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进程中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定位、角色定位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和他们的工作成效低,严重影响了其职业化的推进。探讨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的原因、对策,对于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职业倦怠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2005年和2006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两个文件,从政策上鼓励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的道路。然而,目前各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这严重影响着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职业化进程。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象、成因,对于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其职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体现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枯竭”、“职业衰竭”,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用以描述从事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压力过强所导致的身心疲惫与耗竭的状态[1]。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变化、高校扩招和学生事务增多使得高校辅导员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情绪方面:精神不振、情绪反常
  当工作压力增加或遇到难解问题,辅导员常会抱怨,感到焦虑、紧张、烦躁,对前途悲观失望,内心空虚。
  2.工作方面:缺乏创新,动力不足
  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工作热情渐失,缺乏动力和创新,多是按部就班被动工作;对待学校或院系安排的工作,不能认真贯彻上传下达职责,敷衍了事;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思想教育工作缺乏耐心,更多对学生是硬性管理,辅助发展职能缺失,对工作抱着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的态度,有些甚至打算通过增加学历转为专业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
  3.生理方面:体质下降,心理抑郁
  在早期职业倦怠出现时,如果不及时干预,则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出现失眠、头疼等系列身心疾病。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1.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缺乏热情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即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在教师行业,职业认同已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职业认同感低极易引起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认同是指辅导员对于所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肯定性评价。目前,在辅导员群体中弥散的职业认同感低是伴随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我国的辅导员工作一直受国家教育政策主导,1953年首次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政治辅导员,主要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但随着高校扩招,随之出现的学生心理健康、奖助勤贷、党团建设、就业指导与辅导等问题,使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大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在学者的关注和呼吁下,国家于2004年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予辅导员工作相应保障,逐渐明确了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道路的政策。但社会、家庭对辅导员已形成了固定的看法,认为辅导员工作无任何专业要求,就是做些琐碎的辅助性工作,辅导员通常是学生的“保姆”、“勤杂工”等的代称,严重损坏了辅导员的职业形象,进而影响了辅导员自身对该职业的认识和看法,使其工作热情逐渐降低。
  2.工作成效不明显,自身价值难以体现
  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主要工作是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能是谈一次话就能改变一个学生,多是通过辅导员的反复交流、言行举止等来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之中,教会学生怎样立德树人,怎样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这有可能是多年之后才得以显现。教师主要是纯粹知识的传授,课堂传授的优势,很快都体现出专业教师的职业价值。育人的规律性使辅导员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工作上的收获,日复一日的工作,从而心生倦怠。
  3.培训体制不完善,知识枯竭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2]。”目前各高校对专职教师都有完善的培训机制,而辅导员培训机制正处于发展完善之中。2007年国家依托各个高校设立了首批21个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开始了辅导员高层次、系统的培训,2008年2月,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但这样的培训覆盖面很小,其余主要的学习还是各高校内部开展的岗前培训、交流,这样的培训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变化对辅导员能力和知识要求,这样势必影响辅导员的进一步提升;同时,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们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随着学生事务日渐增多,很多辅导员的工作现状是“两眼一睁,忙到天黑”,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疲于应付,难以有足够时间深入学习,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有的辅导员因工作忙,也疏于对经验的总结,时间一长,其思维僵化,工作逐步教条化,不能积极创新性开展工作,导致工作成效不显著,进而使工作信心渐失。知识的后续补给跟不上,很容易产生智能枯竭感,引发职业倦怠感。
  4.辅导员个人因素
  在中国人传统的就业观中,体面、稳定的高校工作一直是很多毕业生的较好选择,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加,很多人迫于无奈,把高校做辅导员作为转到专业教师或行政岗位的跳板,河南省2006年的一份颇具代表性的调查表明:该省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不满4年的有3194人,占辅导员总人数的72.4%,不满2年的有1817人,占41.2%[3]。辅导员队伍的高流动性,不利于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抱着转岗想法的辅导员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工作激情,不愿深入发掘辅导员工作的真正价值,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很容产生职业倦怠感。
  三、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措施
  1.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增强其职业荣誉感
  中央十六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从政策上支持上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发展,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形成了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拓宽了空间。目前有的高校在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路径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华中科技大学将辅导员纳入德育教师考评体系,对于辅导员分别按照3%和25%的比例设立教授岗和副教授岗。上海大学实行辅导员职级制,将辅导员工作由低到高设立了1至5级岗位,其中3级辅导员相当于副教授级别,享受相同待遇,5级辅导员则等同博导级别[4]。由于辅导员职业化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职业准入、培训机制、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仍需要加大对职业化的研究,逐步解决影响辅导员职业化的因素,不遗余力地推进辅导员向职业化发展。辅导员要增强职业荣誉感,抓住有利实际,提升工作能力,在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改变长期来辅导员工作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操作、轻研究”的现象,不断增强自身核心力,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和学科化,进而融入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中。
  2.高校要重视辅导员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高校要重视辅导员工作。高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高校理应重视辅导员工作,要打破“辅导员就是勤杂工”这一思维观念,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尊重辅导员及学生工作的良好氛围,逐步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同时,要把辅导员的培养、进一步深造提升到和专业教师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健全辅导员工资、发展等保障体系。只有这样,辅导员感受到尊重,才能积极、努力工作。
  其次,进一步明确辅导工作职责。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最基层、最辛苦、最繁忙的一支工作队伍,其角色定位、工作职责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稳定与发展。高校应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划定工作范围,彻底打破各部门只要牵扯到学生的事情,都应该是辅导员的工作的想法,避免辅导员“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借鉴国外辅导员体制,根据思想教育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发展辅导与咨询辅导员、日常事务辅导员等分类招聘专业合适、能力过硬的辅导员,通过“职责分解、任务分流、功能分化”,使辅导员工作分工更明确,他们也更容易在自己的专项工作上成为专家。
  最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将使员工抱着愉悦的心情上班,能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要避免出现“做好做对一个样”、“工作做对无功,做错有过”的现象,打破常规评优做法,可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设立不同类别的奖励项目,如思想教育方面、科研方面、活动开展组织方面等;对于工作踏实,深受学生喜欢的辅导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同时在辅导员个人发展、职务(职称)晋升等问题上优先考虑;对于工作中有创新、业绩突出的辅导员,不光给予奖励,还要将这一群体树立成典型,多加宣传,营造典型的示范效应;而对于工作热情不高,学生对其意见较大的辅导员要查询原因,必要时调离辅导员岗位。
  辅导员队伍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育人与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其素质和工作状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关注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大力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7(4):66-38.
  [2]石磊.让教师都愿做班主任[N].中国教育报,2005-10-17(3).
  [3]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275-282.
  [4]陈垠亭.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若干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63-67.
  
  作者简介:张小玲(1980-),女,河南三门人,河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关注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做了初步探析,并提出提高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主观幸福感;对策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也已经引发各界关注。本文试着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理论和要想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如何负起责任来唤醒大学生生涯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自觉的具体经验和做法作了探讨。    一提起大学
期刊
【摘要】现在首届免费师范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四年前,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1万多名学生进入6所部属师范学校,学费、住宿费全免,并有生活补贴.他们入学时签订协议约定,毕业后需回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4年已至,这些“未来教育家”将如何选择。本文就四川省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就业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四川省;免费师范生;政策;就业问题    一、四川省免费师范生政策  (1)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安排  从
期刊
【摘要】微博正如QQ一样,走进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生活,准确掌握微博的特点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包括对微博的介绍、大学生与微博的关系、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使微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作为一种新潮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微博的兴起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顺
期刊
【摘要】面对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应当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探索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新模式。精细化培养是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导师制和小班授课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科学设置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强化实务操作模块;改进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学生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推进学生管理精细化;进行全程化职业辅导。  【关键词】法学;精细化培养;复合型
期刊
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依托区域经济文化优势,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先后被确立为全国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创业教育优秀院校、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校园工作站,学校创业教育成果获得了
期刊
【摘要】高校班导师制已在全国各高校中陆续开展起来,但如何不断完善新生班导师制规章制度,加强新生班导师的遴选和管理等具体措施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我校新生班导师制开展得有声有色,各项措施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新生;班导师;考核;探索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生尤甚。笔者连续2年担任新生班导师,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就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压力的增加。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就业岗位的
期刊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根本任务是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而高校辅导员正是肩负着这一神圣使命。自1999年全国部分高校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大胆探索,滋生了独立学院。近几年来,独立学院蓬勃发展,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对策    本文将结合江西师大科技学院实践经验,从独立学院辅导员的概念,现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多元化的发展对辅导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要通过职业化建设、专业化培养,使辅导员能更好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