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而且还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奠定基础。以《西游记》为例浅析“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具体为定位要精准,落實要到位;兴趣要点燃,方法要渗透;主线要清晰,问题要突出;文本要依托,课外要延伸。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化;《西游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7-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靠学生自觉阅读,其效果几乎微乎其微。因而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现实中不少教师认识不清,将课外阅读当作教材文本进行精读,这也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负担。本文笔者结合一节《西游记》课内指导课为例,浅析“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
一、定位要精准,落实要到位
对于教材精读文本来说,其目标往往是围绕语文知识、方法过程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制定。而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阅读兴趣培养,传统文化熏陶等。两者的目标不同,自然其教学内容与方法也不同。对于《西游记》这一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来说,其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1.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2.了解名著具体故事片段,引导学生从中感知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3.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水平。
从其目标制定来看,其定位主要是围绕课外阅读指导进行的。换句话说,这一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西游记》这部名著。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指导仅仅是个“引子”,其目的是从“引”到“放”,以便最终实现“自主阅读”。如果教师舍不得放手,也许其课堂教学看似精彩,但学生却得不到“锻炼”,或者根本就不去课外阅读,那么其指导是失败的。因而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来说,前提是目标定位要准。
二、兴趣要点燃,方法要渗透
“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指导关键是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教会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比如:“你们想在名著中知道些什么?”“对于名著中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西游记》这部名著属于白话文章回体小说,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字词往往不够理解。因而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总结。一般来说,针对阅读方法,主要集中于四个字:问,主要是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查,通过百度搜索,以及字典词典进行查阅;猜,结合造字方法,或者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跳,阅读中不求甚解,读不懂的,直接跳过去。同时,教师要善于“点石成金”,针对指导课中生成的课外资源,教师要进行整合,并进行提炼,继而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课后阅读方法清晰明了。这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
三、文本要依托,课外要延伸
“课外阅读课内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要依托课内教材。针对《西游记》的课外阅读指导来说,其依托的便是苏教版教材中六年级下册中的《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虽然学生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有所了解,对名著中人物,比如孙悟空,也都知晓,但是从知晓到了解,还需要很长的过程。那么这节阅读指导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丰富形象,认识到孙悟空不仅神通广大,而且有情有义。这一认识过程更多的是依赖于教材文本。在教材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外的《西游记》阅读,从而不断丰满对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其实,对于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比如《三顾茅庐》,其延伸的课外阅读就是《三国演义》,《林冲棒打洪教头》则是《水浒传》,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指导,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的殿堂。
总而言之,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探索来说,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并从中感知语言的精妙,文化的精深,为其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化;《西游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7-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靠学生自觉阅读,其效果几乎微乎其微。因而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现实中不少教师认识不清,将课外阅读当作教材文本进行精读,这也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负担。本文笔者结合一节《西游记》课内指导课为例,浅析“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
一、定位要精准,落实要到位
对于教材精读文本来说,其目标往往是围绕语文知识、方法过程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制定。而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阅读兴趣培养,传统文化熏陶等。两者的目标不同,自然其教学内容与方法也不同。对于《西游记》这一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来说,其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1.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2.了解名著具体故事片段,引导学生从中感知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3.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水平。
从其目标制定来看,其定位主要是围绕课外阅读指导进行的。换句话说,这一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西游记》这部名著。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指导仅仅是个“引子”,其目的是从“引”到“放”,以便最终实现“自主阅读”。如果教师舍不得放手,也许其课堂教学看似精彩,但学生却得不到“锻炼”,或者根本就不去课外阅读,那么其指导是失败的。因而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来说,前提是目标定位要准。
二、兴趣要点燃,方法要渗透
“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指导关键是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教会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比如:“你们想在名著中知道些什么?”“对于名著中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西游记》这部名著属于白话文章回体小说,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字词往往不够理解。因而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总结。一般来说,针对阅读方法,主要集中于四个字:问,主要是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查,通过百度搜索,以及字典词典进行查阅;猜,结合造字方法,或者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跳,阅读中不求甚解,读不懂的,直接跳过去。同时,教师要善于“点石成金”,针对指导课中生成的课外资源,教师要进行整合,并进行提炼,继而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课后阅读方法清晰明了。这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
三、文本要依托,课外要延伸
“课外阅读课内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要依托课内教材。针对《西游记》的课外阅读指导来说,其依托的便是苏教版教材中六年级下册中的《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虽然学生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有所了解,对名著中人物,比如孙悟空,也都知晓,但是从知晓到了解,还需要很长的过程。那么这节阅读指导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丰富形象,认识到孙悟空不仅神通广大,而且有情有义。这一认识过程更多的是依赖于教材文本。在教材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外的《西游记》阅读,从而不断丰满对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其实,对于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比如《三顾茅庐》,其延伸的课外阅读就是《三国演义》,《林冲棒打洪教头》则是《水浒传》,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指导,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的殿堂。
总而言之,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探索来说,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并从中感知语言的精妙,文化的精深,为其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