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体制也在逐步完善,为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高校的工作人员需要建立党建相关的长效机制,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有效途径,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这样才能保障高校党建工作顺利的进行。同时,高校党建育人工作也需要逐步的完善,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培养的理念和思路上不断创新。
关键词:三段式;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
如今,社会发展的进程非常快,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日趋激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高校学生的思想会被中西文化的冲突所影响,这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可以将独立、民主等意识形态传达给高校的学生,不仅可以有效的教育出优秀的党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实行三段式培养方式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现状
(一)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高校的学生生长环境、学习背景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个人信仰都呈现多元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形成的性格也具有复杂化的特征。高校的大学生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功利化思想较强、三观比较扭曲、没有社会责任感、个人素养不够等,而在此基础上,学生党员入党的原因五花八门,入党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入党前,会出现学生对党知识的了解并不透彻、理论素养达不到标准等问题出现,这样会导致学生党员的质量整体下降,对高校党相关的工作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存在的问题是党员的发展要求与培养目标不一致。其次,是培养模式的问题,在培养的过程中片断化较为严重,过于重视学生的发展、忽略培养的理念、对入党前的教育非常重视、却在入党后忽略相关教育、在培养的过程中缺乏跟踪教育,在互动的反馈机制上有所欠缺,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容易相关工作的形式化,不仅缺乏工作的实效性,还缺乏工作的创新性。最后在培养机制上还不够健全,正因为如此,在培养跟踪上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这样就会导致党员体系水平的低下。
二、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培养体系的基本内涵
在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注重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理论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对学生党员进行热情上的带动,这样才能使党相关工作有效进行。
以信念坚定为基础,以博学创新的思想为发展途径,让学生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负重任并实现自我价值。要增强学生党员爱党爱国的精神,在工作中勇于奉献,在思想意识上要努力追求卓越,在品行上要注重诚实守信,在工作的过程中懂得感恩知报。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不可以只注重理论,在工作中要注重模式创新,要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以领导力为中观目标,再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党员发展趋势制定微观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全程化跟踪,对于学习的知识点,要用全覆盖的培养方法,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关培养计划。在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执行,首先是选拔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工作,在入党前党相关工作人员要让预备入党的同学充分的了解党建工作,在入党后要不断的对党建工作的知识进行学习,做到理論与实践相结合。最后,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复习,做到不断的跟着社会的发展更新党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保障党工作对策有效进行。
(二)培养体系全程化的主要特征
首先,在培养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是实现全员育人与全过程育人这两个方面,将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领导干部、专业教师要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计划需要具有全面性和实践性,在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辅佐下,将相关培养计划进行实施,在党建的工作实行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党员的情绪变化、实时的掌握学生党员的学习进度,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知识补和更新,及时的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党员不仅要对党知识有充分了解,还要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其次,党员个人教育与团队相结合的重要性,让党员在保留自身的个性的同时还要与党建团体的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做到以人为本的实施培养,将学生党员的修养和理论水平都提升上来。最后,注重党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党团体的工作中,要有相关健全的体制,这样才能在工作出现问题时,有相关条例制约,保障党建工作的长效发展。
三、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
(一)启蒙式教育阶段
这一教育模式针对的群体是大一新生即将要入党的学生或入党积极分子,高校要将最基本的党知识教育给学生,在入党之初,党团体的教育人员要将党分子集中起来,一次来培养学生党员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教育人员要将党相关的理念详细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授,在大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入党知识学习的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将党知识讲解的非常透彻,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广大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也可以采取“2+1”培养方式,就是请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和一名优秀的党员分子带领新生进行党知识的学习,利用这样二带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党知识的启蒙教育。
(二)提升式教育阶段
一些学生党员在预备期间状态有所递减,激情减退后,单纯的党知识对学生党员的学习的作用发挥的不明显,所以教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对于培训阵地环境的提升是首要,只有将一层不变的环境变得生动才能使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其次是培训方式的改变,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更改教学方案,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注重党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多准备一些实际工作,以此来锻炼党员的动手能力,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制定严密的学习制度、保障学习的民主化,建立党知识评价考核档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让思想真正的走入党。 (三)后期教育阶段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的帮助党员牢固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巩固的过程中让党员对党认识更加深入,使学生党员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党员对于党知识运用的能力,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踏入社会后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
四、结语
现如今,高校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受的教育和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为制定党建工作的制定和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要求高校的党建部门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职责,将党建的相关工作建设好,并保证质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党团体的长足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宁,陈洪美,金云学等.“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25):123-124.
[2]曾敏.海南省中職学校旅游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3]谢显珍,王威.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人格的三段式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6(5):50-52.
[4]王斌.中职“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三段式培养模式策略研究——以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9):61-62.
[5]俞宁,廖林清,罗静等.地方本科院校“三段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1):102-105.
[6]施红瑜.职教新教师“三段式”培养方式的基本途径——以建设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4(6):84-86.
[7]赵志涵,肖洋.构建“三段式”水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河海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4):81-85.
作者简介:
张翌(1982—),男,汉族,重庆合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管理。
钟育秀(1983—),女,汉族,重庆合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三段式;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
如今,社会发展的进程非常快,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日趋激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高校学生的思想会被中西文化的冲突所影响,这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可以将独立、民主等意识形态传达给高校的学生,不仅可以有效的教育出优秀的党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实行三段式培养方式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现状
(一)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高校的学生生长环境、学习背景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个人信仰都呈现多元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形成的性格也具有复杂化的特征。高校的大学生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功利化思想较强、三观比较扭曲、没有社会责任感、个人素养不够等,而在此基础上,学生党员入党的原因五花八门,入党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入党前,会出现学生对党知识的了解并不透彻、理论素养达不到标准等问题出现,这样会导致学生党员的质量整体下降,对高校党相关的工作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存在的问题是党员的发展要求与培养目标不一致。其次,是培养模式的问题,在培养的过程中片断化较为严重,过于重视学生的发展、忽略培养的理念、对入党前的教育非常重视、却在入党后忽略相关教育、在培养的过程中缺乏跟踪教育,在互动的反馈机制上有所欠缺,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容易相关工作的形式化,不仅缺乏工作的实效性,还缺乏工作的创新性。最后在培养机制上还不够健全,正因为如此,在培养跟踪上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这样就会导致党员体系水平的低下。
二、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培养体系的基本内涵
在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注重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理论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对学生党员进行热情上的带动,这样才能使党相关工作有效进行。
以信念坚定为基础,以博学创新的思想为发展途径,让学生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负重任并实现自我价值。要增强学生党员爱党爱国的精神,在工作中勇于奉献,在思想意识上要努力追求卓越,在品行上要注重诚实守信,在工作的过程中懂得感恩知报。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不可以只注重理论,在工作中要注重模式创新,要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以领导力为中观目标,再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党员发展趋势制定微观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全程化跟踪,对于学习的知识点,要用全覆盖的培养方法,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关培养计划。在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执行,首先是选拔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工作,在入党前党相关工作人员要让预备入党的同学充分的了解党建工作,在入党后要不断的对党建工作的知识进行学习,做到理論与实践相结合。最后,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复习,做到不断的跟着社会的发展更新党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保障党工作对策有效进行。
(二)培养体系全程化的主要特征
首先,在培养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是实现全员育人与全过程育人这两个方面,将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领导干部、专业教师要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计划需要具有全面性和实践性,在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辅佐下,将相关培养计划进行实施,在党建的工作实行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党员的情绪变化、实时的掌握学生党员的学习进度,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知识补和更新,及时的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党员不仅要对党知识有充分了解,还要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其次,党员个人教育与团队相结合的重要性,让党员在保留自身的个性的同时还要与党建团体的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做到以人为本的实施培养,将学生党员的修养和理论水平都提升上来。最后,注重党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党团体的工作中,要有相关健全的体制,这样才能在工作出现问题时,有相关条例制约,保障党建工作的长效发展。
三、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
(一)启蒙式教育阶段
这一教育模式针对的群体是大一新生即将要入党的学生或入党积极分子,高校要将最基本的党知识教育给学生,在入党之初,党团体的教育人员要将党分子集中起来,一次来培养学生党员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教育人员要将党相关的理念详细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授,在大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入党知识学习的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将党知识讲解的非常透彻,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广大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也可以采取“2+1”培养方式,就是请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和一名优秀的党员分子带领新生进行党知识的学习,利用这样二带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党知识的启蒙教育。
(二)提升式教育阶段
一些学生党员在预备期间状态有所递减,激情减退后,单纯的党知识对学生党员的学习的作用发挥的不明显,所以教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对于培训阵地环境的提升是首要,只有将一层不变的环境变得生动才能使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其次是培训方式的改变,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更改教学方案,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注重党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多准备一些实际工作,以此来锻炼党员的动手能力,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制定严密的学习制度、保障学习的民主化,建立党知识评价考核档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让思想真正的走入党。 (三)后期教育阶段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的帮助党员牢固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巩固的过程中让党员对党认识更加深入,使学生党员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党员对于党知识运用的能力,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踏入社会后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
四、结语
现如今,高校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受的教育和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为制定党建工作的制定和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要求高校的党建部门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职责,将党建的相关工作建设好,并保证质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党团体的长足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宁,陈洪美,金云学等.“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25):123-124.
[2]曾敏.海南省中職学校旅游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3]谢显珍,王威.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人格的三段式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6(5):50-52.
[4]王斌.中职“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三段式培养模式策略研究——以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9):61-62.
[5]俞宁,廖林清,罗静等.地方本科院校“三段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1):102-105.
[6]施红瑜.职教新教师“三段式”培养方式的基本途径——以建设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4(6):84-86.
[7]赵志涵,肖洋.构建“三段式”水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河海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4):81-85.
作者简介:
张翌(1982—),男,汉族,重庆合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管理。
钟育秀(1983—),女,汉族,重庆合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