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这样考,究竟为哪般?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四个字的成语成了某些试卷的宠儿。成语这个东西,偶尔用之,倒也真能提升试卷的文化底蕴,但吕叔湘先生说过:“用成语首先得了解这个成语的真正意义——大多数成语是比字面上的意思要多点儿什么。”我们通常以现代考试模式来考成语,把握住成语的真正意义了吗?试从意思和结构形式这两个方面举例说说现今的成语考题。
  考成语意思的举三个例子。
  (1) 按要求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说明道理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乍做这样的题目?学生蒙了,教师也愣了,说明道理的成语挺多的,难道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之类的?但这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吧。再一思考,寓言是用故事说明道理的,大概让写寓言故事成语吧?六年级的课文中也有寓言故事,这样就比较合理了。那为什么用“说明道理”这个提法,而不直接写作“寓言故事成语”呢?这题不是考成语的,是考学生审题能力的。
  (2) 闻小天是我们班的“语文尖子”。上语文课,他总是()地听讲,读起课文来()。老师布置作文,他()、(),一会儿就写成了,简直就像少年王勃。
  这是2008年江苏省某市小升初试题。姑且先不看该填什么成语,就读读这语句,纯粹为了考这几个成语而出题。这段话基本没有什么逻辑,而是为了硬塞进这几个成语,没有创意。现在很多考成语的试题都是这么“生编硬造”出来的。学成语,用成语是为了什么?这样的成语放在句子里还有文采可言吗?但也有语言够美,却又不知如何答起的,再看一例。
  (3) 我们来到大海边,新鲜的空气让我们__________,我们摆脱了城市的喧闹,感悟了乡村的宁静。大海卷起了__________的潮水涌向岸边,冲到我身上。啊,我度过了__________的一天!
  是自己孤陋寡闻吧,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成语来修饰“潮水”,也无法在短短两句话就结束的情况下,感叹出度过的是怎样的一天。
  不管怎么说,以上的例子毕竟还能知道是在考成语,基本上还能够还原成语原貌。而从结构形式上考成语,有个别题目就很值得商榷了。
  (1) 写出各种类型的四字词语各四个:
  “不A不B型”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什么意思?不是A型也不是B型,难道是C、D型的?成语什么时候分A、B、C、D型了。当然,仔细审题也是能看明白的,大概是让写“不三不四”这类的成语,但“不A不B”这个说法是否有点不伦不类啊!不过,这个题目至少知道是考成语的,下面这个例子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2) 按要求写出成语:
  “ABCD”: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个题目大概是让写四个字都不一样的成语,可那也太多了吧。再看答案,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ABCD”就是指成语的四个字分别表示四个方面:亭台楼阁、笔墨纸砚、锅碗瓢盆……可悲啊,这成语背后的一幅画,一道风景,甚至是一种文化,全被这“ABCD”给扼杀了!
  (3) 写出各种类型的四字词语各四个:
  含有近义词(如“如饥似渴”):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种题目倒是一看就明白,但却是最有争议的。因为成语里的字单独抽出来的意思和在成语里的意思不一定完全相同。如“千军万马”中的“千”和“万”,如果单独抽出来是“一千”和“一万”的意思。不是近义词。但在“千军万马”这个成语中“千”“万”则比喻很多,意思相近,是近义词。那如果学生这题答案写“千军万马”,对耶?错耶?
  (4) 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实是求是()举一返三()
  思空见惯()落慌而逃()
  以“司空见惯”为例。这个成语是有典故的。唐朝刘禹锡在苏州做刺史时,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大名,邀请他饮酒。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我妥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而“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从全诗来看,“司空见惯”应该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学生知道了典故,此“司空”又怎会写成彼“思空”呢?这种题目混淆视听,只记字形,忽视意义,越混淆越容易让学生出错,学生原来可能还记的是正确的,但做几次这样的题目后,可能真写错了。这多少不太可取吧!
  举了这么多例子,再回到成语的真正意义上吧:比字面上的意思要多点儿什么。编者也罢,教者也罢,心里总要装得多点,就多那么一点吧,让成语学起来更有滋有味点。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其他文献
模块化的思想源于产品设计过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主流经济学中产品结构定组织结构的观点,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和生产需要企业组织模式的模块化。如今,理论界关于模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战略从“一体化”、“多元化”向“归核化”的转变,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或3PL)成
我国科技成果信息管理存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并且缺乏分级分类有效管理,无法识别优质的可转化成果.随着知识图谱等技术在通用知识和行业知识方面都得到越来越较为广泛和有效
一、 重温词语,把握“番茄太阳”的质性特征    1.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哪位同学能准确地读一读下面词语?  盲童 清脆 天使 捐献 复明  灰暗 温暖 心疼 快乐 感动  2. “天使”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人?  3. 读着这两组词语,细心的同学们会发现其中的秘密。(第一组为课文明线,写明明的特点及未来;第二组为暗线,写“我”的情感变化)读读两组词语,请同学们借助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老师,人类智慧的传承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生命的导航者,又是一本怎样的书?作为一名老师,思考这个问题尤为必要,因为我们的孩子每天在阅读教科书的同时,也在阅读着我们。  老师,您是一本怎样的书?您的扉页闪烁着道德的光芒吗?您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的芬芳吗?您的章节流淌着鲜活的知识之泉吗?您的书卷里拥有多维的视角吗?您的插页里回响着点石成金的真理之声吗?您是一本影响孩子成长的珍本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学习的三种境界,唯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使学习成为生命的一种享受。语文的乐学境界: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勤学语文,主动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享受语文学习成功的幸福。  六年级三班黑板右侧,“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每月一书”。每个栏目下,是学生端端正正的粉笔字。今天要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行社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政策体制、市场壁垒以及历史路径等原因,旅行社产业仍然停留在行业集中度低、绩效差、缺乏行业龙头的产业初级阶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当我们冥思苦想也没有任何结果的时候,我们不妨翻翻书,找找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读书常常能激活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茅塞顿开,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闲时读书是一种充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手捧书本,我们便一如陶渊明似的悠闲。  忙时读书是一种巧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费心力,我们就能让诸多疑难
笔耕,是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一种心智活动,亦称为“爬格子”。从情感角度而言,我更偏爱于“笔耕”这种称呼,因为“笔耕”似乎更具人性化,既反映了“耕”的辛劳,又突出了“耕”的收获。  笔耕是辛苦的。大到立意构思,小到一词一句,甚至一字一标,哪一点不凝聚着耕者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新“课标”的支持,更需要鲜活的案例佐证,需要为字词的严谨性、句子的逻辑性、标点的准确性进行反复的
自2008年承担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改实验区第五期课题以来,我校课题组的教师们立足课堂教学,强化识字方法,拓展识字渠道.同时结合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提高识字效率,使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