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折纸教学中的因人施教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是说,在幼儿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因为婴幼儿期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为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很好的生理基础。幼儿园折纸教学就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极好途径。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虽然折纸教学是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协调配合的创造活动,能活跃孩子们的生活,训练孩子们的眼和手,刺激孩子们的大脑和神经的发育,但是,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每个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能力上有强有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育上及教学中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指导,即“因人施教”。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幼儿呈现出三种分化类型即:灵敏型、中间型、缓慢型。这种分化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下面,我就分别浅述这三种类型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特征,以及我在折纸教学中是怎样分层指导,照顾这些差异,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共同提高,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因人施教”这个目的。
  第一类型:灵敏型幼儿
  这类幼儿接受能力很强,悟性较高。对于老师当堂所授内容掌握较快,并能马上做出良好的反应。在学习折纸过程中,这样的孩子通常在我讲解示范第一遍折纸步骤后,就能基本上随着我的讲解步骤完成。在我第二次示范时,往往就能将物体折出来,而且动作很迅速,折出的作品也较为平整。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折纸的基本型掌握较好,对一些复杂的结构把握准确,思路比较清晰,所以他们的作业每次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表扬,并给他分配四个任务让他选择,第一个任务是完成原作品后,启迪他们探索创新,鼓励他们把学会折的物体变成新的物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把钢琴变成了房子;有的把长裤变成稻草人;有的把桌子变成了小船等。第二个任务是启发他们对作品进行装饰、美化,从而达到让孩子去自由想象、自由创新的目的。第三个任务是去帮助能力差的孩子。既满足这个灵敏的孩子当“小老师”的愿望,又达到了灵敏的孩子自己复习巩固的目的。第四个任务是看教师折好的范例或者图例,再挑战一个新的物体,看能否折好,很多孩子便会跃跃欲试,激起了探索的火花,更有了自学成才、自然习得的乐趣。
  第二类型:中间型幼儿
  这类的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比接受能力灵敏型的幼儿相对要弱。老师要把学习内容反复、仔细地分析给他们看,讲解给他们听,强化他们的记忆,他们才能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做出良好的反应。这类幼儿在最终掌握学习技能后,表现往往不比灵敏型幼儿差。
  在教学过程中,这类幼儿把教师教的折纸内容一次就给折出来,是不太可能的,多数情况是仅仅折了开头一两步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折了。在最初没有掌握这类孩子的特点时,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总希望他们学一遍就能够掌握,而结果是适得其反,他们每次的表现都令我失望:一个个拿着折过几次的纸不知所措,让我感到他们真有点“无药可救”。有一段时间,我干脆放弃了对他们的“厚望”。但是,又不甘心在他们身上失败。于是,我开始尝试将他们单独分组,把折纸过程重新示范、讲解,让他们跟着我一步步学习;在学的过程中,我再进行个别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他们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折法,不仅折纸的速度提高很快,而且折出的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分组实践使孩子们消除了顾虑,增强了自信心,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而我也从中受到了启示:对中间型的孩子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不因为他们一时的反应慢,就放弃对他们的期望。
  第三类型:缓慢型幼儿
  这类幼儿在各方面的反应都比前两种孩子要迟缓,经常用一种懵懵懂懂的眼神看着你。虽然这些孩子也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都相对差得多。
  根据我的观察,这类孩子中有些是受先天遗传影响,造成智力发展缓慢;还有的则属于家庭不重视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客观上延误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先天的不足加上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使他们比同龄的孩子在反应上要迟缓,理解能力也不强。
  这些孩子需要的是长期细致耐心地引导,以逐步开发他们的智力。然而作为教师,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几个这样的孩子,而是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势必形成一种矛盾。作为教师,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既要从大局出发,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考虑到这类孩子的反应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逐渐跟上全班幼儿的步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几个办法。一、拆开再学折的方法,即取一范例打开,恢复原形,让幼儿看看、拆拆、想想、试一试按原样折好。教师要善于等待,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次尝试,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体验点点滴滴的成功,再根据这个折好的物品再练习折一遍,效果往往很好。二、以强带弱法,即伙伴互助,请能力强的孩子,手把手教这些困难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品,从而给孩子增强了自信心,有自己再独立完成的愿望。三、循序渐进法,这就要求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即先让这类孩子在区域活动里学折同一系列的较简单的物品折法,从基本型开始入手,让其掌握折纸规律,如学习折手枪、郁金香,应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向中心线折;如学习折大象、盒子,就要学会折双正方形和双三角形;如学折鱼、啄木鸟、山鸡等作品,就要先学习单菱形的折法等。并让其反复练习巩固,掌握规律,然后再指导他继续学折这个物品,直到学会为止,从而使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和其他伙伴一样,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激发这些孩子下一次创作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总之,折纸活动使幼儿不仅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观察发现幼儿各方面发展规律的过程。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发现幼儿的特点,掌握其中的规律,因人施教,将内因(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外因(客观教育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对各类型、各层次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那么,幼儿之间的各自差异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的层层深入而渐渐消失,使幼儿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有意义的教育,达到了幼儿自身特点与教育的完美统一。
其他文献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道德责任感强的一代新人。幼儿期是道德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期。任务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道德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道德责任感培养的最佳切入点。因此,我们对“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主要是指幼儿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带动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完成某项任务的愿望。我们的实践证明:对
期刊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颜色、数字和形状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判断,但这些初步的知识与技能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必须在反复的学习、实践和游戏中才能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本游戏,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瓶子”为线索,设计多种游戏,把幼儿的各种智能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做到寓玩于教和寓教于玩。  游戏目标:  1.认识和区别“8”以内数字及红、黄、绿三种颜色。  2.调动各种感官,运用数量、颜色、大小等各种相关的
期刊
活动目标:  1.体验鞋印添画活动的乐趣,感受鞋底图案的美。  2.尝试鞋底印画的方法,探究用拟人添画的方法表现出多样的鞋子舞蹈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有各种底纹的干净鞋子若干。  2.大的淡蓝色彩纸若干、各色水粉颜料若干,棉签、湿毛巾若干。  3.《兔子舞》音乐、相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活动室,为创造性地绘画表现作铺垫。  师:今天我们要来开一个舞会,谁的动作跳得
期刊
“生态理念下幼儿园基本体操”是指以幼儿健康为第一要素,依据幼儿身体自然发展规律,在和谐融通、动态平衡的生态化环境中融入姿态操、艺术性体操、素质操、轻器械操等基本体操健身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健身锻炼方式。快乐学习,是从生态化的眼光来转变“幼儿基本体操仅能促进幼儿体质发展的单一目标”的观念,融入生态理念下的“快乐教学”思想,倡导“在快乐中学体操,在快乐中教体操”。在生态理念下,将重新审视幼
期刊
一、引言  图书区作为典型的早期阅读环境,是幼儿园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图书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便进入哪个班,都可以看到容纳图书的角落,但是班级中图书区的创设却不容乐观。尽管每天的区域游戏时间都开放着图书区,但是图书区却总是冷冷清清,看图画书的孩子寥寥无几。本文作者就观察到的以下几个场景,举例进行分析并找寻策略跟进,以求隐性的阅读环境对于孩子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和提高。  二、案例
期刊
区域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各类棋类活动,让幼儿了解棋牌游戏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学棋的浓厚兴趣。  2.学习、掌握多种棋的下法和规则,并勇于和同伴对弈,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力、挫败力和自制力。  3.鼓励幼儿学会交往、合作,“胜不骄,败不馁”,在对弈中能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态度以及正面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区域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  2.材料投放:  棋牌俱乐部:成品
期刊
设计意图:  《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曲节奏感强,歌词简短而且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小老鼠偷油遇猫”的情景。虽然是一首歌曲,但故事情节很完整,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表演。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借助灯台投影理解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尝试用动作表现情节。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期刊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应该给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在组织孩子秋游的机会里,我带领幼儿观察了树叶的变化,还共同采集了大量的色彩、形状、大小不同的树叶。为了让幼儿将自己对多彩秋天的感受表现出来,我设计了这节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期刊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根据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中间的蔬菜歌词说唱是难点,怎样让孩子能很好地记住歌词并按顺序说唱?我在设计这个歌唱活动的时候,就想到了把难点前置,采用买菜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一遍一遍的玩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歌曲的难点部分。同时又在买菜游戏中加入了进货的游戏,要求进货员要按照规定的顺序排列蔬菜图片,并进行检查,以此来巩固幼儿对难点歌词顺序的掌握,在幼儿掌握了难点学习的基础上再呈现整首歌曲
期刊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我们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对称现象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我们应帮助幼儿认识对称,理解对称,如果只是进行知识性的灌输,幼儿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对称,会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游戏性的活动,通过创设“营救公主”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闯关的游戏中,认识、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