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73页,有一个关于陆象山的注释,中有“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临川)人”等语。笔者以为括注“今属江西临川”是错误的。
陆象山是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陆坊乡青田村人,这是毫无疑义的确论。教材编者加括注“今属江西临川”,缘起于两个可能因素。一是历史上的金溪县陆坊乡青田村今天划归为临川,而事实上这个地方今天仍属于金溪县。二是在抚州地名沿革中,历史上的抚州今天改名为临川。而事实情况是,陆象山生活的南宋时期,抚州被称为“抚州军”,下辖临川、金溪等诸县。此后,无论如何变革,抚州的行政级别相较于临川或高一级(抚州地区)或并列(抚州地区下辖之县级市)。与教材注释错误相关联的事发生在1995年,当年1月,拖了七八年之久的县市合并终于实行。所谓县市合并,指的是临川县与抚州市(县级市)合并,且改名为临川市(县级市),仍属抚州地区管辖。直到2000年6月,抚州地区改为抚州市(地级),临川市撤销,改为临川区,至今仍然如此。编者所本的资料,或许与当年的县市合并有关。地名与行政名称的变化,导致许多书籍不断相随而变,原本很正常。但教材的这处注释确系错误,必须改过来。不然,在争抢名人成风的今天,怕是有许多金溪人不满。
教材第75页是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一文。该页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一句如下:
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笔者以为,这是一个病句。句子的谓语为“使”,用“使”作谓语,必须具备一个具有充当主语资格的主语,然而此句的主语却是“在这两句里”,这是一个介宾短语。现代汉语语法认为,介宾短语是不可以作一般主谓句的主语的。各种大小考试,这类用“使”作谓语,介词短语作主语的病句多得不可胜数。概言之,这实在就是典型的语病。
修改的办法很简单,把“在”“里”删掉即可。
特意指出来,自然不是厚非于作者,而是不使其误导学生,也不使教师在学生提及此问题时陷于窘迫。
教材第142頁,编者撰写了一段关于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的鉴赏文字。其中有这样几句话:
这首散曲立意高远,境界阔大,发思古之幽情,叹世事之炎凉,发人深省。
这段文字里的“炎凉”一词,笔者以为用得不妥当。
现代汉语里,“炎凉”指热和冷,比喻对待地位不同的人或者亲热或者冷淡的不同态度,如世态炎凉。
用心把这首散曲读完可以发现,作者有感于历史上朝代的兴替,发出无论兴与亡,最后都灰飞烟灭,繁华化作了泥土之感喟,并非“炎凉”之叹。
此处应该用的词近于“兴衰”“荣枯”之类,而现代汉语中的“炎凉”一词并无此义。
笔者也查阅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炎凉 ”一词有三条义项:1.指夏季和冬季;2.比喻人情反复无常;3.寒暄。无论哪一条,均无兴衰、荣枯的意思。
鉴于此,笔者以为当将“炎凉”改为“荣枯”或“兴衰”为宜。
陆象山是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陆坊乡青田村人,这是毫无疑义的确论。教材编者加括注“今属江西临川”,缘起于两个可能因素。一是历史上的金溪县陆坊乡青田村今天划归为临川,而事实上这个地方今天仍属于金溪县。二是在抚州地名沿革中,历史上的抚州今天改名为临川。而事实情况是,陆象山生活的南宋时期,抚州被称为“抚州军”,下辖临川、金溪等诸县。此后,无论如何变革,抚州的行政级别相较于临川或高一级(抚州地区)或并列(抚州地区下辖之县级市)。与教材注释错误相关联的事发生在1995年,当年1月,拖了七八年之久的县市合并终于实行。所谓县市合并,指的是临川县与抚州市(县级市)合并,且改名为临川市(县级市),仍属抚州地区管辖。直到2000年6月,抚州地区改为抚州市(地级),临川市撤销,改为临川区,至今仍然如此。编者所本的资料,或许与当年的县市合并有关。地名与行政名称的变化,导致许多书籍不断相随而变,原本很正常。但教材的这处注释确系错误,必须改过来。不然,在争抢名人成风的今天,怕是有许多金溪人不满。
教材第75页是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一文。该页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一句如下:
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笔者以为,这是一个病句。句子的谓语为“使”,用“使”作谓语,必须具备一个具有充当主语资格的主语,然而此句的主语却是“在这两句里”,这是一个介宾短语。现代汉语语法认为,介宾短语是不可以作一般主谓句的主语的。各种大小考试,这类用“使”作谓语,介词短语作主语的病句多得不可胜数。概言之,这实在就是典型的语病。
修改的办法很简单,把“在”“里”删掉即可。
特意指出来,自然不是厚非于作者,而是不使其误导学生,也不使教师在学生提及此问题时陷于窘迫。
教材第142頁,编者撰写了一段关于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的鉴赏文字。其中有这样几句话:
这首散曲立意高远,境界阔大,发思古之幽情,叹世事之炎凉,发人深省。
这段文字里的“炎凉”一词,笔者以为用得不妥当。
现代汉语里,“炎凉”指热和冷,比喻对待地位不同的人或者亲热或者冷淡的不同态度,如世态炎凉。
用心把这首散曲读完可以发现,作者有感于历史上朝代的兴替,发出无论兴与亡,最后都灰飞烟灭,繁华化作了泥土之感喟,并非“炎凉”之叹。
此处应该用的词近于“兴衰”“荣枯”之类,而现代汉语中的“炎凉”一词并无此义。
笔者也查阅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炎凉 ”一词有三条义项:1.指夏季和冬季;2.比喻人情反复无常;3.寒暄。无论哪一条,均无兴衰、荣枯的意思。
鉴于此,笔者以为当将“炎凉”改为“荣枯”或“兴衰”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