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意识将驱使个体去积极思索,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又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科学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科学教育;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引言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中都一再强调: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我们要如何来培养创新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呢?大家知道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只有培养和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造平等和包容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問题意识
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要想让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那如何营造平等宽容的氛围呢?我认为:
第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我觉得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好朋友而不是上下级关系,老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所以我在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课堂的气氛经常是活跃与热烈的。我常常用对话式的言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针对这样的结论你还有什么看法? ”“看到这个实验,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做?”等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到轻松,觉得课堂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严肃,从而让学生敢讲敢问。
第二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这正也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我们要爱护和尊重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一课时,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剪刀为什么也是杠杆?”“怎么轮轴也成了杠杆了?”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回答,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逐一作出积极的评价。对那些一直不善于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学生,我鼓励她大胆说出来:“张昕桐,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呢!”;对那些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我激励他勇敢创新:“孙浩然,不错呀,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哟!”有了这样优良的土壤和这样小伙伴般的友谊,学生的问题萌芽获得了充分滋润和生长,各种奇思妙想,独立见解也会一一呈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呵护。
二、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萌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必须巧妙地设置疑点,把学生置身于研究问题的气氛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故此,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所限制,那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来培养他们的问题萌芽呢?我觉得有如下的方法可以使用:
1.将问题创设在学生已知和熟悉的现实环境中,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學习《电和磁》一课时,我提出“你知道为什么上课下课会听见学校电铃响?为什么会响?”;在学习《发面的学问》时,我发问道“看看你们早上吃的面包,为啥有那么多的小孔啊?你能知道为什么?”等。
2.利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知识时,我会拿出多样的物质如大理石和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铜、酚酞等来做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提问。
3.利用游戏方式来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位置与运动”时,我让学生来做互相移动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时,我也用了游戏方式引入,让学生吹装在瓶子里的气球,使学生产生知识冲突,从而让他们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给学生提供充分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了适当的 问题情境后,我们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自问自答,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思维惰性。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随时发问,向同学、向老师质疑问难,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三、适时的激励评价,保护好学生“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激励评价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中,激励性评价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否定的评价往往会抹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鼓励性的评价则会使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深思。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要真诚地听取,加以激励,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回答。特别是平常不太积极的学生,只要他发言了,我们就不要错过这个让孩子获取自信的时机。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回答不正确或者提的问题有知识性错误,我们也不能直接否定,可以说些激励性的话,如“你再思考一下,等会儿再听听你的意见,好吗?”“你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再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行不?”这样增强了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探究的信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和别人提出的问题、结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更敢于提出问题,还让学生在听取别人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做。
作者简介
谢俊佳(1977年12月-),性别:男(汉),籍贯:安徽六安,职称:中一,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单位:六安市城北小学南校)
关键词:科学教育;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引言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中都一再强调: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我们要如何来培养创新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呢?大家知道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只有培养和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造平等和包容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問题意识
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要想让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那如何营造平等宽容的氛围呢?我认为:
第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我觉得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好朋友而不是上下级关系,老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所以我在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课堂的气氛经常是活跃与热烈的。我常常用对话式的言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针对这样的结论你还有什么看法? ”“看到这个实验,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做?”等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到轻松,觉得课堂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严肃,从而让学生敢讲敢问。
第二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这正也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我们要爱护和尊重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一课时,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剪刀为什么也是杠杆?”“怎么轮轴也成了杠杆了?”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回答,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逐一作出积极的评价。对那些一直不善于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学生,我鼓励她大胆说出来:“张昕桐,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呢!”;对那些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我激励他勇敢创新:“孙浩然,不错呀,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哟!”有了这样优良的土壤和这样小伙伴般的友谊,学生的问题萌芽获得了充分滋润和生长,各种奇思妙想,独立见解也会一一呈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呵护。
二、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萌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必须巧妙地设置疑点,把学生置身于研究问题的气氛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故此,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所限制,那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来培养他们的问题萌芽呢?我觉得有如下的方法可以使用:
1.将问题创设在学生已知和熟悉的现实环境中,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學习《电和磁》一课时,我提出“你知道为什么上课下课会听见学校电铃响?为什么会响?”;在学习《发面的学问》时,我发问道“看看你们早上吃的面包,为啥有那么多的小孔啊?你能知道为什么?”等。
2.利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知识时,我会拿出多样的物质如大理石和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铜、酚酞等来做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提问。
3.利用游戏方式来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位置与运动”时,我让学生来做互相移动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时,我也用了游戏方式引入,让学生吹装在瓶子里的气球,使学生产生知识冲突,从而让他们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给学生提供充分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了适当的 问题情境后,我们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自问自答,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思维惰性。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随时发问,向同学、向老师质疑问难,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三、适时的激励评价,保护好学生“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激励评价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中,激励性评价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否定的评价往往会抹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鼓励性的评价则会使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深思。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要真诚地听取,加以激励,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回答。特别是平常不太积极的学生,只要他发言了,我们就不要错过这个让孩子获取自信的时机。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回答不正确或者提的问题有知识性错误,我们也不能直接否定,可以说些激励性的话,如“你再思考一下,等会儿再听听你的意见,好吗?”“你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再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行不?”这样增强了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探究的信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和别人提出的问题、结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更敢于提出问题,还让学生在听取别人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做。
作者简介
谢俊佳(1977年12月-),性别:男(汉),籍贯:安徽六安,职称:中一,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单位:六安市城北小学南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