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深挖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內容,提出了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即参与劳动体验,感悟劳动价值;注重价值引领,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发挥榜样力量,升华劳动精神。通过上述路径可促使高中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情感、锻炼劳动意志、形成劳动习惯。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内容挖掘;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1-0036-02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各个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这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高中生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情感、锻炼劳动意志、形成劳动习惯,还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基于此,笔者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深挖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并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深挖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劳动教育,就有必要对教材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纵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中均含有与劳动教育高度契合的内容。
比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货币的本质》中介绍了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通过该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介绍了劳动的含义和内容,阐释了为什么要劳动就业,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怎样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可以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对劳动的情感。《收入与分配》这一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劳动者贡献与收入相匹配,纠正“仇富”心理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倾向,最大限度地彰显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通过该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
在必修2政治生活中,探讨了劳动人民与党和国家、政府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增强学生作为未来劳动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六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劳动人民的尊重。从整体上看,必修2主要站在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怀。
在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列举了保尔·柯察金、鲁迅、王进喜以及聂耳等人的案例,使学生感悟劳动人民坚韧自强的精神。在第五课《文化创新》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作的主体”等内容都体现了劳动实践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红色精神、创新精神。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讲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能坐而论道,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在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提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集中体现了劳动和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阐释了劳动解放人类双手,促进人脑的发展和意识的产生。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指出要通过劳动和实践不断地追求真理。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个人在劳动和奉献中不断进取,实现个人价值。
不难发现,人教版四本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对劳动教育的内容均有所涉及,且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各有侧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而使劳动教育的内容能够形成体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参与劳动体验,感悟劳动价值
《意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反映。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单靠教师的说教和布道,必须与一定的劳动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深化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特定的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在植树节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去植树,通过挖树坑、浇水等具体劳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不易,引发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在雷锋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到养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协助交警指挥交通,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绿化、清洁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感悟劳动的价值。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生活观察”作业,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者,如教师、清洁工、保姆等,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到劳动的不易与价值。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践心得体会”,让学生将劳动过程中的苦与乐记录下来,从而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力于社会这个大课堂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使学生理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不易,体会与感悟劳动的价值。
(二)注重价值引领,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
《意见》指出,要“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劳动,进而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
比如,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存在“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倾向,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在讲到必修2经济生活第七课中“按劳分配”的内容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厘清按劳分配的概念。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里的“劳动”既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既包括劳动数量也包括劳动质量,使学生理解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别。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本课内容教育学生,按劳分配是合乎正义的分配方式,要摒弃那些“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好逸恶劳”的错误观念。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知识教学,纠正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 “好逸恶劳”等错误认知,从而夯实学生崇尚劳动的正确思想根基。
(三)发挥榜样力量,升华劳动精神
《意见》指出,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这就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思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了数不清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大力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升华学生的劳动精神。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我國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如“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抗洪英雄李向群、航天英雄杨利伟、时代楷模黄大年、全国劳模刘天送、抗疫英雄钟南山等。这些人物体现出来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精神对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劳动者进行采访,从而感受到劳动者的平凡和伟大,还可以从《大国工匠》等节目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的精神。
榜样引领和示范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榜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劳动者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劳动者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在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吃苦耐劳、不懈进取、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应深度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采用多元化策略把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行合一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涵养学生的劳动品格。
[ 参 考 文 献 ]
[1] 许开红.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9):10-12.
[2] 王小芳.劳动教育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5):141-144+140.
[3] 王小芳.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育人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35):46-48.
(责任编辑 袁 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内容挖掘;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1-0036-02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各个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这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高中生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情感、锻炼劳动意志、形成劳动习惯,还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基于此,笔者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深挖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并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深挖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劳动教育,就有必要对教材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纵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中均含有与劳动教育高度契合的内容。
比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货币的本质》中介绍了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通过该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介绍了劳动的含义和内容,阐释了为什么要劳动就业,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怎样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可以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对劳动的情感。《收入与分配》这一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劳动者贡献与收入相匹配,纠正“仇富”心理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倾向,最大限度地彰显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通过该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
在必修2政治生活中,探讨了劳动人民与党和国家、政府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增强学生作为未来劳动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六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劳动人民的尊重。从整体上看,必修2主要站在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怀。
在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列举了保尔·柯察金、鲁迅、王进喜以及聂耳等人的案例,使学生感悟劳动人民坚韧自强的精神。在第五课《文化创新》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作的主体”等内容都体现了劳动实践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红色精神、创新精神。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讲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能坐而论道,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在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提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集中体现了劳动和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阐释了劳动解放人类双手,促进人脑的发展和意识的产生。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指出要通过劳动和实践不断地追求真理。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个人在劳动和奉献中不断进取,实现个人价值。
不难发现,人教版四本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对劳动教育的内容均有所涉及,且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各有侧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而使劳动教育的内容能够形成体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参与劳动体验,感悟劳动价值
《意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反映。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单靠教师的说教和布道,必须与一定的劳动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深化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特定的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在植树节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去植树,通过挖树坑、浇水等具体劳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不易,引发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在雷锋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到养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协助交警指挥交通,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绿化、清洁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感悟劳动的价值。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生活观察”作业,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者,如教师、清洁工、保姆等,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到劳动的不易与价值。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践心得体会”,让学生将劳动过程中的苦与乐记录下来,从而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力于社会这个大课堂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使学生理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不易,体会与感悟劳动的价值。
(二)注重价值引领,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
《意见》指出,要“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劳动,进而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
比如,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存在“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倾向,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在讲到必修2经济生活第七课中“按劳分配”的内容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厘清按劳分配的概念。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里的“劳动”既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既包括劳动数量也包括劳动质量,使学生理解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别。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本课内容教育学生,按劳分配是合乎正义的分配方式,要摒弃那些“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好逸恶劳”的错误观念。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知识教学,纠正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 “好逸恶劳”等错误认知,从而夯实学生崇尚劳动的正确思想根基。
(三)发挥榜样力量,升华劳动精神
《意见》指出,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这就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思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了数不清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大力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升华学生的劳动精神。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我國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如“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抗洪英雄李向群、航天英雄杨利伟、时代楷模黄大年、全国劳模刘天送、抗疫英雄钟南山等。这些人物体现出来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精神对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劳动者进行采访,从而感受到劳动者的平凡和伟大,还可以从《大国工匠》等节目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的精神。
榜样引领和示范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榜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劳动者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劳动者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在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吃苦耐劳、不懈进取、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应深度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采用多元化策略把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行合一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涵养学生的劳动品格。
[ 参 考 文 献 ]
[1] 许开红.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9):10-12.
[2] 王小芳.劳动教育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5):141-144+140.
[3] 王小芳.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育人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35):46-48.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