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脾胃疾患病例,均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本组脾胃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效3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脾胃病;临床体会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若服药不连续,治疗不彻底,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半夏泻心汤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治疗脾胃病的良方,该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基本方包括7味药材:大枣、炙甘草、党参、干姜、黄连、黄岑、半夏。本探讨2012年07月~2014年01月50例脾胃疾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用药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2年05月~2014年03月门诊收治的脾胃疾病患者中筛选50例,男女比例26:24,年龄21~56岁不等,平均(31.12±2.54)岁,病程1~10年不等,平均(5.12±2.54)年。入选病例均自愿参与本次探讨,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胀满痞塞,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症状,舌象异常。
1.2一般方法
1.21半夏泻心汤 基本方:大枣3枚,炙甘草6g,党参15g,干姜15g,黄连6g,黄岑10g,半夏10g。随症加减,脾胃虚弱者党参用15g,加淮山15g,茯苓12g,白术10g;胃阴亏虚者减半夏剂量,加麦冬10g,玉竹10g,石斛10g;溃疡者加白及20g,丹参15g,当归10g,蒲黄10g;呕吐腹满者加莱菔子15g,代赭石30g,枳实10 g;腹泻便溏者,炮姜易干姜6g,加焦山楂,泽泻,茯苓;湿邪者加苡仁15g,茯苓15g,扁豆10g,砂仁6g;反酸者加乌贼骨20g,连瓦楞子10g;肝气犯胃者加佛手10g,白芍10g,枳壳10g,青皮6g、柴胡6g。1日1剂,水煎服,早晚两次服用,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疗程,一般3周为1个治疗周期。
1.22实例分析 ①胃痛:李某,男,32岁,阵发性胃脘痛4年,进食后疼痛症状更甚,呃逆,纳呆,口干欲温饮,时感头昏乏力,小便黄,大便正常,脉弦细,苔黄,舌质红,辨证属脾虚气滞,湿热内蕴,给予半夏泻心汤行气止痛、健脾和胃,清热利湿,连服4剂,病情改善后守方再服4剂,诸症除。②李某,女,55岁,恶心呕吐3日,胃内容物带酸腐气味,头晕恶寒,纳差乏力,厌油,脉弦滑,辨证属胃失和降、宿食内停、外邪袭表,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2剂后头晕恶寒消除,再服2剂后痊愈;③刘某,女,46岁,腹泻反复,有1年之余,稍进油腻饮食后,腹泻更甚,口苦,腹胀,纳呆,舌胖嫩,脉滑,辨证属脾虚湿热内盛,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腹泻次数减少,再加山药、泽泻、茯苓,续服10剂,腹泻止。④胡某,女,44岁,上腹饱胀,微痛,反复发作近5年,食后胀甚,时有嗳气,小便可,大便不实,脉细弱,舌质淡白,辨证属邪犯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辨证是否合理),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温中降逆,和中消痞,服用10余剂后,症状消失,6个月未见复发。
1.3疗效评定[1]显效: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舌象正常,伴溃疡者创面愈合(胃镜检查证实);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舌象基本恢复正常,伴溃疡者创面基本愈合(胃镜检查证实);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结果
50例患者经半夏泻心汤治疗后,36例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舌象正常,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水平(从所选择的病例来看,没有反映这方面的情况,结论从如何得出),临床疗效为显效,10例临床疗效为好转,4例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为无效,本组脾胃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胃病多用和降法,脾病多用益气升清法,升降相因,以和顺协调为治疗的基本法则。半夏泻心汤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药方配伍精当,被广泛用于消化、呼吸和神经等系统疾患。
胃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寒温失调、饮食不洁、肝郁犯胃患病,胃肠道疾病往往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另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证实[2-3],半夏泻心汤在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胃炎等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本探讨结果显示,50例脾胃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效3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近似于相关报道[4],提示半夏泻心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半夏泻心汤主治脾胃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证,方中半夏、干姜辛温散寒,半夏为君药,可止呕降苦,辛开散结,除痞满呕逆之证,大枣、甘草、党参可益气补虚,黄岑、黄连可除热、降泻,人参、大枣可补中益气,干姜可辛温祛寒(姜为呕家圣药,配黄岑、黄连可清内热,配建曲、山楂、大腹皮可消食导滞,配半夏、紫苏可散外寒),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可健脾益气,补气和中,祛邪安正,泻心消痞,悉平诸症。
脾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统血,胃主受纳腐熟,两者燥湿相济,能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调理升降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诸药原则,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调节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制Hp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临床对半夏泻心汤的研究已到达分子水平,实验已经表明,半夏泻心汤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蛋白、激素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翠菱,石桥,周丽娟,等.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6(02):347-349.
[2]邹水平,连建共.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J].当代医学,2013,09(14):155-156.
[3]黄学仙,王芹.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06(04):37-37.
[4]张雅丽,高琦.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临证举隅[J].黑龙江中医药,2013,11(06):40-41.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脾胃病;临床体会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若服药不连续,治疗不彻底,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半夏泻心汤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治疗脾胃病的良方,该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基本方包括7味药材:大枣、炙甘草、党参、干姜、黄连、黄岑、半夏。本探讨2012年07月~2014年01月50例脾胃疾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用药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2年05月~2014年03月门诊收治的脾胃疾病患者中筛选50例,男女比例26:24,年龄21~56岁不等,平均(31.12±2.54)岁,病程1~10年不等,平均(5.12±2.54)年。入选病例均自愿参与本次探讨,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胀满痞塞,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症状,舌象异常。
1.2一般方法
1.21半夏泻心汤 基本方:大枣3枚,炙甘草6g,党参15g,干姜15g,黄连6g,黄岑10g,半夏10g。随症加减,脾胃虚弱者党参用15g,加淮山15g,茯苓12g,白术10g;胃阴亏虚者减半夏剂量,加麦冬10g,玉竹10g,石斛10g;溃疡者加白及20g,丹参15g,当归10g,蒲黄10g;呕吐腹满者加莱菔子15g,代赭石30g,枳实10 g;腹泻便溏者,炮姜易干姜6g,加焦山楂,泽泻,茯苓;湿邪者加苡仁15g,茯苓15g,扁豆10g,砂仁6g;反酸者加乌贼骨20g,连瓦楞子10g;肝气犯胃者加佛手10g,白芍10g,枳壳10g,青皮6g、柴胡6g。1日1剂,水煎服,早晚两次服用,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疗程,一般3周为1个治疗周期。
1.22实例分析 ①胃痛:李某,男,32岁,阵发性胃脘痛4年,进食后疼痛症状更甚,呃逆,纳呆,口干欲温饮,时感头昏乏力,小便黄,大便正常,脉弦细,苔黄,舌质红,辨证属脾虚气滞,湿热内蕴,给予半夏泻心汤行气止痛、健脾和胃,清热利湿,连服4剂,病情改善后守方再服4剂,诸症除。②李某,女,55岁,恶心呕吐3日,胃内容物带酸腐气味,头晕恶寒,纳差乏力,厌油,脉弦滑,辨证属胃失和降、宿食内停、外邪袭表,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2剂后头晕恶寒消除,再服2剂后痊愈;③刘某,女,46岁,腹泻反复,有1年之余,稍进油腻饮食后,腹泻更甚,口苦,腹胀,纳呆,舌胖嫩,脉滑,辨证属脾虚湿热内盛,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腹泻次数减少,再加山药、泽泻、茯苓,续服10剂,腹泻止。④胡某,女,44岁,上腹饱胀,微痛,反复发作近5年,食后胀甚,时有嗳气,小便可,大便不实,脉细弱,舌质淡白,辨证属邪犯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辨证是否合理),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温中降逆,和中消痞,服用10余剂后,症状消失,6个月未见复发。
1.3疗效评定[1]显效: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舌象正常,伴溃疡者创面愈合(胃镜检查证实);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舌象基本恢复正常,伴溃疡者创面基本愈合(胃镜检查证实);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结果
50例患者经半夏泻心汤治疗后,36例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舌象正常,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水平(从所选择的病例来看,没有反映这方面的情况,结论从如何得出),临床疗效为显效,10例临床疗效为好转,4例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为无效,本组脾胃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胃病多用和降法,脾病多用益气升清法,升降相因,以和顺协调为治疗的基本法则。半夏泻心汤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药方配伍精当,被广泛用于消化、呼吸和神经等系统疾患。
胃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寒温失调、饮食不洁、肝郁犯胃患病,胃肠道疾病往往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另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证实[2-3],半夏泻心汤在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胃炎等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本探讨结果显示,50例脾胃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效3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近似于相关报道[4],提示半夏泻心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半夏泻心汤主治脾胃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证,方中半夏、干姜辛温散寒,半夏为君药,可止呕降苦,辛开散结,除痞满呕逆之证,大枣、甘草、党参可益气补虚,黄岑、黄连可除热、降泻,人参、大枣可补中益气,干姜可辛温祛寒(姜为呕家圣药,配黄岑、黄连可清内热,配建曲、山楂、大腹皮可消食导滞,配半夏、紫苏可散外寒),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可健脾益气,补气和中,祛邪安正,泻心消痞,悉平诸症。
脾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统血,胃主受纳腐熟,两者燥湿相济,能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调理升降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诸药原则,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调节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制Hp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临床对半夏泻心汤的研究已到达分子水平,实验已经表明,半夏泻心汤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蛋白、激素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翠菱,石桥,周丽娟,等.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6(02):347-349.
[2]邹水平,连建共.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J].当代医学,2013,09(14):155-156.
[3]黄学仙,王芹.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06(04):37-37.
[4]张雅丽,高琦.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临证举隅[J].黑龙江中医药,2013,11(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