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穿刺术与心理干预对患者损伤痛苦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无痛穿刺术组100例采用无痛静脉穿刺术,心理干预组100例在传统操作程序基础上针对性或结合各种心理干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无痛穿刺术+心理干预组100例采用无痛静脉穿刺术基础上针对性或结合各种心理干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穿刺。比较各组患者痛苦程度、穿刺成功情况。结果:无痛穿刺术+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其他三组(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穿刺术+心理干预可减轻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痛苦,且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进针方式 心理干预 静脉穿刺 痛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4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72-02
静脉输液是患者治疗和抢救时给药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护士工作范围已由单纯护理疾病扩展到护理社会的人,同时,患者对如何减少穿刺疼痛也有了较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进针角度为31°-34°的方法和心理干预的方法来减少穿刺疼痛。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结合临床实际,自2013年6月进行研究,我们从无痛静脉穿刺技术和心理干预进行研究,来探讨它们对减轻患者痛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今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患者400例,男210例,女190例;年龄26岁-78岁患者;均无智力障碍和神经疾病。随机分为四组,四组各100例,四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 材料。采用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7号头皮针针头长2.6cm,穿刺部位均选择四肢静脉,静脉选择遵循从细到粗,从远心端到近心端血管的使用原则,注意静脉选择远离关节、骨突处,尽量避开皮肤瘢痕,丘疹等各种皮损部位。
1.2.1 分组及实验方法。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术。[1]无痛穿刺组100例采用无痛静脉穿刺术,心理干预组100例在传统操作程序基础上针对性或结合各种心理干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无痛穿刺+心理干预组100例采用无痛静脉穿刺术基础上针对性或结合各种心理干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100例 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穿刺。无痛静脉穿刺术即为穿刺时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针头与皮肤成32.5°±1.5°,由静脉上方快速进皮后立即进血管,此时可见到回血,再顺静脉快速进针1.0c m,整个穿刺过程连续而不间断,时间为0.5s。
心理干预方法:①松弛法。大多数患者看见“针”或接受穿刺时多表现为紧张、害怕、肢体收缩或僵硬,护士以热情的态度,用手轻轻抚触患者的头。亲切称呼患者,使之产生亲切感,并告诉患者“只要你伸出手反复握拳、松拳几下,然后暂时不动并深呼吸,我尽量用最快的速度轻轻一扎就行”。使之精神和肌肉放松并配合穿刺 。②分散注意力法。在穿刺时有意询问患者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使之在思考与回答中分散对穿刺的注意力。③同情安慰法。针对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感受,用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与其交流,表示关心同情和安慰,使患者产生信任。如低着头,用关注的目光询问:“哪儿疼?疼得厉害吗?请你配合我打针,这样病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④渐进式劝导法[2]。对极度恐惧、拒绝较强烈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采取缓和处理,待患者稍平静时,慢慢说服,并限制一定时间考虑,既不强迫,也不迁就以表示尊重。⑤意象法。運用有目的的思想活动,设想能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借此减轻疼痛,告诉患者想象打针时药物进入血管后的效力,进行语言诱导。
1.2.2 疼痛评分。穿刺时,观察患者的第一反应和面部表情;穿刺后,询问患者的自主感觉,以此判断患者疼痛的程度。无痛:穿刺时患者面部表情无变化,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感;微痛:穿刺时患者面部表情变化细微,无明显反应,但穿刺部位有短暂刺痛感,能耐受,疼 痛时间<2S;疼痛:穿刺时患者反应明显如皱眉、张口,甚至呻吟,穿刺肢体反射性回缩,患者诉穿刺点疼痛剧烈,疼痛不能耐受,疼痛时间>12S。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3 讨论
进针方式及心理干预对减少静脉穿刺痛苦的影响。本研究显示,无痛穿刺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穿刺+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无痛穿刺+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无痛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穿刺+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进针方式对减少静脉穿刺痛苦的影响。
3.1.1 静脉穿刺角度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传统静脉穿刺术进角度为22.5°±7.5°。而无痛静脉术采用穿刺针在血管上方与皮肤成为32.5°±1.5°,与传统静脉穿刺术相比,进针角度大,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小、皮肤受损范围小,痛觉较轻,甚至感觉不到。
3.1.2 静脉穿刺深度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传统静脉穿刺术的总进针深度达1.6cm(为头皮针长度的2/3);而无痛静脉穿刺术由于进针角都大,总进针长度明显减少,针头进皮后直接进血管,总长度为1.0cm。经临床探索及患者反馈,进针越深,患者心理恐惧越大,生理痛苦也越大;将进针深度控制为1.0cm,可明显减轻、甚至避免患者痛苦。 3.1.3 静脉穿刺速度对患者疼痛的影响。静脉穿刺速度取决于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及深度,无痛静脉穿刺术法以最佳进针角度和深度创造了快速穿刺条件,手法科学合理,将传统静脉穿刺术进针手法进行穿刺所耗时的3S缩短为0.5S。众所周知,进针速度越慢,穿刺时间越长,患者对静脉穿刺产生的负性心理反应越大。相反,进针速度越快,穿刺时间越短,患者的注意力还未来得及集中到穿刺点上时,穿刺术已实施完毕,患者不但不会产生负性心理反应,还会因为护士娴熟的穿刺操作而产生敬佩、感激心理,积极的心理状态可提高痛阈,甚至掩盖了微小的痛苦。无痛静脉穿刺术方法易于掌握,可以有效减轻或避免因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痛苦。
3.2 心理干预对减少静脉穿刺痛苦的影响。随着护理模式转变,护士工作范围已由从前的生理护理扩展为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要从普遍性和特殊性入手:一方面从患者需要的一般规律出发,在护理各环节中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的患者,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每位患者在穿刺前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恐惧等心理[3],而紧张、焦虑和恐惧能降低痛阈,增加痛觉。所以,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的同时,应积极主动进行护患交流沟通,注意语言诚恳,态度和蔼,比如了解患者的个人、家庭、工作学习等情况,或者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并耐心说明输液的重要性,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治疗氛围,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穿刺疼痛感。
4 结论
综合所述以上同时运用无痛静脉穿刺法和心理干预法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在行静脉穿刺术时的痛苦并且得到患者的认可,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推广。针对儿童患者的心理干预,我们可以综合运用榜样法、同情安慰法、积极强化法等。在护士穿刺技术过硬的前提下,护士穿刺要做到稳、准、迅速。针对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我们可以左手拉紧皮肤,加大进针角度;针对皮下脂肪较薄的患者,我们可以减小进针角度,从而达到无痛静脉穿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6
[2] 杨黎星.减患儿静脉穿刺时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3,18(3):210- 211
[3] 谢桂春.疼痛护评估及控制进度[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82—183
关键词:进针方式 心理干预 静脉穿刺 痛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4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72-02
静脉输液是患者治疗和抢救时给药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护士工作范围已由单纯护理疾病扩展到护理社会的人,同时,患者对如何减少穿刺疼痛也有了较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进针角度为31°-34°的方法和心理干预的方法来减少穿刺疼痛。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结合临床实际,自2013年6月进行研究,我们从无痛静脉穿刺技术和心理干预进行研究,来探讨它们对减轻患者痛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今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患者400例,男210例,女190例;年龄26岁-78岁患者;均无智力障碍和神经疾病。随机分为四组,四组各100例,四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 材料。采用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7号头皮针针头长2.6cm,穿刺部位均选择四肢静脉,静脉选择遵循从细到粗,从远心端到近心端血管的使用原则,注意静脉选择远离关节、骨突处,尽量避开皮肤瘢痕,丘疹等各种皮损部位。
1.2.1 分组及实验方法。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术。[1]无痛穿刺组100例采用无痛静脉穿刺术,心理干预组100例在传统操作程序基础上针对性或结合各种心理干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无痛穿刺+心理干预组100例采用无痛静脉穿刺术基础上针对性或结合各种心理干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100例 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穿刺。无痛静脉穿刺术即为穿刺时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针头与皮肤成32.5°±1.5°,由静脉上方快速进皮后立即进血管,此时可见到回血,再顺静脉快速进针1.0c m,整个穿刺过程连续而不间断,时间为0.5s。
心理干预方法:①松弛法。大多数患者看见“针”或接受穿刺时多表现为紧张、害怕、肢体收缩或僵硬,护士以热情的态度,用手轻轻抚触患者的头。亲切称呼患者,使之产生亲切感,并告诉患者“只要你伸出手反复握拳、松拳几下,然后暂时不动并深呼吸,我尽量用最快的速度轻轻一扎就行”。使之精神和肌肉放松并配合穿刺 。②分散注意力法。在穿刺时有意询问患者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使之在思考与回答中分散对穿刺的注意力。③同情安慰法。针对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感受,用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与其交流,表示关心同情和安慰,使患者产生信任。如低着头,用关注的目光询问:“哪儿疼?疼得厉害吗?请你配合我打针,这样病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④渐进式劝导法[2]。对极度恐惧、拒绝较强烈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采取缓和处理,待患者稍平静时,慢慢说服,并限制一定时间考虑,既不强迫,也不迁就以表示尊重。⑤意象法。運用有目的的思想活动,设想能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借此减轻疼痛,告诉患者想象打针时药物进入血管后的效力,进行语言诱导。
1.2.2 疼痛评分。穿刺时,观察患者的第一反应和面部表情;穿刺后,询问患者的自主感觉,以此判断患者疼痛的程度。无痛:穿刺时患者面部表情无变化,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感;微痛:穿刺时患者面部表情变化细微,无明显反应,但穿刺部位有短暂刺痛感,能耐受,疼 痛时间<2S;疼痛:穿刺时患者反应明显如皱眉、张口,甚至呻吟,穿刺肢体反射性回缩,患者诉穿刺点疼痛剧烈,疼痛不能耐受,疼痛时间>12S。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3 讨论
进针方式及心理干预对减少静脉穿刺痛苦的影响。本研究显示,无痛穿刺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穿刺+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无痛穿刺+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无痛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穿刺+心理干预组患者痛苦程度低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进针方式对减少静脉穿刺痛苦的影响。
3.1.1 静脉穿刺角度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传统静脉穿刺术进角度为22.5°±7.5°。而无痛静脉术采用穿刺针在血管上方与皮肤成为32.5°±1.5°,与传统静脉穿刺术相比,进针角度大,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小、皮肤受损范围小,痛觉较轻,甚至感觉不到。
3.1.2 静脉穿刺深度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传统静脉穿刺术的总进针深度达1.6cm(为头皮针长度的2/3);而无痛静脉穿刺术由于进针角都大,总进针长度明显减少,针头进皮后直接进血管,总长度为1.0cm。经临床探索及患者反馈,进针越深,患者心理恐惧越大,生理痛苦也越大;将进针深度控制为1.0cm,可明显减轻、甚至避免患者痛苦。 3.1.3 静脉穿刺速度对患者疼痛的影响。静脉穿刺速度取决于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及深度,无痛静脉穿刺术法以最佳进针角度和深度创造了快速穿刺条件,手法科学合理,将传统静脉穿刺术进针手法进行穿刺所耗时的3S缩短为0.5S。众所周知,进针速度越慢,穿刺时间越长,患者对静脉穿刺产生的负性心理反应越大。相反,进针速度越快,穿刺时间越短,患者的注意力还未来得及集中到穿刺点上时,穿刺术已实施完毕,患者不但不会产生负性心理反应,还会因为护士娴熟的穿刺操作而产生敬佩、感激心理,积极的心理状态可提高痛阈,甚至掩盖了微小的痛苦。无痛静脉穿刺术方法易于掌握,可以有效减轻或避免因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痛苦。
3.2 心理干预对减少静脉穿刺痛苦的影响。随着护理模式转变,护士工作范围已由从前的生理护理扩展为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要从普遍性和特殊性入手:一方面从患者需要的一般规律出发,在护理各环节中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的患者,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每位患者在穿刺前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恐惧等心理[3],而紧张、焦虑和恐惧能降低痛阈,增加痛觉。所以,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的同时,应积极主动进行护患交流沟通,注意语言诚恳,态度和蔼,比如了解患者的个人、家庭、工作学习等情况,或者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并耐心说明输液的重要性,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治疗氛围,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穿刺疼痛感。
4 结论
综合所述以上同时运用无痛静脉穿刺法和心理干预法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在行静脉穿刺术时的痛苦并且得到患者的认可,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推广。针对儿童患者的心理干预,我们可以综合运用榜样法、同情安慰法、积极强化法等。在护士穿刺技术过硬的前提下,护士穿刺要做到稳、准、迅速。针对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我们可以左手拉紧皮肤,加大进针角度;针对皮下脂肪较薄的患者,我们可以减小进针角度,从而达到无痛静脉穿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6
[2] 杨黎星.减患儿静脉穿刺时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3,18(3):210- 211
[3] 谢桂春.疼痛护评估及控制进度[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