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地处于鲁西南,西临黄河东望泰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与区域优势,东平县是全国旅游资源大县,水浒文化的发祥地,保存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东平像一颗拂去灰尘的明珠,散发出夺目的光泽,蜚声海内外。人到东平,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格局,随处可赏光彩夺目的传统工艺、民间艺术。
幼儿生活在这样文化浓厚的环境之中,每天耳闻目睹,这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便利。因此,我园将着力于幼儿本土文化教育研究,创为本园办园特色。让幼儿“与资源对话”,是我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大举措。这些资源成为我园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但是如何将这些家乡的本土资源变为适合孩子学习、探索的资源,促进幼儿发展呢?
一、利用家乡本土文化,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体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在幼儿熟悉的地方特色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利于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新的经验。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东平有神奇的景观、有丰富的特产、有美味小吃等这些本土资源所隐藏的富有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可爱的家乡》,从名胜古迹、家乡特产、特色小吃等线索构建主题网络。
1.结合家乡的旅游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东平山川秀丽、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清河公园、东平水浒影视城、白佛山景区、罗贯中纪念馆、度假圣地——东平湖、东平博物馆、戴村坝景区、东平州城古迹——城隍庙、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鉴于上述的认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在遵循让孩子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精神而确定教育目标后,我们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了子课题《家乡的景点》首先,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或五一、国庆等黄金周带孩子到周边的旅游点去旅游。接着在班级布置家乡的旅游点,把幼儿收集的各景点图片和照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墙上,并贴上该景点的名称,让幼儿充分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
2.结合家乡名特产,开展教学活动。
家乡的人民勤劳勇敢,家乡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家乡的人民更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许多特产、名产。如东平湖的红心鸭蛋、菱角、螃蟹、大羊薄皮核桃,接山小籽西瓜、彭集的花生,旧县的粉条、石河王的粉皮、斑鸠店的大蒜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这一特产,拉近他们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我们特地设计了子课题——《家乡的土特产》。我们发动家长收集有关家乡土特产的实物,通过观察认识特产的生产过程、食用特色,并制作工艺品等,从而使幼儿对家乡的特产有较全面的认识。
3.了解饮食文化,激发主动探究。
为充分展示东平风味独特的“美食文化”, 北门烧饼、东平粥、赵氏糟鱼、侯家鸡、东平湖鲤甲鱼”等,我们从它的起源、制作材料、工艺等线索展开。如:开展了子课题《美味小吃》,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活动即贴近幼儿生活,又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体现了生活既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操作探索活动前,我们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和操作环境,让家长带幼儿到社区内的“特产专卖店”“东平全鱼宴”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设置了区角活动、家乡风味小吃展等主题展示区,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小吃的收集,使幼儿对这一主题产生一种亲切、熟悉的情感。活动中我们与幼儿通过谈话、操作、交流等形式让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尝试、探索、体验,知道小吃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等。
二、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扩充教育内容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
1.开阔幼儿眼界,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事物。
首先,东平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幼儿接触大自然创造了条件。如结合《美丽的秋天》的主题,老师们带着幼儿开展了一次秋游白佛山活动(家长配合)。孩子们对山上的一切都感到那么新奇,摸摸这棵树,碰碰那棵草。“老师,树叶掉下来了,好像蝴蝶,真漂亮。”“老师我捡到一个圆球(松树籽)。” “老师,我捡到……”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活跃了。中午,孩子们带着找到的“宝贝”回到了幼儿园。回园后,老师们针对幼儿带回的“宝贝”,和幼儿们一起动起手来:“圆球”变成了陀螺;“小石头”变成了美丽的图画;小野果变成了一串串五彩的项链……寻找秋天,收获秋天,在秋游中找到快乐!
2.将自然“资源”带进“教室”,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土、石、沙、稻草是大自然赋予东平的自然财富,随处可见,随手可得。我们将这些自然物带回幼儿园,创造了本土气息的活动区——土区、树叶区、石头区、稻草区等。如土区:让幼儿任意选择,自由泥塑,玩土。树叶区:师生、家长收集各种树叶投放区内,幼儿可用于树叶粘贴画。石头区:用石头画像、彩绘。稻草区:幼儿随心所欲进行编制各种东西等探索活动和创造活动。
3.将本土文化延伸到户外活动中去。
大自然能够愉悦人的身心,我们选择了许多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的民间游戏在小、中、大班各年龄段的幼儿中全面开展,这样可以使幼儿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促使幼儿机体的健康成长,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目的。例如“舞龙”“抬花轿”“踩高跷”“划船”“赛龙舟”等游戏。
总之,我们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幼儿园课程、适应了课程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孩子主体能动的学习品质、实践与探究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和谐发展。
幼儿生活在这样文化浓厚的环境之中,每天耳闻目睹,这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便利。因此,我园将着力于幼儿本土文化教育研究,创为本园办园特色。让幼儿“与资源对话”,是我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大举措。这些资源成为我园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但是如何将这些家乡的本土资源变为适合孩子学习、探索的资源,促进幼儿发展呢?
一、利用家乡本土文化,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体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在幼儿熟悉的地方特色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利于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新的经验。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东平有神奇的景观、有丰富的特产、有美味小吃等这些本土资源所隐藏的富有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可爱的家乡》,从名胜古迹、家乡特产、特色小吃等线索构建主题网络。
1.结合家乡的旅游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东平山川秀丽、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清河公园、东平水浒影视城、白佛山景区、罗贯中纪念馆、度假圣地——东平湖、东平博物馆、戴村坝景区、东平州城古迹——城隍庙、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鉴于上述的认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在遵循让孩子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精神而确定教育目标后,我们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了子课题《家乡的景点》首先,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或五一、国庆等黄金周带孩子到周边的旅游点去旅游。接着在班级布置家乡的旅游点,把幼儿收集的各景点图片和照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墙上,并贴上该景点的名称,让幼儿充分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
2.结合家乡名特产,开展教学活动。
家乡的人民勤劳勇敢,家乡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家乡的人民更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许多特产、名产。如东平湖的红心鸭蛋、菱角、螃蟹、大羊薄皮核桃,接山小籽西瓜、彭集的花生,旧县的粉条、石河王的粉皮、斑鸠店的大蒜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这一特产,拉近他们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我们特地设计了子课题——《家乡的土特产》。我们发动家长收集有关家乡土特产的实物,通过观察认识特产的生产过程、食用特色,并制作工艺品等,从而使幼儿对家乡的特产有较全面的认识。
3.了解饮食文化,激发主动探究。
为充分展示东平风味独特的“美食文化”, 北门烧饼、东平粥、赵氏糟鱼、侯家鸡、东平湖鲤甲鱼”等,我们从它的起源、制作材料、工艺等线索展开。如:开展了子课题《美味小吃》,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活动即贴近幼儿生活,又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体现了生活既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操作探索活动前,我们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和操作环境,让家长带幼儿到社区内的“特产专卖店”“东平全鱼宴”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设置了区角活动、家乡风味小吃展等主题展示区,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小吃的收集,使幼儿对这一主题产生一种亲切、熟悉的情感。活动中我们与幼儿通过谈话、操作、交流等形式让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尝试、探索、体验,知道小吃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等。
二、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扩充教育内容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
1.开阔幼儿眼界,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事物。
首先,东平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幼儿接触大自然创造了条件。如结合《美丽的秋天》的主题,老师们带着幼儿开展了一次秋游白佛山活动(家长配合)。孩子们对山上的一切都感到那么新奇,摸摸这棵树,碰碰那棵草。“老师,树叶掉下来了,好像蝴蝶,真漂亮。”“老师我捡到一个圆球(松树籽)。” “老师,我捡到……”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活跃了。中午,孩子们带着找到的“宝贝”回到了幼儿园。回园后,老师们针对幼儿带回的“宝贝”,和幼儿们一起动起手来:“圆球”变成了陀螺;“小石头”变成了美丽的图画;小野果变成了一串串五彩的项链……寻找秋天,收获秋天,在秋游中找到快乐!
2.将自然“资源”带进“教室”,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土、石、沙、稻草是大自然赋予东平的自然财富,随处可见,随手可得。我们将这些自然物带回幼儿园,创造了本土气息的活动区——土区、树叶区、石头区、稻草区等。如土区:让幼儿任意选择,自由泥塑,玩土。树叶区:师生、家长收集各种树叶投放区内,幼儿可用于树叶粘贴画。石头区:用石头画像、彩绘。稻草区:幼儿随心所欲进行编制各种东西等探索活动和创造活动。
3.将本土文化延伸到户外活动中去。
大自然能够愉悦人的身心,我们选择了许多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的民间游戏在小、中、大班各年龄段的幼儿中全面开展,这样可以使幼儿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促使幼儿机体的健康成长,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目的。例如“舞龙”“抬花轿”“踩高跷”“划船”“赛龙舟”等游戏。
总之,我们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幼儿园课程、适应了课程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孩子主体能动的学习品质、实践与探究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