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如何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o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生物高考试题的命题理念、试题结构、分值大小及考试形式都有很大变化,这给今后的生物课教学传递了新信息,也给2014年的高考复习指明了方向。生物学科本来知识点多又分散,加之长期以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度不够,课堂不认真学习,考前不认真复习,导致高考复习事倍功半,高考成绩不尽人意。那么,如何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呢?
  首先,要积极转变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面对新要求、新教材、新教学模式、新评价方法,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表现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带学生走向教材,切不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并使其从“学会”转变到“会学”,以形成良好的心态与思维品质,从容面对新的高考形式。
  其次,要认真研读《考纲》,合理制定复习计划
  高考生物试题从命题结构来看,增加了一道选择题、两个简答题、一个选考题。这不仅是知识点增多了,更是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注重了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新知识教学还是在组织复习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以明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与复习的尺度和方向,合理制定复习计划。
  1.复习计划
  2.具体做法
  一是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夯实基础。《考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课本是根本,教辅资料是补充。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依据考纲结合教材进行复习,充分发挥考纲的导向和信息作用。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但能力的考察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基础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所以第一轮回归课本复习时,要狠抓基本概念规律理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上要为学生建立讨论的平台,让学生一方面通过讨论明白自己的盲点,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重新体会一些知识的生成过程,彻底搞清所存在的疑点、盲点,复习才会有效果。
  二是强化专题复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二轮复习是知识系统化并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二轮复习时可把《考纲》中要求的考点分成专题,把零散的知识构建成主干知识网络。具体是:课堂的前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网络,再共同补充完善,最后再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以达到进一步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间的内在联系。如复习到《线粒体》就可以联系到有氧呼吸、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复习《遗传和变异》,就可以联系到生物育种和基因工程等。同时,要注重有重点性、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三是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应弄清《考纲》规定的实验原理方法,并对一些探究性试验进行适当拓宽。如学习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此使学生掌握一般探究性实验的设置原则和解题思路,让学生逐步构建答题模式。
  四是抓好三轮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三轮复习侧重于应试能力的提高,但各种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落点是解题能力。高考试题容量大、科学性强、突出重点和逻辑性强,复习过程中除模拟训练外,还应选做一些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了解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每一类型题的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如《遗传与变异》系谱图的分析、遗传病概率的计算、基因频率的计算、育种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变异原因分析、通过杂交实验的设计进行基因显隐性的判断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图表与图解问题的分析等。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住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
  模拟训练还要做好模拟试卷的讲评效果,避免对答案式的讲评。对于少数同学的少数问题,可通过相互讨论自己解决;对于大多数普遍性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讲审题、讲思路、讲方法、讲技巧、讲思维的变化。非选择题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避免思维定势,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图表题要图文结合起来审题;坐标图题目要看清楚纵横坐标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走势、关键点的含义,找出设问的关键点和限制条件,迅速准确地把握题目中反映出的各种信息,能联想和运用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术语和原理来顺利作答;材料题、给信息题必须细心阅读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
  五是注意细节问题的训练。教师平时阅卷和批改作业时一定要细心,及时指出学生所犯的每一个小错误,如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写基因型时显性基因要写前面、XY一定要大写、一定要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尽量用生物学术语作答、尽可能答到关键词、减少错别字等。
其他文献
兴趣的产生基于需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任何一种兴趣都不是先天产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激发出来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阅读教学备受关注,置身于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究,有的成效显著,有的依然徘徊不前,究其原因,还是未能摸索出科学实用的操作方法。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一员,现将我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叙述出来,仅供参考。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还原语言画面、理解语言思想、探究语言规律,进而通过语言运用以增加语言积累的动态过程。由于小学生认识能力的限制,在语言文字向语言画面、语言画面向语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各种数学故事和生活案例故事,让数学课堂更为丰富多彩、别开生面。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数学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故事引入 情境创设 习惯培养  精彩的故事是儿童世界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低年级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将数学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教育效果更为重要。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存在教师对教材内涵挖掘不深、教师对隐形课程资源关注不够、数学课缺乏生活味、不会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丰富农
期刊
新课标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也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探索规律,唤起思考意识和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都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
期刊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语言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起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使之与言语相配合,就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注意学生
期刊
语文是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要乐为导师,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实施新课改,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实现以下几个观念的转变:1.学生观念的转变。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当作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且是最
期刊
一、主题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趣的案例,展示了我引导学生观察与想象相结合,计算与思考、判断相组合的综合思维训练过程。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让生活的问题进入地理课堂,促使教师从生活中捕捉地理现象,然后设计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挖掘地理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地理贴近实际生活,达到学生生活地理化”,这是近几年来我们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一种方式。  二、列举密切联系
期刊
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它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它的欣赏。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欣赏数学美:  一、简洁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
期刊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读。”语文课标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应是纯技巧的指导,更应该注重的是以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朗读课文。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一是范读。  就是教师为学生朗读做示范,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