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
“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未成年人出现的问题,肯定有大人的责任。”
尚秀云的观点总是这样鲜明,令人为之一震。记者面前的她说话轻声慢语,在她身上很少看到法官的威严,更多的是母亲般的柔情,难怪她被人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谈到校园暴力,尚秀云的神情凝重起来,她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
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学生陈放,父母从小对他娇生惯养,家里曾同时请三个阿姨照顾他,分别陪吃、陪睡、陪玩。后来大了点儿,他跟着姥姥生活,姥姥最常对他说的话是:“咱可不能吃亏。谁骂你你就骂他,谁打你你就打他,别人要是打你一下你得打他两下!”就这样,在家人的溺爱和娇纵下,陈放学得自私、霸道,任何事都要占上风。2004年,一次上体育课时陈放和同学路晨发生冲突,陈放骂了路晨,路晨打了陈放一拳。体育老师看到后说:“你们上课骂人、打架,我得告诉你们班主任。”陈放挨了打,吃了亏,又受了班主任批评,一气之下,课下带了一把锋利的羊角刀找路晨理论。几言不合,他拿出刀子对路晨连扎三刀。路晨被送到医院抢救,最终因失血过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事发后,尚秀云问陈放:“你拿刀子扎人家,有没有想过后果?”陈放说:“我看电脑游戏上的人被刀扎后流很多血,过一小会就又跳起来没事了。没想到人挨了刀流血后会死。”“你和同学争执,体育老师处理得不好,为什么不去找班主任、校长,或者派出所?”“当时火上来了,想都没想刀子就扎下去了。我谁的亏也不能吃!”
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到校园暴力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家长的教育失当,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思想;社会的暴力文化让孩子的认识出现偏差;教师处理学生矛盾方法不当使得矛盾激化;另外,还可以看到青少年自控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导致过激行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问题。
尚秀云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她从法律的角度指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法律责任,父母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它推给学校、社会。”
围绕校园暴力,尚秀云娓娓道来。
观点一:校园暴力源自家庭
“出现暴力倾向的孩子,大多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夫妻之间出现问题总是动手打架、以武力手段解决,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学着像父母一样,用武力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那些失和家庭中,父母离异之前一段时间的打闹,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坏。”尚秀云曾跟很多校同暴力中的施暴者父母接触,发现很多父亲都是性情粗暴,以武力手段来解决生活中及孩子教育上出现的问题。有些父亲常为一点小事打老婆,和周围人也是一言不和就动手。这样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温和明理的孩子呢?而且,那些在家中常挨打的孩子内心压抑,会想:“现在我打不过别人,总是挨打,等我长大了要去打别人!”
除了家中的暴力行为,家长灌输的“以暴易暴”及“不能吃亏”思想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孩子在相处中都想占上风,“你骂我我就要打你,你打我我就要用刀子扎你,总之我不能吃亏”,这是造成校园里暴力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们从家长那里学到的不是“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而是“以暴易暴,针锋相对”,这样,在有几百甚至几千学生、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的校同里,怎么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呢?
观点二:要抓好“根”的教育
“有善的情感就会有善的行为,有恶的情感就会有恶的行为。”尚秀云说,“要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就要把孩子教育好。0至6岁是人成长的奠基期,这时的教育是‘根’的教育,根深才能叶茂。奠基期教育好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从小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他知道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十分不易,父母给了自己生命,又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应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
尚秀云特别提到,父母在发现孩子第一次骂人时,一定要告诉他:“你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人生活在社会上,是要受到法律法规和处世原则约束的。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可耻的。”她很欣赏一些家长对孩子骂人的惩罚:拿肥皂洗嘴。因为这张嘴刚刚骂了人,脏,脏就要洗干净。从而让孩子知道做出不好的行为就会受到惩罚。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打人,要告诉他:“打人不行!别人打你行吗?也不行!因为打人侵犯别人的人身权利,而每个人的人身权利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打伤别人,不但要赔钱给人治伤,严重的还可能被判刑!”
观点三:吸烟是孩子学坏的开始
尚秀云强调,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孩子一旦出现不良行为,家长要及时教育。孩子偶尔吸一根烟,在一般人看来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凭着尚秀云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知道,吸烟往往是孩子学坏的开始。
德育专家孙学策说过这样几句话:“乳毛没退就吸烟,自命神气又美观。吸烟买烟需要钱,烟钱诱发偷抢骗。学坏常从抽开端。”中国有3亿多烟民,吸烟的未成年人有500万,平均年龄14.5岁,其中最小的只有7岁。辍学生和职业高中学生吸烟率较高。吸烟会上瘾,不吸难受。学生不挣钱,家长又不允许他们吸烟,为了筹集烟钱,不少孩子去偷、去抢。在尚秀云的办案过程中,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实例。许多少年犯对她说的第一句话都是:“阿姨,能不能给我一根烟?”尚秀云说:“吸烟不只是危害健康,更会对未成年人良好品行的培养造成危害,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
观点四: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大多数人都认为法制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尚秀云告诉记者:“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要让孩子对法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用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的,是每个人的保护神。遵守法律是快乐的,可以自由地生活在蓝天下;而违犯法律则是痛苦的,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珍惜生命,就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就一定要守法。所以说害别人就是害自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以暴力手段侵害他人,结果是让自己在邪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与同学友好相处,会让自己收获快乐、收获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观点五:暴力文化催生校园暴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看暴力电影、打暴力游戏也许都不算什么,因为我们知道那是虚拟的,是供娱乐消遣的,和生活是两回事。可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暴力文化就有可能催生出校园暴力。
在记者的采访中,许明、陈放,这些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无一例外地喜欢看暴力电影、打暴力游戏,他们崇拜电影中的黑社会老大,向往所谓的“江湖”,甚至认为现实中的人挨了刀会像游戏中一样没事。尚秀云对此十分担忧,她说:“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文化多元化。辨别力较差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暴力文化的影响。那些充斥着爆炸、砍杀、巷战的暴力游戏,玩多了就会产生认识上的扭曲,认为有了矛盾就应该像游戏中一样用武力解决,从而导致孩子出现暴力倾向。少年犯中犯抢劫罪和寻衅滋事罪的非常多,其中有83%的孩子曾经受过网络上砍杀、枪战等游戏的影响。所以说,好的文化作品能造就英雄,而坏的文化作品则会造就罪犯。”
尚秀云深知家庭和社区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她的努力下,海淀区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少年与家庭法制教育基地”。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法制讲座,观看教育光盘,参观高科技园区,并在社区成立“家长学校”,为家长讲课。尚秀云满怀希望地说:“愿所有的家长知法守法,科学教子,在孩子的心目中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把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责 编 晓 月
“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未成年人出现的问题,肯定有大人的责任。”
尚秀云的观点总是这样鲜明,令人为之一震。记者面前的她说话轻声慢语,在她身上很少看到法官的威严,更多的是母亲般的柔情,难怪她被人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谈到校园暴力,尚秀云的神情凝重起来,她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
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学生陈放,父母从小对他娇生惯养,家里曾同时请三个阿姨照顾他,分别陪吃、陪睡、陪玩。后来大了点儿,他跟着姥姥生活,姥姥最常对他说的话是:“咱可不能吃亏。谁骂你你就骂他,谁打你你就打他,别人要是打你一下你得打他两下!”就这样,在家人的溺爱和娇纵下,陈放学得自私、霸道,任何事都要占上风。2004年,一次上体育课时陈放和同学路晨发生冲突,陈放骂了路晨,路晨打了陈放一拳。体育老师看到后说:“你们上课骂人、打架,我得告诉你们班主任。”陈放挨了打,吃了亏,又受了班主任批评,一气之下,课下带了一把锋利的羊角刀找路晨理论。几言不合,他拿出刀子对路晨连扎三刀。路晨被送到医院抢救,最终因失血过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事发后,尚秀云问陈放:“你拿刀子扎人家,有没有想过后果?”陈放说:“我看电脑游戏上的人被刀扎后流很多血,过一小会就又跳起来没事了。没想到人挨了刀流血后会死。”“你和同学争执,体育老师处理得不好,为什么不去找班主任、校长,或者派出所?”“当时火上来了,想都没想刀子就扎下去了。我谁的亏也不能吃!”
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到校园暴力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家长的教育失当,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思想;社会的暴力文化让孩子的认识出现偏差;教师处理学生矛盾方法不当使得矛盾激化;另外,还可以看到青少年自控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导致过激行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问题。
尚秀云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她从法律的角度指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法律责任,父母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它推给学校、社会。”
围绕校园暴力,尚秀云娓娓道来。
观点一:校园暴力源自家庭
“出现暴力倾向的孩子,大多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夫妻之间出现问题总是动手打架、以武力手段解决,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学着像父母一样,用武力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那些失和家庭中,父母离异之前一段时间的打闹,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坏。”尚秀云曾跟很多校同暴力中的施暴者父母接触,发现很多父亲都是性情粗暴,以武力手段来解决生活中及孩子教育上出现的问题。有些父亲常为一点小事打老婆,和周围人也是一言不和就动手。这样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温和明理的孩子呢?而且,那些在家中常挨打的孩子内心压抑,会想:“现在我打不过别人,总是挨打,等我长大了要去打别人!”
除了家中的暴力行为,家长灌输的“以暴易暴”及“不能吃亏”思想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孩子在相处中都想占上风,“你骂我我就要打你,你打我我就要用刀子扎你,总之我不能吃亏”,这是造成校园里暴力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们从家长那里学到的不是“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而是“以暴易暴,针锋相对”,这样,在有几百甚至几千学生、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的校同里,怎么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呢?
观点二:要抓好“根”的教育
“有善的情感就会有善的行为,有恶的情感就会有恶的行为。”尚秀云说,“要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就要把孩子教育好。0至6岁是人成长的奠基期,这时的教育是‘根’的教育,根深才能叶茂。奠基期教育好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从小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他知道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十分不易,父母给了自己生命,又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应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
尚秀云特别提到,父母在发现孩子第一次骂人时,一定要告诉他:“你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人生活在社会上,是要受到法律法规和处世原则约束的。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可耻的。”她很欣赏一些家长对孩子骂人的惩罚:拿肥皂洗嘴。因为这张嘴刚刚骂了人,脏,脏就要洗干净。从而让孩子知道做出不好的行为就会受到惩罚。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打人,要告诉他:“打人不行!别人打你行吗?也不行!因为打人侵犯别人的人身权利,而每个人的人身权利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打伤别人,不但要赔钱给人治伤,严重的还可能被判刑!”
观点三:吸烟是孩子学坏的开始
尚秀云强调,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孩子一旦出现不良行为,家长要及时教育。孩子偶尔吸一根烟,在一般人看来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凭着尚秀云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知道,吸烟往往是孩子学坏的开始。
德育专家孙学策说过这样几句话:“乳毛没退就吸烟,自命神气又美观。吸烟买烟需要钱,烟钱诱发偷抢骗。学坏常从抽开端。”中国有3亿多烟民,吸烟的未成年人有500万,平均年龄14.5岁,其中最小的只有7岁。辍学生和职业高中学生吸烟率较高。吸烟会上瘾,不吸难受。学生不挣钱,家长又不允许他们吸烟,为了筹集烟钱,不少孩子去偷、去抢。在尚秀云的办案过程中,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实例。许多少年犯对她说的第一句话都是:“阿姨,能不能给我一根烟?”尚秀云说:“吸烟不只是危害健康,更会对未成年人良好品行的培养造成危害,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
观点四: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大多数人都认为法制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尚秀云告诉记者:“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要让孩子对法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用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的,是每个人的保护神。遵守法律是快乐的,可以自由地生活在蓝天下;而违犯法律则是痛苦的,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珍惜生命,就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就一定要守法。所以说害别人就是害自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以暴力手段侵害他人,结果是让自己在邪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与同学友好相处,会让自己收获快乐、收获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观点五:暴力文化催生校园暴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看暴力电影、打暴力游戏也许都不算什么,因为我们知道那是虚拟的,是供娱乐消遣的,和生活是两回事。可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暴力文化就有可能催生出校园暴力。
在记者的采访中,许明、陈放,这些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无一例外地喜欢看暴力电影、打暴力游戏,他们崇拜电影中的黑社会老大,向往所谓的“江湖”,甚至认为现实中的人挨了刀会像游戏中一样没事。尚秀云对此十分担忧,她说:“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文化多元化。辨别力较差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暴力文化的影响。那些充斥着爆炸、砍杀、巷战的暴力游戏,玩多了就会产生认识上的扭曲,认为有了矛盾就应该像游戏中一样用武力解决,从而导致孩子出现暴力倾向。少年犯中犯抢劫罪和寻衅滋事罪的非常多,其中有83%的孩子曾经受过网络上砍杀、枪战等游戏的影响。所以说,好的文化作品能造就英雄,而坏的文化作品则会造就罪犯。”
尚秀云深知家庭和社区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她的努力下,海淀区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少年与家庭法制教育基地”。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法制讲座,观看教育光盘,参观高科技园区,并在社区成立“家长学校”,为家长讲课。尚秀云满怀希望地说:“愿所有的家长知法守法,科学教子,在孩子的心目中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把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