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学习: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p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杜威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换言之,学习就是为了促进儿童思维发展。而现实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思维常常被作“神化”或“窄化”理解,要么谈及思维就要扯上“创新”,要么只认为数学类学科才有发展思维一说。当下,我们应该将“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接上地气,进行细化研究,比如儿童思维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如何促进其思维多样化发展?
  基于问题,我们不缺方法和策略,重要的是方法、策略与问题是否契合或相适应。作为一种视角,“场景学习”注重儿童的思维发展、场景的建設以及线上学习方式的转变。“场景学习”作为一个新概念,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其有依托,即基于问题,落实于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根植于课堂,延伸于社区生活。
  南京市三牌楼小学及团队学校在20年的教育探索与研究之路上,聚焦儿童思维发展,不断拓展研究边界,着力于场景学习的构建,直至“学科思维”的深化研究。
其他文献
学校社团是具有共同志趣的学生自己参与建立的学习群体,是滋养他们生命成长的教育组织,也是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活动方式。社团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看是否形成适合成员个体发展的社团文化。目前,很多学校都很关注学生社团建设,但关注社团文化建构的却很少,有的即使关注社团文化建构,也仅关注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设计,尚未对社团文化进行整体建构。笔者认为,学校社团建设应围绕“让学生多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这一价
【摘要】基于BYOD的小学语文学习,学生自带平板进教室,冲破了语文学习时间与空间上的桎梏,让语文学习从“有限”走向了“无限”,从“难评”走向了“易测”,让语文课堂从“枯燥”变为“灵动”,比传统的语文学习更加深远,更加有效,更加灵动。  【关键词】BYOD;深远;有效;自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12-02  【作者简介】许静
【摘 要】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师范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历经恢复重建、改革发展与开放创新这三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累计培养师范生70余万人、60多万在职教师学历大幅提升,為1996年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在全国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师范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创新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内容和程度;教学的抓与放;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7-0064-03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参与课堂中
【摘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为了摆脱校园“稻草人”的命运,可以借助共建良性互动的场域,用爱心走近学生;倡导建立“润泽的校园”,用童心聆听学生。校长和教师对学生的真心鼓舞会激发起学生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促使学生赢得自信和快乐。  【关键词】走近;聆听;鼓舞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4-0047-02  我们小时候,在播种时节或者谷物成熟的
【关键词】深度学习;绘本教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3-0059-04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便开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验研究。1976年,他们联名发表了文章《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提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
一  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从“一分钟说说这个故事”开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提了“我想知道为什么王母娘娘要趁着牛郎不在家时去抓织女呢?”等问题。  生:我知道为什么七月七的时候,牛郎织女相会了却不私奔的原因。(哄堂大笑)因为王母很厉害,再跑,王母娘娘会再划几条银河。(众笑)  师:你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这里有个问题:“私奔”是什么意思?现在,周围的人都知道,地上的喜鹊,甚至天上的王母
【摘 要】教研水平的提升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而基于自觉主动的基层研究是提升日常研究力的有效保障。重构教师的教研生活需要让教师产生学习的内动力,从被动走向主动,改变备课组割裂的状态,增强小组间的合作研究意识,实现教研从粗放走向细致。  【关键词】教研生活;教师发展;合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060-02  【作者简介】
学生的需求可谓是多种多样的,也许为了同样的一件事或一个目标,不同的学生却有着不同的需要。即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想法。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仅凭迎合是远远不够的。我以为,教学预设必须建立在理解和顺应学生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而对学生由此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改进行为、超越学生,在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之间找准切入点,丰富学生的感性视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推动每个生命个体的
【摘 要】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通感会带给欣赏者具体画面、声响之外的审美意蕴,其产生的美感将使乐曲意味悠长、情感浓郁。同时,通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作品的思想感情,并形成一种美的情感、美的心态、美的体验和美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审美通感 听觉感官 音乐联想 通感效应  通感,也称联觉。它是指在感知物和意知物形成过程中各种感觉的相互渗透和互化,即包括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