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校后勤“用工荒”问题的实践及探索

来源 :管理学家·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开始采用劳动合同制和岗位效益工资制,自主負责招聘、确定内部分配以及辞退。而由此衍生的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员工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偏差、离职率较高等等,频繁出现“用工荒”现象,为了克服这种不利于高校发展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后勤“用工荒”的现状及成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用工荒”;成因分析;问题对策
  一、高校后勤“用工荒”现状
  目前,高校后勤和众多社会企业一样遭遇“用工荒”,员工普遍难招,人员流动加剧,管理难度增加,劳资纠纷更为突出。
  (一)招聘难、引进难、培养难现状:技术类人才总体缺乏,招聘难、引进难、培养难的现状十分显著。目前紧缺人员主要有两类: 一是有技术类人才,如厨师、面点师、电工、驾驶员、木工、机修、绿化养护工等,二是少量技术含量低、但年龄上有一定要求的一线服务人员,如秩序维护员、餐厅服务员等。
  (二)换岗多、离职多、跳槽多现状:员工流动加剧,离职、跳槽多屡见不鲜。特别是个别中心的部分岗位,离职率更高,如饮食中心的厨师、面点师离职分别为48%、50%,物业中心的秩序维护员(原称为保安),离职率达到74%。很多人员在后勤工作锻炼了几年,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经验后,遇到待遇比这里高的,就纷纷跳槽或辞职自主创业。如厨师外出开饭店或跳槽到大酒店、水电工外出搞安装、物业管理人员转向绿城等大企业。
  二、高校后勤“用工荒”成因分析
  大多数高校后勤尽管在拓展人才招聘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引留机制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但形势依然严峻,有的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制约该校后勤管理服务提升和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空间相对受限,薪酬待遇缺乏优势
  社会化改革以后,许多高校后勤模拟企业化运作,但实际上与社会企业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外聘员工和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区别问题始终是高校后勤引进优秀人才的一个硬伤,其身份注定了其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其获得尊重、公平以及价值认同的权利往往被人为的打折。高校后勤作为服务性部门,相比教学科研,在学校资源分配上往往处于弱势,加上高校后勤本身以服务师生为本,经营拓展职能相对薄弱,特殊的管理体制和双重的自身性质,在制定工资待遇标准上,多数学校也无法承担引进人才与社会企业或同行业对等的薪酬待遇,薪酬调整不够及时,在与社会同行竞争员工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最终只能无奈的选择退而求其次,导致引进人才质量不高、年龄偏大、技术粗糙、稳定性不强。
  (二)用人机制不够灵活,地域区位影响明显
  高校后勤部门受学校管理体制的约束,加上引进人才作为外聘员工的身份限制,在用人机制上大多不够灵活,未形成长期和短期、固定和流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未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局面,这些对员工的流动性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受地域区位影响,由于人才择业的首选往往是大中城市中的高薪职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也居高不下,在就业的地域上普遍选择大中城市。而大部分地方高校多分布在中小城市,既无大城市的辐射和依托,也缺乏相应的知名度,给员工引进带来了较大困难。即使有部分优秀人才留下来,也往往把高校后勤作为考研、考公务员或者跳槽事业单位的跳板。
  (三)文化凝聚作用缺失,员工没有自豪感
  高校是文化的殿堂,后勤却往往成为文化的盲区。在社会企业积极倡导文化强企的时代,许多高校后勤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标语和口号上,企业文化应有的导向、约束、激励、凝聚、调适和辐射等功能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视。概念经济学中有一个离职136 规律,它从中指出: 入职6 个月离职的员工,往往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较大。可见企业文化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所以,文化凝聚作用的缺失,员工没有自豪感的环境也是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高校后勤“用工荒”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是解决“用工荒”的关键,高校在完善员工的招聘与录用机制的同时,重点要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抓好校园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四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
  要建立以岗位分析为起点,绩效考核为中心,薪酬分配为结果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氛围;要科学设置岗位晋升机制。立足高校后勤管理岗位总体扁平化的现实,在发展“天花板”总体不高的情况下,科学设置岗位晋升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用人机制,让引进人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近年来,我校将一批工作表现好的、管理能力强的非校编职工提到了部门经理、中心主任(副主任)的岗位上,这种机制已经形成一种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政策和人文环境,抓好校园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高校后勤自身不仅要理智地面对,而且要主动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打造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完善服务监督与激励机制,形成自我约束的氛围,及时有效地纠错改错,建立严谨的工作与服务规范体系,杜绝漏洞,减少失误,形成规范运行机制。校园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校门面、窗口、形象的需要,是加强校园环境、生活、文化设施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后勤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员工工资水平,构建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
  高校后勤向学校争取更多的政策,采用更高的收费标准。学校委托后勤的契约费收费标准争取提高;争取学校必要的补贴,比如伙食补贴;争取学校作一些硬件设施、设备上的投入;做好经营拓展工作。高校后勤各中心、部门要做好经营拓展工作,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潜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升质量意识、减少工作重复性和降低管理成本。基于以上思路,2013年5月起,我校非校编职工每人每月平均增加200元,比较好地稳定了职工队伍。
  (四)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
  高校后勤需建立一套目标明确、制度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人才的培养计划,要通过重要岗位外派锻炼、基层实践锻炼、优秀人才内部交流等方式,全面培养年轻骨干员工;建立人才数据库,实行轮训教育深造,有计划、有控制地培养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积极导入职业化相关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运作效率和工作业绩;增强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五)增强员工凝聚力、自豪感
  深化体制改革,吸收非在编职工入工会,发展优秀员工加入党组织,让员工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从而使凝聚力和归属感得到加强。
  总之,高校后勤用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高校后勤的队伍建设和长远发展,高校后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因地制宜,使人力资源达到充分优化、合理配置,这样才能促使高校后勤用工能够踏入一个规范有序的常态化运行轨道。
  
  【参考文献】
  [1]王纪东.破解高校后勤“用工荒”问题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师范大学后勤集团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3.4
  [2]李济江.市场化改革下高校后勤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5
  [3]尚亚民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3
其他文献
【摘 要】安全生产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主题。安全生产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企业员工的生命和健康;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煤炭产量的逐年上升,各类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经过多方面分析,几乎每一起事故都存在着安全培训不足的问题。那么要搞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安
期刊
【摘 要】稳定发展、和谐发展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安定团结的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党的十七大有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一个转型升级的国有企业,面对当前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我们除了抓生产外,还要做好稳定、工作。本文将以本企业为蓝本,从维稳之因、维稳的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稳定;团结
期刊
【摘 要】随着人本管理理论、人力资本理念等越来越被企业所接受,人力资源管理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然后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联系,最后提出了基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联系;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
期刊
员工培训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企业要想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才人支持和保障,而人才获得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做好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下面就如何做好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谈下几点认识:  一、构建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制度  (一)构建培训体系。施工企业要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首先应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专业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目前,在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在
期刊
【摘 要】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竞争在告别了“商品短缺”和“圈钱”时代之后,已经走到了人力资源时代。基于此,本文在对高级人力资源的内涵以及高级人力资源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的对策性建议,并探讨了企业高级人力资源优化的条件。  【关键词】高级人力资源;企业;开发  引言:  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践来看,企业并不缺乏管理思想,尤其不缺乏“管理人”的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促进单位快速发展。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运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今后需要改变这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内部管理;激励时机;激励方式  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期刊
【摘 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中,为了开发人力资源的管理优势,使企业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同时使企业管理机制能够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企业管理人员引进了胜任力模式来实现对员工的优化管理,实现管理方法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不断发挥员工的工作潜力,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员工和管理人员都能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基于胜任力
期刊
【摘 要】当前,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存在诸如经济保障有待提高,管理方式跟不上社会变革步伐等问题。本文从现象入手,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较系统地对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探讨  一、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新的社会现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表现出来。造成“未富先老”原因有三,一是世界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在中国企业转型时期,为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最大价值,与时俱进。本文指出了人力资源内在机理,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现状与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煤炭企业“寒冬”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法  一、煤炭企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煤炭企业现状:煤炭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使煤炭企业进入高速的发展期,被业内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