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区域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落实地理学科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区域地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组卷的重要素材,高考大多试题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为主题、以区域地理为归宿,甚至单独成题,因此,新的高考模式更加要求我们掌握世界各区域,以及一些重要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区域地理教学的内容组织大多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教学顺序展开,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模式的固化让学生感觉课堂教学组织毫无新意,容易产生厌倦。
其次学生在初中学了世界区域地理,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提到某个重要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有些学生能讲得绘声绘色头头是道,而有的学生则不知所云。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该如何组织教学呢?如果每节课还是教师面面俱到的讲授,学生必定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对教学内容也会厌倦。何不让那些学得好的学生来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呢?为此,我尝试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讲人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新方式。该教学模式分四个步骤:1、确定主讲人:万事开头难,开个好头对后面的教学很重要。所以第一个主讲人我选的是班级内综合素质最高,地理学得最好的学生,并且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讲的国家或地区。2、师生共同备课:老师与学生先分头备课,然后碰头进行集体备课。3、学生做课堂的主角主讲人组织引领学生们学习,把课堂交还给学生。4、教师小结,提升。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学生成为主讲人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以地理教学为例,地理学科所涉猎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天上到地下,从中国到世界,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有趣。但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则徒剩干巴巴的概念,堆砌的知识,势必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传统地理教学多以教师主讲,学生主学,这类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只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学生有时候不能够全面的将所学的知识吸收,仅仅是一知半解,不能够为以后深层次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影响学习效果。而学生成为课堂主讲人教学模式的提出,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的主讲人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并能够将自己的的独特体验表现出来,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自己的潜能和兴趣激发,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走上讲台时,在自信心的作用下,会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对知识的描述和认知,进而超越自我,迈向成功。
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主讲人,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在充当主讲人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应变能力的提高。
2、学生成为主讲人的可能性
要使学生能够做好地理课堂主讲人,就必须储备充足的知识。而学校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都是在原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当学生作为课堂主讲人时,对知识理解往往不够透彻。但是学生时期的好强心、表现欲等心理特征,往往会迫使自己想尽办法做到最好,如从图书馆查阅资料、主动的询问教师、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品质逐渐由原先的“经验型”过渡“理论型”,逐渐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实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客观的评价,理性的对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以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成为主讲人的可操作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保证学生顺利、成功的完成课堂主讲,这和教师的辅助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充当课堂主讲人时,教师作为组织者、激励者和辅导者需要为学生课堂主讲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顺利的完成课堂讲课。教师要预备好相关的教学环节,如学生的课前备课、课堂讲授,以及课后的巩固工作等,科学合理的做好以学生作为课堂主讲人的各项操作流程的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先进行引导,将授课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基本的大概了解,帮助学生理清一些较难的基本概念。再就是向学生印发一些相关的的教学案例,在教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教学案例作为示范,其中对教学目标、方法、重点、难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解说;最后留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思考问题等。最后,选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做示范,并在课堂上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讲述要领。如:提问不宜大而空,要尽可能具体,若学生不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时需对其进行逐步引导,并复述、总结,以及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
学生要对讲课的内容做出精心的、充分的准备。在学生走向讲台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教案,让学生仿照这份教案编写自己上讲台时所需用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或者借阅教师的教学参考书等方式完成自己的教案。对于学生完成的教案,教师通过审阅之后将里面的亮点和不足指出,并与学生进行当面交流,在经过一两次交流后,或者是经过次交流,最终确保学生教案的完善性。再就是让学生进行说课,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将要在讲台上授课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步骤向教师说一说,教师重点检查的就是学生在课堂提问时的正确性和提问翻翻书的恰当性等等。最后,为了确保学生主讲的成功性,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一次预讲,在小组所有成员的建议和认可下再进行课堂主讲。
这种学生成为课堂主讲人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从地理学科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不仅要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正确学习方法,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最终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区域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落实地理学科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区域地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组卷的重要素材,高考大多试题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为主题、以区域地理为归宿,甚至单独成题,因此,新的高考模式更加要求我们掌握世界各区域,以及一些重要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区域地理教学的内容组织大多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教学顺序展开,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模式的固化让学生感觉课堂教学组织毫无新意,容易产生厌倦。
其次学生在初中学了世界区域地理,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提到某个重要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有些学生能讲得绘声绘色头头是道,而有的学生则不知所云。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该如何组织教学呢?如果每节课还是教师面面俱到的讲授,学生必定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对教学内容也会厌倦。何不让那些学得好的学生来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呢?为此,我尝试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讲人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新方式。该教学模式分四个步骤:1、确定主讲人:万事开头难,开个好头对后面的教学很重要。所以第一个主讲人我选的是班级内综合素质最高,地理学得最好的学生,并且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讲的国家或地区。2、师生共同备课:老师与学生先分头备课,然后碰头进行集体备课。3、学生做课堂的主角主讲人组织引领学生们学习,把课堂交还给学生。4、教师小结,提升。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学生成为主讲人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以地理教学为例,地理学科所涉猎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天上到地下,从中国到世界,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有趣。但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则徒剩干巴巴的概念,堆砌的知识,势必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传统地理教学多以教师主讲,学生主学,这类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只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学生有时候不能够全面的将所学的知识吸收,仅仅是一知半解,不能够为以后深层次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影响学习效果。而学生成为课堂主讲人教学模式的提出,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的主讲人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并能够将自己的的独特体验表现出来,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自己的潜能和兴趣激发,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走上讲台时,在自信心的作用下,会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对知识的描述和认知,进而超越自我,迈向成功。
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主讲人,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在充当主讲人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应变能力的提高。
2、学生成为主讲人的可能性
要使学生能够做好地理课堂主讲人,就必须储备充足的知识。而学校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都是在原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当学生作为课堂主讲人时,对知识理解往往不够透彻。但是学生时期的好强心、表现欲等心理特征,往往会迫使自己想尽办法做到最好,如从图书馆查阅资料、主动的询问教师、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品质逐渐由原先的“经验型”过渡“理论型”,逐渐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实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客观的评价,理性的对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以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成为主讲人的可操作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保证学生顺利、成功的完成课堂主讲,这和教师的辅助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充当课堂主讲人时,教师作为组织者、激励者和辅导者需要为学生课堂主讲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顺利的完成课堂讲课。教师要预备好相关的教学环节,如学生的课前备课、课堂讲授,以及课后的巩固工作等,科学合理的做好以学生作为课堂主讲人的各项操作流程的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先进行引导,将授课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基本的大概了解,帮助学生理清一些较难的基本概念。再就是向学生印发一些相关的的教学案例,在教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教学案例作为示范,其中对教学目标、方法、重点、难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解说;最后留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思考问题等。最后,选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做示范,并在课堂上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讲述要领。如:提问不宜大而空,要尽可能具体,若学生不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时需对其进行逐步引导,并复述、总结,以及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
学生要对讲课的内容做出精心的、充分的准备。在学生走向讲台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教案,让学生仿照这份教案编写自己上讲台时所需用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或者借阅教师的教学参考书等方式完成自己的教案。对于学生完成的教案,教师通过审阅之后将里面的亮点和不足指出,并与学生进行当面交流,在经过一两次交流后,或者是经过次交流,最终确保学生教案的完善性。再就是让学生进行说课,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将要在讲台上授课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步骤向教师说一说,教师重点检查的就是学生在课堂提问时的正确性和提问翻翻书的恰当性等等。最后,为了确保学生主讲的成功性,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一次预讲,在小组所有成员的建议和认可下再进行课堂主讲。
这种学生成为课堂主讲人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从地理学科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不仅要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正确学习方法,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最终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