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演奏是一门具有高度技巧性的表演艺术,在整个表演的动态流程中,复杂的心理活动贯穿始终。演奏者不仅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诸多心理因素的关系。可见,演奏者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现象。
钢琴演奏是一项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一种面向广大受众、服务人民的文化生活。钢琴演奏的性质决定了观众对钢琴演奏者的要求较高,演奏者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演奏基本功、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以及独一无二的演奏风格等。但是,钢琴演奏者在舞台表现自己所有优势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使演奏者能得心应手地演奏,把乐曲的思想感情既符合原作的精神,又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演奏者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心理素质。
一、丰富的内心世界存储及细腻的情感
钢琴演奏是一个将乐谱上符号性的物质形态通过演奏者的意识与行为活动转化成音响性的物质形态,继而影响演奏者自身和听众的精神活动的过程。既然最终作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层面,那么可以说这个学科对学习者和从事者的精神世界的独立、完整和充实有着一定程度的要求。
一个音乐学习者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及细腻的情感。音乐与文学、绘画、戏剧这些文艺范畴下的学科具有一致性,其来源的地方与所到达的地方均是人的内心世界。作为表现形式的作品,也均为创造者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结晶。那么人的内心世界究竟从何而来?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部世界,因人来自自然界,又生存于社会,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地改造外部世界,而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反映到人的大脑,再通过意识与经验的作用将这些信息处理存储下来就形成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人的外部世界改造实践越丰富,人的大脑对信息的接收、处理与储存越敏锐,人的意识和经验主导越强,人的内心世界就越丰富。人的情感越细膩,就越能将外部世界信息在大脑中进行精细的反映,同时也就越能通过音乐或其他媒介来反映自身内心世界,做到更细化、更丰富。在钢琴弹奏中,将没有生命的乐谱文本转换成活态的可被人感知的音响性音乐,其转换机制依靠的就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储备和细腻的情感。如果没有曾经的外部世界信息在大脑中的接收、整理和自动默认形式的储存,就不能在现在的音响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相符合的反映对象,也就不能清楚而饱满地将它表达出来。这个对象可能是某种情感、某种印象、某个画面、某种心理状态等,但不论哪种对象,它一定都来自内心世界已有的存储。也就是说,演奏者与所演奏作品的原创者是在进行内心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沟通。只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更细腻的情感才能形成更具体的感受、体验或者意向,才能实现更准确、真切、有力的表达。
二、对音乐的渴望及精神活动的追求
一个音乐学习者要怀有对音乐的渴望,这种渴望又来源于其对精神层面内容的追求。演奏与作曲一样,都属于音乐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本质应该是一种对精神活动需求的满足。那么从事这个活动的人在掌握必要的创作技巧之外,必须也是注重精神活动需求、对一切精神层面内容有主动获取甚至渴望的态度的人。这样他才可能具备充实丰富的素材,才可能在音乐世界里有所表达。很难想象一个精神贫瘠的人如何去理解音乐这样一种相对抽象而又极为丰富的语言,如何通过这个语言的运用去表达自己对世界和艺术的理解、认识以及个性化创造。这些观念理解起来也许并不难,但现实中学习钢琴演奏的人们,很多并没有将这些观念融入行为中。可以说学习钢琴演奏是有所选择的,但人们常在并未意识到自身特质的情况下,单凭意愿,哪怕根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愿(或只是一种获得功利的手段),就一门心思扎进去学。这种学习热忱当然是值得赞赏的,但是遗憾的是,这种热忱并非来自对音乐艺术本身的热忱。
人们常常可以发现,很多学习者大多数时间处在一种不知所云、意识麻木,却还能按部就班地弹着、学着的状态,这说明他并没有理解他所从事的对象。之所以还可以日复一日地弹奏着、练习着,除了自身勤奋好学的品质、强大的意志力或外界约束外,更核心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弹奏、练习完全没有进入他的精神层面范畴。音乐激不起他的精神活动,不能带给他渴望,也不能使之得到满足。可以推断他如果离开了音乐,也不会在精神上很痛苦,可以一样在其他键盘(如电脑)上继续动着手指,并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演奏者事实上可以适应非常多行业的工作,而钢琴演奏或者说音乐创作活动并不是最适合他的。
三、独立思考能力、专注力以及意志力
有些能力虽然不专属于钢琴演奏,却对钢琴演奏特别重要,即独立思考能力、專注力以及意志力。自学习开始,钢琴学习者就开启了独自与钢琴、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交流的生涯,当然也有与听众、与教师和朋友交流的部分,但总体而言,一个钢琴演奏者大多数时间是在独自面对钢琴、面对乐谱、面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状态下度过的。所以,学习钢琴演奏时,学习者必须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独自阅读、分析、理解、消化、再现乐谱上的作品,因为即使有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示范,但吸收与模仿只能在较浅层次上做到音乐的表达,更深层次的表达必须基于自身内在的驱动,而这又只能建立在独立的思考、真正的了解,继而在自身领悟的基础上,发自内心地弹奏出来。
再谈专注力。因为音乐语言的抽象,和音乐创作与表演技法的复杂,即使是天才都不能轻松应付。在学习、弹奏过程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并相对长时间地保持这个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钢琴家认为,一天练琴时间并不能太久,因为他们在有限的练琴时间内以高度的专注力解决演奏中的各种问题,也因为只有以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才能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从表演的角度来讲,在舞台上进行钢琴表演是一个具有很强即时性的活动,也就是说舞台表演的每一遍都具有不可逆转性和唯一性。基于这样的前提,钢琴家要在万众瞩目下,飞舞手指于钢琴键盘上,毫无疏漏地完成所有关于作品的诠释及自身的表达,这期间专注力是多么关键和不可或缺。
说到表演,意志力便是另一个促使表演能如愿发展、最终成功完成的重要能力。在动作的支配、脑力与体力的调整、运动的精确性等方面,钢琴表演都需要强大意志力的支持。它表现在面临压力、困难时的坚定决心、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自我的积极应对,继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身体或心理不良倾向服从于目标愿望而达到扭转。一般具有强大意志力的演奏者在表演中的准确性、力度、表现性都较为突出。意志力作用的另一个方面是针对学习历程而言,众所周知,钢琴演奏学习之路漫长而艰辛,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条路上困难重重、崎岖不平。单单每天坚持练琴这一点,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支持,更不用说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有相应的困难要克服、各种瓶颈要通过,所以意志力也是钢琴演奏学习者与从业者的一个关键能力素质。
四、结语
音乐艺术的存在价值是通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来体现的。这三个环节无不由心理出发又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但往往被教师与演奏者所忽视。教师和演奏者应该加强对演奏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张小云(199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键盘。
钢琴演奏是一项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一种面向广大受众、服务人民的文化生活。钢琴演奏的性质决定了观众对钢琴演奏者的要求较高,演奏者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演奏基本功、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以及独一无二的演奏风格等。但是,钢琴演奏者在舞台表现自己所有优势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使演奏者能得心应手地演奏,把乐曲的思想感情既符合原作的精神,又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演奏者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心理素质。
一、丰富的内心世界存储及细腻的情感
钢琴演奏是一个将乐谱上符号性的物质形态通过演奏者的意识与行为活动转化成音响性的物质形态,继而影响演奏者自身和听众的精神活动的过程。既然最终作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层面,那么可以说这个学科对学习者和从事者的精神世界的独立、完整和充实有着一定程度的要求。
一个音乐学习者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及细腻的情感。音乐与文学、绘画、戏剧这些文艺范畴下的学科具有一致性,其来源的地方与所到达的地方均是人的内心世界。作为表现形式的作品,也均为创造者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结晶。那么人的内心世界究竟从何而来?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部世界,因人来自自然界,又生存于社会,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地改造外部世界,而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反映到人的大脑,再通过意识与经验的作用将这些信息处理存储下来就形成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人的外部世界改造实践越丰富,人的大脑对信息的接收、处理与储存越敏锐,人的意识和经验主导越强,人的内心世界就越丰富。人的情感越细膩,就越能将外部世界信息在大脑中进行精细的反映,同时也就越能通过音乐或其他媒介来反映自身内心世界,做到更细化、更丰富。在钢琴弹奏中,将没有生命的乐谱文本转换成活态的可被人感知的音响性音乐,其转换机制依靠的就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储备和细腻的情感。如果没有曾经的外部世界信息在大脑中的接收、整理和自动默认形式的储存,就不能在现在的音响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相符合的反映对象,也就不能清楚而饱满地将它表达出来。这个对象可能是某种情感、某种印象、某个画面、某种心理状态等,但不论哪种对象,它一定都来自内心世界已有的存储。也就是说,演奏者与所演奏作品的原创者是在进行内心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沟通。只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更细腻的情感才能形成更具体的感受、体验或者意向,才能实现更准确、真切、有力的表达。
二、对音乐的渴望及精神活动的追求
一个音乐学习者要怀有对音乐的渴望,这种渴望又来源于其对精神层面内容的追求。演奏与作曲一样,都属于音乐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本质应该是一种对精神活动需求的满足。那么从事这个活动的人在掌握必要的创作技巧之外,必须也是注重精神活动需求、对一切精神层面内容有主动获取甚至渴望的态度的人。这样他才可能具备充实丰富的素材,才可能在音乐世界里有所表达。很难想象一个精神贫瘠的人如何去理解音乐这样一种相对抽象而又极为丰富的语言,如何通过这个语言的运用去表达自己对世界和艺术的理解、认识以及个性化创造。这些观念理解起来也许并不难,但现实中学习钢琴演奏的人们,很多并没有将这些观念融入行为中。可以说学习钢琴演奏是有所选择的,但人们常在并未意识到自身特质的情况下,单凭意愿,哪怕根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愿(或只是一种获得功利的手段),就一门心思扎进去学。这种学习热忱当然是值得赞赏的,但是遗憾的是,这种热忱并非来自对音乐艺术本身的热忱。
人们常常可以发现,很多学习者大多数时间处在一种不知所云、意识麻木,却还能按部就班地弹着、学着的状态,这说明他并没有理解他所从事的对象。之所以还可以日复一日地弹奏着、练习着,除了自身勤奋好学的品质、强大的意志力或外界约束外,更核心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弹奏、练习完全没有进入他的精神层面范畴。音乐激不起他的精神活动,不能带给他渴望,也不能使之得到满足。可以推断他如果离开了音乐,也不会在精神上很痛苦,可以一样在其他键盘(如电脑)上继续动着手指,并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演奏者事实上可以适应非常多行业的工作,而钢琴演奏或者说音乐创作活动并不是最适合他的。
三、独立思考能力、专注力以及意志力
有些能力虽然不专属于钢琴演奏,却对钢琴演奏特别重要,即独立思考能力、專注力以及意志力。自学习开始,钢琴学习者就开启了独自与钢琴、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交流的生涯,当然也有与听众、与教师和朋友交流的部分,但总体而言,一个钢琴演奏者大多数时间是在独自面对钢琴、面对乐谱、面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状态下度过的。所以,学习钢琴演奏时,学习者必须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独自阅读、分析、理解、消化、再现乐谱上的作品,因为即使有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示范,但吸收与模仿只能在较浅层次上做到音乐的表达,更深层次的表达必须基于自身内在的驱动,而这又只能建立在独立的思考、真正的了解,继而在自身领悟的基础上,发自内心地弹奏出来。
再谈专注力。因为音乐语言的抽象,和音乐创作与表演技法的复杂,即使是天才都不能轻松应付。在学习、弹奏过程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并相对长时间地保持这个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钢琴家认为,一天练琴时间并不能太久,因为他们在有限的练琴时间内以高度的专注力解决演奏中的各种问题,也因为只有以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才能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从表演的角度来讲,在舞台上进行钢琴表演是一个具有很强即时性的活动,也就是说舞台表演的每一遍都具有不可逆转性和唯一性。基于这样的前提,钢琴家要在万众瞩目下,飞舞手指于钢琴键盘上,毫无疏漏地完成所有关于作品的诠释及自身的表达,这期间专注力是多么关键和不可或缺。
说到表演,意志力便是另一个促使表演能如愿发展、最终成功完成的重要能力。在动作的支配、脑力与体力的调整、运动的精确性等方面,钢琴表演都需要强大意志力的支持。它表现在面临压力、困难时的坚定决心、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自我的积极应对,继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身体或心理不良倾向服从于目标愿望而达到扭转。一般具有强大意志力的演奏者在表演中的准确性、力度、表现性都较为突出。意志力作用的另一个方面是针对学习历程而言,众所周知,钢琴演奏学习之路漫长而艰辛,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条路上困难重重、崎岖不平。单单每天坚持练琴这一点,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支持,更不用说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有相应的困难要克服、各种瓶颈要通过,所以意志力也是钢琴演奏学习者与从业者的一个关键能力素质。
四、结语
音乐艺术的存在价值是通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来体现的。这三个环节无不由心理出发又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但往往被教师与演奏者所忽视。教师和演奏者应该加强对演奏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张小云(199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