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是学生接受各种知识信息形成和认知结构的过程。接受信息主要通过视(有像信息)、听(有声信息)、做(手脑运动信息)三条通道来完成的,而且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灵活运用信息通道密切相关。新课改也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师生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开放、民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辨证地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能力,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科教学优质高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应用初探
  
  系统论和认识心理学实验表明:同一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知识量比例不同,纯视觉展现时学习注意集中率是83.7%,纯听觉展现时学习注意集中率是54.6%,而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效果良好。信息技术包罗万象,涵盖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兼容性、周期性。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信息技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极好手段,师生可利用该技术联网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事实热点、古迹和古董展示、聚集历史资料和信息等,同时利用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使这项技术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各环节来应用信息技术:
  
   一、突破教学重难点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生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呼唤多媒体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知识点(概念、时间、人物、事件、影响等),其交差关系纵横复杂,无法一目了然地呈现给学生,教师仅凭枯燥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学生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并且很快就会忘记。
  现实的难题需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图形动态演示、教师生动点拨,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轻松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中。教师播放课件《爱迪生的发明》,然后组织学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3)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通过认真观看,仔细思考,在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进而使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为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创造了条件。同时学生对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本体系中的具体知识就产生了初步印象。
  
  二、再现历史现象:
  
  中学历史是一门客观反映过去事实的人文学科,它具有变迁性,固有的特性使它不可能重演。但历史的本身却是人文的、有血有肉的,可通过实验去感知。既然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形象再造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方式形象、具体地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去感受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从而缩短久远的历史与现代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受到启迪。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格局》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它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我通过利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配有精心解说词的重污染毁坏大自然的后果,把根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再启迪学生思考:如”因为环境遭到污染就不发展工业经济吗?“学生们借助教师所给的资料,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通过分组思考和讨论,回答起来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教学媒体只是一种表演的道具,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它的应用只是为了提高教学实际效果。要依据先进的教学思想来设计良性的软件。
  设计良性的多媒体学习软件,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设计要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切入点,或循序渐进,或跳跃前进;同时学习者可随时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可以打破时间的界限,达到开放教学的效果。其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为最终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只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扩展,培养学生的辨证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师+学生+计算机(网络)+课件。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经点击→播放→讲解→复习等方式进行,节省大量的时间,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信息的密度和容量。
  素质教育的重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法的传授为主。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找出问题答案。但现行课本的浓缩和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贫乏,决定了学生的自学水平。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提供大量详实历史资料,反映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内容。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时, “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而课本内容又相对繁重,所以我为学生补充了罗斯福的生平,“大萧条”时代的具体表现等主要内容。其间,插入了教师评论和史料插图。这种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形象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满足了不同档次学生对知识拥有量的要求。正是由于它能够把多种形式的材料集中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其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再配以恰当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拥有大量原始资料的前提下,生动再现当时历史情景,达到了教师的预期要求。
  
  四、情感自然渗透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电教媒体的使用,使思想教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使学生情感溶入教材中,与作者同喜同忧。例如《挺进大别山》这一框题中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强渡汝河这一高潮情节,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集声像色于一炉,展现了壮观而惨烈的战争场面:耀眼的炮火、嘹亮的冲锋号声、密集的枪炮声,高亢激昂的“同志们,冲啊!”的喊声和解放军战士排山倒海的气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好的体会了解放军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浴血奋战的意义。英雄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入他们脑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与作者达到思想的共鸣,教师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反馈教学效果
  
  现行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精讲细导的前提下,加大了学生知识巩固的时间和力度。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是提一些大众化的问题,留一些大众化的作业,这样要想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可能的。而在多媒体电化教学中,由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展示得到增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开展地丰富多彩,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如学生在经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以后,教师在各组挑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自由评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果。同时,由于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各组展示完毕,由非本组成员进行评估,由于要求给分要有根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和作业正误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的指导。同时在知识授新完成后,进行适时的考核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参照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沟通信息,不断取得良好效果,使历史课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延伸课外知识
  
  知识是无限的,课堂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扩展知识的传授途经,在课堂中尽力营造一种学术研究氛围,在知识讲授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努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短暂研究和一些收获,延续探究学习欲望。我在自己的网站中储备了丰富信息,以便为学生的课外研究提供帮助。结果是有很多学生在课下向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在师生共同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已不单是学校里、课堂上的事情,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以趣激情,寓知于乐,课堂气氛活跃,乃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之快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在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2]刘光武《历史教学探讨》
  [3]魏书生《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代史和党史界有种说法,认为陈独秀是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的学生,从四个方面我们排除了这个可能性:从时间上看不可能,从陈当时思想状态看没有反清倾向,可能是把安徽的求是和浙江的“求是”弄混淆了,和沈尹默并非同学。  关键词:陈独秀;求是书院;沈尹默    近代史研究中有这样的说法:“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工业化。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胡适之,就没有中国的新文学。”它概括了三位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木桶原理”说起,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和多元智力理论,对“木桶原理”进行了反思,提出了“T”字型人才的培养原则,旨在更好的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育;多元智力;发展    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所容纳的水量不是取决于木桶的长板,而是取决于木桶的短板,若要增加桶的水容量,就必须增加短板的高度
期刊
摘 要: 我国内陆地区的教育督导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督导队伍不完整,经费欠缺,上级政府部门不够重视等,随着教育督导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内地学校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和改善我国内部落后地区的教育督导问题,是本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内地教育;教育督导;督学;督政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不断深入,现行教育督导制度也彰显其局限与不足。沿海发达城市的教育督导制度尚不够完
期刊
摘 要: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环境教育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及环境教育现状的分析 ,指出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并对高校开展环境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    引言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围绕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发挥团队优势,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大胆改革,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的建设与更新;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做好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积极开展与省内高校同仁的互相学习与交流。  关键词:团队优势;形势与政策课;精品课程    在以往课
期刊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农村教育和农村建设现状,对于我们如何准确把握农村改革以及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本论文以郭杨村为切入口,探讨了中国农民及其子弟接受教育的目的,同时探讨了农民对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取向的变化,并探讨了变化的外层和内在原因,最后探讨了“谁才是乡村建设主力军”的问题,力图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农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郭杨村; 透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大学校园治安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亟待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有效预防案件、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已成为一个必须加以重点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的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
期刊
摘 要: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这与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认真研究新课程,领悟其内涵,就能更好的把握快乐教育的尺度,使我们体育课的教学与学习更加完美,人性化。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标准;运动技能;运动乐趣;快乐体育  从1956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算起,至今我国已经制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组织的基本领导方式,学习型组织领导是建立领导集体的共同愿景,增强组织团结,更新领导集体的一种组织文化观念。建立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加强领导集体的共同学习;增强与组织成员的交流才能使领导绩效最大化。  关键词:领导;学习型组织;领导绩效    领导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集体,而应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活动。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不同于领导者,领导者是指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机出现故障的原因,介绍了一种以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新型电动机保护装置,并说明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构思。  关键词:电动机;单片机;保护装置;故障    1.开发电动机监测保护系统的意义    电动机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电动机的故障、损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关键的问题是电动机保护技术尚有不尽人意之处,误动、拒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影响电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