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0: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2日,2017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暨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广东召开,吸引了来自全国教育信息化行业产学研机构会员代表600余人到会,本刊社长兼主编祁靖一女士受邀参加。本期,我们将论坛上的精彩观点进行了回顾和呈现,以飨各位读者。
  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就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2017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暨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在题为《面向2030的教育发展:信息化支撑下的教育创新》的报告中,首先回顾了习近平同志2016年4月19日的讲话。同时,向与会者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利用新空间来发展教育,解决现代教育面临的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杨宗凯
  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的流动性加快,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的留学生出国,国内的外国留学生数量也在增加;二是价值观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三是技术和资源流动,包括教育资源的流动;四是知识增长速度加快,知识的生产、传播的速度加快。
  杨宗凯认为,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就是教育信息化。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引发教育生态的不平衡,从不平衡到平衡,需要信息技术的助力。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时,破坏了原来所达成的平衡生态,造成了现有社会形态和教育生态的冲突。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21世纪的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能力,甚至能力先于知识。
  反观现今的学习生态和教育支持系统,学生的学习环境仍然以教室为中心,教师的发展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中心,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以考试为中心。这样的支持系统如何能适应21世纪的人才培养要求?教育应该往那里去?我们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生态。教师不仅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重要的是导学、组织教学活动、启迪每个学生的智慧。通过这样的学习生态的构建来达到信息社会形态与教育生态的新的平衡。这是信息技术解决教育发展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从弯道超车到变道超车——信息技术要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现实中,教育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终身教育体系缺失。这三大主要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对中国来讲,要进入创新国家,需要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杨宗凯认为,面向2030年的未来教育一定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是新空间和传统空间进行有效融合的新教育。或者说,未来教育是传统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个性化的发展,教育不是要弯道超车,而是要变道超车。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千年一遇的机遇。
  我们有哪些机遇?杨宗凯指出,在仁川会议上联合国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目标——《联合国2030教育行动框架》: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全纳,是指教育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公平,是指在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优质,是指所有水平和不同环境里导向相关、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成果。终身学习,是指受教育权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也在积极制定2030年的教育发展计划,而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这个教育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技术如何与教育深度融合。发达国家纷纷将教育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美国NETP2010提出了“必须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NETP2016提出了“当前的重点,已经不是是否要在学习中使用技术,而是如何用技术来改进学习,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杨宗凯认为,信息化应该是转换器,实现教育的变道超车,促进教育进行结构化的变革。如果我们还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与学,来帮助提高分數,那么信息技术会使我们沿着工业化的方向越走越快,这是一条“不归路”。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学习的产出难道就是分数吗?现在的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更多的是用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信息化到底有没有作用?杨宗凯认为,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要用来提高每个学生的产出。
  未来的教育如何评价学生,分数将不作为唯一的标准。信息化将支撑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构建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全面评价师生教与学的绩效,逐步实现考核评价方式全数字化。这种评价就是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评价。未来,数据驱动的学校,分析变革教育将成为主流。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做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智能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精准化科研。教育治理方式将从僵硬的管理方式向以服务为导向的扁平化管理方式转变,实现教育流程的再造。
  我国的教育要实现创新,创新的主体是每一位教师,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当前,国家在推进数字教师的培养,教师教育资源跨校、跨区共享,将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打通。到2020年,国家要培养具备学术、艺术、技术素养融合的教师,将制定实施数字教师能力标准,将其纳入教师资格准入门槛。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终身教育、优化教育治理,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向2030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给教育带来新的希望:一是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变革,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显著缓解,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教育高位公平;三是学历、非学历教育无缝衔接,构建在互联网上的开放协同的终身教育体系;四是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监测、预测全面实现。   首个教育信息化智库(ET3)报告发布
  论坛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杨志坚会长作了题为“搭建平臺:助力中国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融入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2017年工作计划。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向大会宣读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批名单。大会表彰了40家荣获2017年“数字校园好方案”的企业。该奖项是由协会组织行业专家从参与“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征集项目的372家企业中评选出的。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少刚
  张少刚副会长发布了中国首个教育信息化智库(ET3)报告——《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现状与展望》。报告对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购买方式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软件开发与应用服务、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信息技术类课程共建、信息化建设规划咨询六个方面。服务外包和PPP项目是当前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主要形式。
  基于调研材料,报告归纳出“如何征集用户需求?需要购买哪些服务?”“如何培育社会组织?如何避免形成垄断?”“如何保证资金来源?如何可持续性发展?”“如何进行服务定价?如何评估服务绩效?”等困扰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主要难题。对此,项目组在报告中构建了出资方、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咨询评估方组成的“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十大政策建议,包括“教育信息化需要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平衡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中政府的职责”“建立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服务需求征集机制”“教育信息化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预算制度”“出台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操作指南”“构建开放竞争的教育信息化行业生态系统”“建立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维护政府政策的连贯性和契约的稳定性”“回避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中的垄断风险”,以期对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
  杨志坚会长表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作为国家一级协会以及教育信息化行业的专业团体,面对时下“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并形成报告,是协会应有的担当和应尽的责任。今后,协会还将持续关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热点议题,发布系列中国教育信息化智库(ET3)报告,发挥协会的教育信息化智库职能。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不论是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还是学科的特点,都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届创新模型设计挑战赛为例,从锻炼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整合性、深刻性四方面,分析基于3D建模设计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3D建模;创新思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全球六大生态系统与世界文化”统整课程,将六大生态系统与其主要对应地区的文化相结合,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球视野的探索学习”过程。温带落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东亚地区,考虑到对应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温带落叶林组对应地区文化聚焦于“北美地区”,以加拿大和印第安文化为代表。  “温带落叶林组”共有28名学生,来自一年级的5个班级,平均每班5~6人,分布较为均匀。分组后授
八斗子老照片展回忆渔港沧桑    基隆市立史迹馆正展出八斗子渔村老照片,透过摄影家细腻镜头,带观众经由时光隧道,回忆儿时青春梦与基隆渔港沧桑。  “这是日据时代摄影家叶连登,在1943年,昭和18年的作品:现捞鱼上岸。八斗子还未建港前,满载而归的渔船,就直接停在八斗子海滩,渔民从船舱将整个鱼篓合力扛上岸。”70多岁的阿公、阿妈听着导览员诙谐的解说,乐得合不上嘴。  此次八斗仔渔乡工作室在基隆市立史
学校地处农村,因学校老旧而异地新建,新校占地50196平方米,容纳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806人,是本地区农村小学中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原信息化基础薄弱的情况,考虑到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领导层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脉搏,立志于把学校建设成为浙江省内首个农村教育云平台。经过初期的投入建设后,学校云架构已初具雏形。如今,学校师生普遍使用
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应用电子学案开展了系列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准备  所谓电子学案,其主体是学案,即用信息技术来扩充学案的功能,使学案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在我校,生物学科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平台制作电子学案开展教学已
近来,“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推动教育的改革,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但相对社会发展,教育又有相对独立性,这使人们对学校改革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梦想。从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到未来学校,人们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寄希望于未来学校形态发展更快地跟上社会的发展。本栏目汇集了教育行业内不同岗位的人对未来学校的展望,或许能对当前的教育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均提出要“完善外籍教师管理办法,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苏州市自2006年起在省内率先推出由政府买单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外教课堂”项目。十三年来,项目的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实现了苏城直属学校学子的全覆盖。但这一项目实施的效果如何?花重金打造的外教课堂教学质
本刊讯11月22日上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杨继波一行来到北京市档案馆进行调研,受到北京市档案局馆长陈乐人、副局馆长罗运鹤及干部职工们的热烈欢迎。  北京市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及各类文献资料160万余卷(册),排架长度12公里,其中民国时期档案史料约占馆藏量的二分之一,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均较为齐全完整。该馆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以及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已形成一定规
【摘 要】本文从区域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实践出发,阐述了区域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现状,介绍了区域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总结了推进建设线上区域教学资源平台的有效措施、存在问题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教学资源平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6-016-03  目前,成都市双流区正全力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成都国家
【摘 要】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旨在通过大数据背景下“乐课”平板电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如何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乐课”圈;大数据;自主学习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