鞠了一躬。这一下,学生们都开心地笑了。面对如此恶作剧,我只字未提是谁干的。其实从学生表情神色中我早已了然于胸,但我自始至终不予揭穿,而是顺势“玩”下去,把学生从故意“玩”成歉意,再“玩”成敬意。假戏真做的批评技巧始终围绕着“闹剧”展开,有意不去触及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更不当面批评犯错的学生。这种就事式的批评使常玩“闹剧”、“恶作剧”的学生不得不服输,而且可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批评。
传纸条一直是学生打发时间的一种消遣。这样做尽管会扰乱课堂秩序,但也并非罪大恶极,只要教师处理方法得当,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某天上课,笔者瞥见一个学生传了一张纸条给另外一个学生。没收纸条后,我没有宣读而是当众撕毁,并让传纸条的学生下课后到办公室来一趟,准备好好说教她一番。可是总不见她进办公室,返回去找时,发现她站在楼梯口,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便明白她害怕了,于是我改变了主意,在楼梯口旁边和她进行谈话,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这件事表明:教师找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的形式与场合。学生大多不愿意被教师叫进办公室进行谈话,在办公室多位教师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有的紧张恐惧,有的情绪对立,有的心不在焉。谈话时,往往教师苦口婆心,说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默默对抗。这样很难实现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了。
学生是带着一种不完整的自我认识来到学校的,为人师表者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自律,有良好的风度——不轻易发怒,不侮辱人,不挖苦讽刺学生。成功的教师即使在被学生气得急于发火的情况下,也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师应该谨言慎行,避免冲动情绪。在管教学生时,不能与之较劲,私人之间的报复只能引起与之相应的敌对。对于学生引起的种种恼人的偶发事件,教师要冷静对待,谨慎处理,运用恰到好处的批评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成功地转化学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