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x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语文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課程具有工具和人文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将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重点突出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探索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首先,可以利用演讲的形式。学生课前自主准备演讲内容和形式,可以讲故事,可以背诵散文名句或名段,也可以背诵古诗词……通过课前演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其次,可以采用积累知识的形式。如果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十个左右的成语,或阅读一篇短文或诗歌,这样长期坚持,则必将大大增加知识储备,从而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堂导语
  课堂导语要短且精,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导语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便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经常设置一些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稳定注意力,深化思维。
  2.短小精悍,触及重点。
  课堂上的导语不仅要短,而且要触及重点,切中要点,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到教学的中心地带,进而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目标。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所以设计导语时,教师除要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三、充分利用教学过程
  1.课堂提问要遵循四个原则。
  用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比较流行的做法。同时,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又要引发学生思考;其次,问题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再次,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最后,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辨析。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该面面俱到,而要精讲精练,突出重点,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课堂上教师需要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
  (2)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变通。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例如,可以是主次的变通,也可以是前后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
  (3)课堂上教师要对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恰当取舍。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或内容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3.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拓宽学生思路。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创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四、充分利用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它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2.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3.培养课外练笔的习惯。
  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选择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提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与专业课程相匹配,突出数学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工具作用。在教学中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教师应创造全新的学习环境,全方位整合教学手段,丰富物理环境;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心理环境。运用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分层教学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幼儿艺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创新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又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  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
Schengen[?謖?蘩?藓?耷?藜n]中文译名为申根,本是卢森堡东南端一个人口不足450人的宁静小城。1985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五国在这里共同签署了《关于逐步取消边界检查的条约》,即《申根协定》。加入条约的国家简称为申根国家,取得申根国家的签证就是申根签证。申根公约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间的边境检查点,并协调对申根区外的边境控制,就是在七个成员国中的六个国家之间取消边境管制,持有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历史课堂教学中起始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历史的起始课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开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起始教学 初一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是学生一个新的起点,抓好起始教学对学习非常重要,当然历史课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起始教学,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一、了解初一学生,由“
摘 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爱听故事,注意集中时间较短,无意注意占优势,对未知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和兴趣,喜欢挑战等。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尽早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用充满魅力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灵动的智慧、好玩的游戏、激烈的比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画》中指
摘 要: 新课改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惑和思考。作者阐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课程实践 困惑 思考  甘肃省自2010年开始在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迄今已经近四年,即将面临新课改下的第二轮高考。在近三年的教学中,由于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内容与体系、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使
摘 要: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后勤管理同样如此。如何降低后勤工作的繁琐性,发挥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是后勤管理者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后勤管理者借助于网络管理平台,引入先进的科技与管理模式,在后勤管理方面寻求突破,以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现代网络平台的优势就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它是一个具有较大规模、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体系改变着人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更使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这在职业中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职业中学有效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呢?作者经过多年作文教学实践,结合职高学生的学习现状,总结出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职业中学 作文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一、职业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难教,是大家公认的,对职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传统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一、研究缘起  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就课程评价而言,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的作用和评价的社会选拔功能,但对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方式和技术比较单调。改革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十余年,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阴影依然笼罩我国基础教育。我们不得不再一次面对一个老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究竟是选拔,还是发展?素质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