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到底缺少什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二月份,春节前夕,孩子们刚刚放寒假,大街上熙来攘往,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折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节日前的火爆繁华景象。而我们——参加“中国好课堂”培训的老师们,却静静地坐在一中会堂,心无旁鹜地享受着一场课改的盛宴。72岁的老人冯恩洪先生那睿智的目光、深情的话语、儒雅的举止洗礼着每个人的心房。会堂里静悄悄的,毫无浮躁之气,——我们等待这样一场学习太久了,一切都是那么及时,刚刚好!
  三天培训,我一场未落,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因为我们学校实行“导学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对此却没有更多的认识。作为一名奔五的老教师,我很珍惜能有这样的一次学习机会来解开自己内心多年的困惑。通过学习,对“导学案”也算是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我理解,“导学案”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而铺的路,架的桥,搭的梯。而这个路、这个桥、这个梯要尽量方便、通畅、宽达,而且一路欢歌最好。(这样说不知是否恰当)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策划者、调控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这几个环节来完成学习目标,质疑生成,拓展延伸。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达成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然而,从开学到现在实践下来,心中却有增添了新的困惑:首先就是关于导学案的完成,学生在家的预习无法得到保障。这与我们的生活现状有关。虽是县城小学,就读的却多数是农村孩子,很多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查阅资料的渠道也不是很多,最关键缺乏监管,不能很好地独立阅读,很多批注来自于教辅用书(这很可怕!)从听课中,可以感受到,通过训练,有的孩子慷慨激昂,声音洪亮,却完全不是自己的语言。(这也和我们的急于求成有关这个也同样可怕!)
  其次就是,很多老师把课堂让给了学生,课堂上似乎很热闹,学生表现也很主动,然而语言缺少选择性,老师似乎为了刻意少说话,连最起码的肯定、激励、评价、纠错都很少。一任学生恣意发挥,老师只做程序上的调控。一节课下来,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聆听,指导。
  (当然,这也是我们老师在有意识地靠近改革的模式,初级阶段,也许很正常。)
  我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们的小组合作如何体现,现阶段的课程,合作仅限于一个程序,如同一道不可或缺的配菜,与其说是合作探究,倒不如说是合作展示,这种组团捆绑式的汇报表演,到底有没有必要,学生真正能收获什么,尤其是老师迫于无奈,提前组织好的一些展示。我的看法或许有些偏颇,也许是因为对原本平静的课堂冲击太大,让我产生一种不适应感,所以有了这些莫名的担忧。但愿,随着改革的深入,我的担忧就会越来越少,收获越来越多。
  由此,我也提出我的一点点思考。
  首先,我们不能对我们以往的课堂全盘否定。其实,新课标实行以来,我们就一直走在新课程的路上。十多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理念的更新,我们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师生关系早已在发生着变化。事实说明,有过程才能有结果。
  其次,我们翻开冯恩洪先生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会发现,冯先生一切一切的论述,都基于学生,每一次设想,每一次谈话,每一次实践都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生平等交流,静下心来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真正去了解这个时代的孩子的需求。他说,教育学生要先研究学生,满足学生。而不是我们现阶段为了营造“好课堂”而忽略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看似轰轰烈烈,却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
  所以,我认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切形式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一切模式虽然需要,但不是最需要。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最最最主要的是付出我们的真心。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去爱孩子,一切才是真实。缺少了爱的课堂,不过是一场孩子们极力配合的表演而已。
  最近看了电影《无论西东》,其中展现的西南联大的师生在日寇侵华期间是何其艰苦,教学环境是何其恶劣,根本不存在什么教学模式,唯见他们付出的是自己的真心,对学生的真心,对教育的真心,对国家的真心,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大师诞生。影片中飞虎队陈纳德教官的一句话对我醍醐灌顶:“这世上从来不缺乏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给出的真心、勇气、无畏和同情”。今天我也套用这句话来激励一下自己——“这世上从来不缺少优秀的教师,缺的是从内心给出的关爱、聆听、理解和同情”。
  有爱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中国好课堂。
  爱就是尊重,爱就是聆听,爱就是肯定。爱也是纠正,爱也有批评……
其他文献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的工具,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及教学生懂得汉语拼音的拼读就是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首要解决问题。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好的教学效果。  本人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当中,有以下体会:  一、摸清功底,因人辅导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字母的认
期刊
怀古咏史类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大分类,也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考查类别。怀古咏史诗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借古讽今,或思古抒情。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诗人们在怀古咏史诗中,普遍运用“对比”这一表达技巧来抒情或言志。如果将怀古咏史诗歌中对比的内容进行分类,以下三种内容的对比比较常见。  一、昔盛今衰的对比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期刊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在文中做旁批。  教学难点:  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學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回眸2015,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查阅的资料,用最
期刊
一、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量大,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巿经商打工,而在广大农村随即产生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和社会都将为此付出沉
期刊
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想,我们教师也适用这三境界。  一、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形容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做出一番大学问,就要像热恋中的男女,千
期刊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现阶段来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灵活性和趣味性。同时,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技术有着图、文、声像并茂优势,有利于帮助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原动力,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突出知识重点、难点,提高语文教
期刊
数学素养是指通过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让学生能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用数学理解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力、习惯和品质、精神等。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关于数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认真感悟与思维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
期刊
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低段学生几乎是从律动和聆听开始的,而我正是从事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的老师。话说现在有条件的家庭在小孩还在其母亲的腹中就开始了对宝宝聆听的胎教,据说这样可以让宝宝出生后很聪明,宝宝的情感和智商都很高,我想这是真的!咱们的科学家,医生和护士是经过长期研究和调研了的吧,没有人会拿祖国的未来开玩笑,拿祖国的花朵开玩笑吧!而现在好多农村的孩子,只要父
期刊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可以说是小学试卷中三大板块中的一足。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过程时,往往对表达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都相对喜欢和留意,却对表达不怎么的后进生常常被忽略。但是课标中掷重标明,不让一个后进生落伍。为了能让全面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此,今天,本人就针对这群后进生进行谈谈自己指导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恒心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期刊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多数老师都清楚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不结合实际,脱离了生活。学生既不想动手又懒于动脑,更不用说创新了,甚至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惧怕和排斥心理。这种恶性循环的情况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压力和负担,因此也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再加上多数教师也没能有效地与学生谈心沟通,从而造成了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惧怕和无奈的心理。由于现在学生的写作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