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要求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通过它可以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高级水平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祖国造就更多的新世纪人才。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部动因。受好奇心趋使的行为就是探索,探索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中学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到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这也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设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例如,我们在讲“时区和日界线”内容时,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妨在上课之初,首先向全班学生展示两个小问题:①“小华得知到日本东京访问的爸爸,今天就要回到上海了,他了解到飞机从东京起飞的时间为早上9点,按照飞机飞行2小时计算,到达上海的时间应为11时。他准备到机场迎接爸爸。可是还没有动身呢,爸爸就到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②“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岁,妹妹后出生,年龄却比姐姐大一岁。你知道出现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听老师讲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从某一点拓展开去,以点及点、或以点带面地引发学生思考。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更开阔,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实例较多,比如我们由“经纬度”联想到“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经纬度数东西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定向定位等作用”等等;又如我们由“地方时”广而推之到“地方时差、时区、时区的划分、区时、区时差、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地方时差与区时差的计算、日界线、时刻与日期的计算”等等。有时可以由一个层面跃到另一个层面或一个更高的层面的”,这种思维能促进学生思索的能力向纵深发展,训练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智能。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时,引导学生递进联想:地球在公转轨上的位置——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局部地区的典型气候。 教师设计的地理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训练,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习题。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自己编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究性内容,执因索果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太阳日和恒星日示意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有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呢?②如何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接着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假如地球公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太阳日和恒星日有何不同呢?②假如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都与现在相反,太阳日和恒星日有何不同呢?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两者的不同,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是学生知道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水平。在学完有关锋面的知识之后,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一个规律,即“慢行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一般能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后,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所有的锋都能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吗?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否。类似这样的反问,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教学包括野外考察、春游、野营、参观、社会调查、地理讲座、课外兴趣活动等。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上,第二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教学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又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更是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重视他们创造性成果,珍惜学生每一点创造性的“火花”。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
一、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部动因。受好奇心趋使的行为就是探索,探索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中学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到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这也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设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例如,我们在讲“时区和日界线”内容时,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妨在上课之初,首先向全班学生展示两个小问题:①“小华得知到日本东京访问的爸爸,今天就要回到上海了,他了解到飞机从东京起飞的时间为早上9点,按照飞机飞行2小时计算,到达上海的时间应为11时。他准备到机场迎接爸爸。可是还没有动身呢,爸爸就到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②“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岁,妹妹后出生,年龄却比姐姐大一岁。你知道出现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听老师讲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从某一点拓展开去,以点及点、或以点带面地引发学生思考。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更开阔,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实例较多,比如我们由“经纬度”联想到“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经纬度数东西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定向定位等作用”等等;又如我们由“地方时”广而推之到“地方时差、时区、时区的划分、区时、区时差、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地方时差与区时差的计算、日界线、时刻与日期的计算”等等。有时可以由一个层面跃到另一个层面或一个更高的层面的”,这种思维能促进学生思索的能力向纵深发展,训练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智能。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时,引导学生递进联想:地球在公转轨上的位置——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局部地区的典型气候。 教师设计的地理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训练,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习题。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自己编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究性内容,执因索果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太阳日和恒星日示意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有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呢?②如何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接着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假如地球公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太阳日和恒星日有何不同呢?②假如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都与现在相反,太阳日和恒星日有何不同呢?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两者的不同,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是学生知道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水平。在学完有关锋面的知识之后,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一个规律,即“慢行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一般能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后,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所有的锋都能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吗?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否。类似这样的反问,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教学包括野外考察、春游、野营、参观、社会调查、地理讲座、课外兴趣活动等。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上,第二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教学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又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更是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重视他们创造性成果,珍惜学生每一点创造性的“火花”。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