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笔者通过大胆实践、尝试,不仅弥补了课堂训练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为课堂训练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生活背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由爱习作、练习作到能习作,真正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而抽象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运用才能转化为个人的力量,写作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不但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语言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如果语文教师能充分挖掘写作教学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通过大胆实践、尝试,不仅弥补了课堂训练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为课堂训练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生活背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由爱习作、练习作到能习作,真正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相反,如果学生被逼着被动,其效果必定是事半功倍。写作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使他们由“不愿写”到“乐意写。”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和抄袭的弊端。
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二、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孩子们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也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是太好,但在词、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与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的作文评的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殿入室。”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 “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 “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學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四、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从而适应新课改的浪潮,
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通过大胆实践、尝试,不仅弥补了课堂训练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为课堂训练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生活背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由爱习作、练习作到能习作,真正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这样,学生写作文实心情将会更加愉快,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而抽象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运用才能转化为个人的力量,写作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不但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语言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如果语文教师能充分挖掘写作教学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通过大胆实践、尝试,不仅弥补了课堂训练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为课堂训练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生活背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由爱习作、练习作到能习作,真正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相反,如果学生被逼着被动,其效果必定是事半功倍。写作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使他们由“不愿写”到“乐意写。”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和抄袭的弊端。
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二、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孩子们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也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是太好,但在词、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与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的作文评的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殿入室。”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 “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 “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學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四、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从而适应新课改的浪潮,
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通过大胆实践、尝试,不仅弥补了课堂训练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为课堂训练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生活背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由爱习作、练习作到能习作,真正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这样,学生写作文实心情将会更加愉快,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