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武汉市江汉区的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对今后该地区进一步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医药 适宜技术 社区 城市
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作为案例样本,调查并分析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城市社区的推广情况。武汉市江汉区位于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2005年江汉区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一、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分别设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社区工作人员调查表,通过江汉区卫生局发放给相应对象填写。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写机构调查表
对江汉区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样本调查,发放问卷13份,回收有效问卷13份。
2、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社区人员填写人员调查表
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选取10位经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人员,每人填写一份表格,如该中心不足10人接受培训,以接受培训人员总数为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30份,收回96份有效问卷。
(二)关键人员访谈
本项目对13位关键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卫生局社区中医药工作主管人员1人;在前进、新华、水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访谈1位社区中心主任及1位社区中医医生,共6人;在以上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选择两名患者访谈,共6人。
二、调查结果
(一)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与其在社区卫生中的适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调查表要求每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机构医务人员掌握29种适宜技术程度进行评价,评价分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差四个级别。按照每项适宜技术获得“非常好”评价的机构数多少进行排序,前三位依次为“毫针刺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揉磙推拿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毫针刺穴位治疗偏头疼”。掌握情况最差依次是“毫针刺穴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单验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单验方治疗尿路结石”。
研究调查了医务人员对29项适宜技术在社区适用性的评价,按照对每项适宜技术获得适用性“非常好”评价的人员数多少进行排序,前三位分别为“毫针刺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揉磙推拿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单验方治疗急性腰扭伤”,恰恰也是机构认为掌握程度最高的三项技术。而“毫针刺穴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单验方治疗冠心病”这三项技术是医务人员认为最不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三项技术,其掌握状况均不佳。
可见,基层人员对每项技术学习、掌握程度与该项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适用性密切相关。为了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效果,首先需要评价适宜技术在社区的使用情况,作为筛选技术的重要标准。
(二)中医药适宜技术占社区中医药服务比例较高
13所机构在调查表中填入每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月使用的总次数和每月治疗人数。江汉区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所机构每月共使用培训的29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总共达到818次。对13所机构总服务量分析看,平均每所机构每月中医门诊人次数为957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量站社区中医药服务总量的85.48%,可见这29项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服务范围比较广泛,基本覆盖了居民在社区的中医药需求。
(三)适宜技术推广受服务需方、供方多重因素制约
调查问卷列出12个影响因素,要求医务人员对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选,并设计开放式答案请被调查人员补充。96份问卷中,0份补充了新的影响因素,12个影响因素医务人员认可比例排名如表2。
表1 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的因素排序
从医生的角度看,适宜技术受供方影响较多。相对来说,医生认为适宜技术的学习难度和操作难度并不是影响技术使用的主要因素,仅有15.63%的人认为受到“技术操作难易程度”和14.58%的人认为受到“医院能否派出学习”的影响。可见医生对于掌握和使用技术有信心,但具体在推广使用中,需要医疗服务需方的配合,与相关价格政策、行政推广的决心和力度相关。
三、对江汉区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针对基层的需要筛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项目
在筛选培训技术中,建议实行“按病种定技术”的方针,针对社区常见病筛选技术。在机构的功能定位上,建议江汉区将中医适宜培训基地的功能扩展,以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连接区卫生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桥梁,迅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作出反应,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市中医院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直接承担者,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向去卫生局申报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区卫生局审批后,组织培训,以便于更加适应社区的需要,促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
(二)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首先,对所有类别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可以在公共卫生、其他科室的工作中,发挥人员的宣传作用。其次,在社区活动中,开展以“中医养生医疗”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再次,政府可以采取与民营的网站及相关的媒体联合,支付资金、提供资料、提出明确的推广要求,适应老百姓寻医问诊前上网或通过媒体查询的习惯。
(三)采取集中授课、电子授课、网络授课相结合的长期培训模式
考虑到社区医生工作繁重,可将集中授课与电子授课、网络授课结合起来。在一年7次集中授课的基础上,编写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教材和相关电子视频,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本机构的业务学习时间内必须学习。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卫生系统内部学习网络,将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要求每个医生必须登录收看培训视频达到相应的课时数。此外,建立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考核制度,确保技术的真正掌握。
(四)建立激励医生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绩效考核机制
对医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经济激励更多需要体现在对医生的绩效考核上。将对中医医生的绩效考核从以往业务收入考核转移到提供服务量为主的考核体系,结合技术应用效果的满意度测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与利用有利于医生提高服务效率,规范服务流程。这种以服务量为主的考核方式,会促进社区医生的积极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项目支持:武汉市江汉区科技局2012年软科学研究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研究——以江汉区为例》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蔡力民.医学信息服务与医学适宜技术推广[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7, 20(2): 1051.
[2]任建萍,吴林荣,蒋健敏,等.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分析——基于浙江省的经验[J]. 中国卫生经济,2007,26(6):55.
[3]李顺平,孟庆跃.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26(5):335.
[4]刘保延,谢雁鸣,荆志伟,等. 中国十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的调查[J]. 2006,27(9):790.
[5]胡凌娟,房耘耘,满晓玮,等. 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基层实施的新路径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8(6):6.
[6]谢雁鸣,杨龙会,荆志伟,等.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年,22(10):1164.
[7]杨竹,钱矛.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探索[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4):261.
关键词 中医药 适宜技术 社区 城市
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作为案例样本,调查并分析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城市社区的推广情况。武汉市江汉区位于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2005年江汉区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一、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分别设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社区工作人员调查表,通过江汉区卫生局发放给相应对象填写。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写机构调查表
对江汉区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样本调查,发放问卷13份,回收有效问卷13份。
2、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社区人员填写人员调查表
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选取10位经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人员,每人填写一份表格,如该中心不足10人接受培训,以接受培训人员总数为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30份,收回96份有效问卷。
(二)关键人员访谈
本项目对13位关键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卫生局社区中医药工作主管人员1人;在前进、新华、水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访谈1位社区中心主任及1位社区中医医生,共6人;在以上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选择两名患者访谈,共6人。
二、调查结果
(一)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与其在社区卫生中的适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调查表要求每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机构医务人员掌握29种适宜技术程度进行评价,评价分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差四个级别。按照每项适宜技术获得“非常好”评价的机构数多少进行排序,前三位依次为“毫针刺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揉磙推拿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毫针刺穴位治疗偏头疼”。掌握情况最差依次是“毫针刺穴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单验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单验方治疗尿路结石”。
研究调查了医务人员对29项适宜技术在社区适用性的评价,按照对每项适宜技术获得适用性“非常好”评价的人员数多少进行排序,前三位分别为“毫针刺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揉磙推拿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单验方治疗急性腰扭伤”,恰恰也是机构认为掌握程度最高的三项技术。而“毫针刺穴位治疗乳腺小叶增生”、“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单验方治疗冠心病”这三项技术是医务人员认为最不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三项技术,其掌握状况均不佳。
可见,基层人员对每项技术学习、掌握程度与该项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适用性密切相关。为了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效果,首先需要评价适宜技术在社区的使用情况,作为筛选技术的重要标准。
(二)中医药适宜技术占社区中医药服务比例较高
13所机构在调查表中填入每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月使用的总次数和每月治疗人数。江汉区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所机构每月共使用培训的29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总共达到818次。对13所机构总服务量分析看,平均每所机构每月中医门诊人次数为957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量站社区中医药服务总量的85.48%,可见这29项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服务范围比较广泛,基本覆盖了居民在社区的中医药需求。
(三)适宜技术推广受服务需方、供方多重因素制约
调查问卷列出12个影响因素,要求医务人员对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选,并设计开放式答案请被调查人员补充。96份问卷中,0份补充了新的影响因素,12个影响因素医务人员认可比例排名如表2。
表1 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的因素排序
从医生的角度看,适宜技术受供方影响较多。相对来说,医生认为适宜技术的学习难度和操作难度并不是影响技术使用的主要因素,仅有15.63%的人认为受到“技术操作难易程度”和14.58%的人认为受到“医院能否派出学习”的影响。可见医生对于掌握和使用技术有信心,但具体在推广使用中,需要医疗服务需方的配合,与相关价格政策、行政推广的决心和力度相关。
三、对江汉区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针对基层的需要筛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项目
在筛选培训技术中,建议实行“按病种定技术”的方针,针对社区常见病筛选技术。在机构的功能定位上,建议江汉区将中医适宜培训基地的功能扩展,以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连接区卫生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桥梁,迅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作出反应,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市中医院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直接承担者,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向去卫生局申报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区卫生局审批后,组织培训,以便于更加适应社区的需要,促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发展。
(二)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首先,对所有类别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可以在公共卫生、其他科室的工作中,发挥人员的宣传作用。其次,在社区活动中,开展以“中医养生医疗”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再次,政府可以采取与民营的网站及相关的媒体联合,支付资金、提供资料、提出明确的推广要求,适应老百姓寻医问诊前上网或通过媒体查询的习惯。
(三)采取集中授课、电子授课、网络授课相结合的长期培训模式
考虑到社区医生工作繁重,可将集中授课与电子授课、网络授课结合起来。在一年7次集中授课的基础上,编写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教材和相关电子视频,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本机构的业务学习时间内必须学习。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卫生系统内部学习网络,将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要求每个医生必须登录收看培训视频达到相应的课时数。此外,建立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考核制度,确保技术的真正掌握。
(四)建立激励医生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绩效考核机制
对医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经济激励更多需要体现在对医生的绩效考核上。将对中医医生的绩效考核从以往业务收入考核转移到提供服务量为主的考核体系,结合技术应用效果的满意度测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与利用有利于医生提高服务效率,规范服务流程。这种以服务量为主的考核方式,会促进社区医生的积极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项目支持:武汉市江汉区科技局2012年软科学研究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研究——以江汉区为例》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蔡力民.医学信息服务与医学适宜技术推广[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7, 20(2): 1051.
[2]任建萍,吴林荣,蒋健敏,等.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分析——基于浙江省的经验[J]. 中国卫生经济,2007,26(6):55.
[3]李顺平,孟庆跃.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26(5):335.
[4]刘保延,谢雁鸣,荆志伟,等. 中国十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的调查[J]. 2006,27(9):790.
[5]胡凌娟,房耘耘,满晓玮,等. 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基层实施的新路径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8(6):6.
[6]谢雁鸣,杨龙会,荆志伟,等.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年,22(10):1164.
[7]杨竹,钱矛.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探索[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