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常新老话题,备战不变应万变

来源 :新概念·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动向,不难发现,一些往年中考作文中出现过的老话题纷纷改头换面,重新登上了中考舞台。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1 读下面3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②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③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3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2 请以“我在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③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⑤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⑥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上述所举,例1是2008年河南中考选题作文中的第二题,题目涉及的“合作”话题,至少被用于2007年湖北成宁、2005年甘肃白银和2002年江苏南通的中考语文卷;例2是2008年安徽的中考作文试题,和同一年里山东淄博的“_____其实很快乐”、福建龙岩的“我参与,我快乐”等题目一样,都涉及到“快乐”这一话题,至少被用于2006年四川广安和2007年湖北随州的中考作文试题。
  以上两例所代表的现象,笔者暂且叫做“老话新用”。一般而言,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具有延续性,就是沿用常见、常规的老话题作为命制新题的基本点、出发点;二是具有间隔性,就是所选用的老话题一般出现在两年或两年以前的中考作文里,而尽量避免用到最近的即上一个年度的中考作文里,以避免猜题押题;三是具有创新性,即不简单重复原来的话题或题目,而要经过隐显置换(如例1将老话题“合作”隐藏进材料里)、长短处理(如例2通过将老话题与别的词语组合命制出新题)、题型变化(如上述两题分别由原来的话题作文变成了材料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等方式,命制出适合中考的新题目。经过2002--2006年的命题创新实践,那些具备写作普适性、思想性且紧扣青少年生活的话题已基本被用尽,“老话新用”现象成为必然:2007年开始出现,2008年较为普遍。笔者认为,这种现象还会大量出现在2009年的中考作文里。
  那么,在中考即将到来之际,同学们该如何备战和应对“老话新用”的命题现象呢?
  第一,结合阅读训练,做到就地取材。临近中考,同学们做的试卷很多,其中阅读材料选用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读过这些文章后,我们不妨多角度解读它们——想一想:文章揭示的是哪几个话题?围绕这些话题,作者表达了哪些观点?如果我来写这些话题,要确立什么样的观点?文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主题的?文中哪些素材、哪些写法可以为我所用?多从写作的角度思考范文,就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进行分类搜集,备好写作素材。同学们可以通过相关书刊或网络搜集近4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将这些话题分为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6类,在每一类中列出若干个话题,然后从所学的课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报刊电视、歌词广告等途径中,留意并记下一些相应的典故史料和新闻时事等,然后归到各个话题之下。这样,一旦需要与某一话题相关的素材,就可以信手拈来。
  第三,开展转换训练,提升思维能力。闲暇之余,或者自发,或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将一些老话题、常见常用话题进行隐显置换、长短处理和多题型改变,将你变化出来的若干个新题目罗列下来,比较一下题意的不同,思考每个该怎么写。这个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可长可短,还可以两个人或多个人一起做,共同提高。
  第四,强化话题意识,提高应变能力。面对中考题目,同学们要迅速找出题目涉及的话题,一旦确定话题,就要迅速回忆自己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是否写过这个话题或者类似的话题?自己积累的哪些素材可用?写这类话题可以运用哪些写作方法?如此等等。通过找准话题,尽快跟自己的积累和学习活动对接起来,以达到快速、高效写作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中考在即,希望同学们分秒必争,充分备战,以不变应万变,在中考中大获全胜。
其他文献
我静静地注视着:你为我创造一缕悠香,而我向上扬起的桃面上的唇角——那是丹唇间袅袅萦绕的清香。  ——题记    一天天,从每一个微笑开始。  我微笑着,推开窗子,看朝日破土,望土散馥郁,赏氤氲绕枝……  我微笑着,合上窗扉,看彤云逐日,望日落西山,赏山之玄色,观玄占天宇……  一年年,从每一个微笑开始。  我微笑着,投入早春的怀抱,嗅着艳春的清风,采撷暮春的丽色……  我微笑着,踏碎初冬的冰凌,撩
期刊
近几年,中考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成了一种时尚,给考生张扬个性和才情提供了舞台。但一些同学却任意而为,误闯“红灯”,乱踩底线,导致立意失误问题层出不穷。那么,中考作文出现立意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又应该怎样避免呢?    一、主旨要鲜明,盲目模糊要不得    文章的主旨可以明显直白,也可以含蓄诗意,但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一目了然,决不能态度暧昧,让人雾里看花。在2008年的中考
期刊
一、remind 做不及物动词讲时,意为“使(某人)想起”,后常接of短语,构成remind sb. of sth. 意为“使某人想起某事”;其后也可接that引导的从句。例如:  This hotel reminds me of the one we stayed in last year.  这家旅馆使我想起去年我们住的那家。  The sight of the clock reminded
期刊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号称“几何的基石” ,是从“形”到“数”的飞跃是几何计算、证明的重要工具,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下面就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主要考点作如下分析,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在2008年重点省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考点分布情况统计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勾股定理是倍受命题者青睐的知识点,考查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填空
期刊
对V-ing的考查,其实就是对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的考查。它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考查热点。现以2007、2008年部分省市的考题为例,对V—ing的考点进行分析。    一、考查V-ing做主语  动名词和不定式都可以做主语。通常,在表示比较抽象的一般行为时,常用动名词;而表示具体的某次动作,尤其是将来的动作时,常用不定式。例如:  Building railway is their job.  修建铁
期刊
“轴对称”相关问题在近年中考中频频出现,已成为命题的热点之一.解答这类问题时,除必须掌握的常规解题方法外,还应了解一些“妙招”,从而提高解题效率,现总结如下.    一、折叠法  【例1】(2008年中山市考题)下列图形(图1)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的图形只有图形C.故应选C正确.  【评注】折叠法是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快捷方
期刊
【真题回放】  撇和捺互相支持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是学习的困惑需要“你”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你”的支撑,是思想的贫乏需要“你”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你”的丰富……选哪方面内容来写由你自己定;②可以用第
期刊
它是一粒普通的沙,说灰不灰、说黄不黄的小小一粒,丢在哪里都不可能再找得到;它又和其他的沙有所不同,因为它有理想。 它本来和其他数不胜数的沙一样,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听潺潺的河水从身边流过。但它不满足于这些,它渴望未曾体验过的新生活。  它很想和同伴们一起去寻找这种新生活,于是它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其他的沙,没想到竞引来一阵恶意的嘲讽。 难道一粒沙就不能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吗? 一天,它听说它们原是从很
期刊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之一,是学习函数图像、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利用函数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每年中考的考点之一,所以我们应重点关注.下面就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考点作如下分析:  重点省市中考数学试卷统计     从上面的情况统计图来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在中考中的考查内容丰富,涉及知识点较多,题型涉及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由于不是初中数学的重点章节,所以所占分值较少,一般在5
期刊
锐角三角函数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与一角的关系,它是边与角之间的桥梁,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考查难度不大,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历来都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之一,分值占的比例较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