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渗透科学教育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qz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科学素养会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力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让科学教育点缀数学课堂,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之目的。
  一、数学教学中要有科学教育的意识
  教师应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意识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体现新课标新大纲的教学目的,将科技教育要求和知识更新传授、能力的培养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钻研新课标教材,努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有利因子。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教学圆周率时,应使小学生明确:对古代人民来说,圆周率的计算是一件复杂繁重的工作,圆周率的理论研究和计算就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数学水平及科技的进步。在这方面,我国古代数学家有过突出的贡献,尤其是第三世纪的刘徽利用割圆术,求得圆内接正 3072 边形的面积来证实他的圆周率 3.1416 。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了一步,得到圆周率为 355/113 ,称为密率。小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科学)史料,不仅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实其课外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但切忌牵强附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注意收集身边数据,以丰富进行科技教育的内容。例如,可结合庆祝国庆60周年设计一些科技资料题型,充分显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伟大科技成就,使学生知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科技进步的力量。
  二、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科技教育
  有机渗透的方式方法主要有诱发渗透、暗示渗透、自然渗透、联系渗透等等。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教学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时,可适时编题:某电子企业由于技术革新,一分厂、二分厂 2000 年 -2003 年产值增长情况如下表。
  一分厂 二分厂
  2000年 700 500
  2001 年 800 550
  2002 年 900 600
  2003 年 1300 700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略)。学生能从直观形象的图示中,真真切切感觉到科技发挥作用的 “ 力道 ” 。课堂教学有例有理,学生自然心悦诚服。
  三、将科学教育有序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的科技教育要从小学阶段一年级至六年级有一个整体构想,哪一年级教育要渗透什么科技内容,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心中有 “ 数 ” 、目中有 “ 人 ” 、手中有 “ 纲 ” 、授之有 “ 法 ” ,不能杂乱无章、随心所欲,这是就整体而言。当然就 “ 个体 ” 即某一位学生而言,也许不同于整体,基此,教师要因人而异、行之有序地因材施教,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松要求。诚然,欲增强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必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不断的耳濡目染,这就不得不对学生的科技教育进行有一定秩序的 “ 熏陶 ” 。譬如,低年级小学生可适当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促使其萌发科技意识 “ 幼芽 ” ;中高年级则可增添科学调查、实地视察、实际操作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切实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等等。
  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量要有度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量要恰如其分把握准确,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新授内容,不可能化大量的时间进行专门的科技教育。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毕竟有别于科技活动课。 例如,在教学 “ 年、月、日 ” 时,可设计如下习题配合新知、穿插进行一些科技教育: 1964 年 10 月 16 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年 6 月 17 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003 年 10 月 15 日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杨伟利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举国欢庆。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千方百计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和平时点滴的教育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解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年龄特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要性。 21 世纪必将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面向知识经济的挑战,时不我待!我们每位教师理所当然责无旁贷。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并能有选择地运用,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新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
随着新课程的开设,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明显化,主要内容是:第一,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第二,可以熟练的掌握体育技能,能够自主的将各项学到的
《四季更替》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本课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对地球公转及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形成整体的、宏观的认识。
模拟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实验。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通过简洁演示来解释那些复杂的科学现象,它可以使抽象的、隐藏的科学现象具体化、直观化、显性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构知识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这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领学生在模拟世界中探究宏观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
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计算教学应当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的互动学习场所,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平衡与和谐。在知识的获得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小学计算教学的目标应当整合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學生的综合素质上”。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创新意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其理由是: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大纲指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
要想学生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如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数学教学全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直观性、生动性和兴趣性,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教学距离,实现师生互动式双边教学模式。    一、在多媒体条件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成功在于能否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案例描述:这周的泥工活动是“捏小鸭子”,活动中每个小朋友都用橡皮泥捏了一只自己喜欢的小鸭子。它们有的个子很大,有的个子很小,有的小鸭子是头仰起来嘴巴朝天的,有的小鸭子是头朝后面的好像在和谁说话,还有几个小朋友捏的小鸭子张开翅膀,好像是在河里扑棱扑棱的戏水。正当大家都在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典典小朋友看着自己的小鸭子对大家说:“我这是鸭妈妈”,接着坐在典典旁边的贝贝又说“我这是鸭爸爸”,紧接着坐在一
R&V联盟强调文化产业应充分整合内外部的现实资源和虚拟资源,全方位地吸纳创新要素,并实现联盟绩效的提升。从R&V联盟伙伴的市场和资源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以R&V联盟状况的综合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生态位重叠、态势、适应性等方面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正确的生态位策略,对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