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要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突出自主性,力求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注意德育主体的“个性”。
【关键词】德育主体 更改思维 自我教育 自我享用功能 个性
Make students be the principal par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Dong XiaojunJi Hongyan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wha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eachers’ education is to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o develop and cultivate students’ rational thought, give prominence to their independence quality, to try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ther education with the self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self-fruition function of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ity”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Principal part of moral educationRejiggering ideaSelf-educationSelf-fruition functionIndividuality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1.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的生活环境除学校外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难于接受。因为革命先烈对于学生而言太遥远了,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体验,自然就起不到教育效果。所以我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个案,将他们作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学习,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去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从中受到德育教育。
2.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力求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对班主任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和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要有选择地接受,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学生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要使他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如果学生通过道德行为而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他今后会主动重复这些行为。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要及时地表扬,以增强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方面,抑制消极方面。
3.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在传统的观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学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仅仅是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功利观念,这就有悖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要使学生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现实中获得一种崇高感,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受到一种享受,才能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地从他律变成自律,使他们不把各种道德规范视为约束与限制,而是作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自身的主动要求,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如果学生不断深化提高对道德享用价值的内心体验,在接受教育时就会更具主动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常常会让学生自己去列举、总结哪些是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事,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做自己认为该去做的事,才会从中获得一种享受感。
4.要注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坚持“个性”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与老师同等地位的特殊的主体。当今学生越来越有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也就越来越重要。在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过分强调了课本的重要性、老师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实坚持个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的正确关系的体现。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给思想上“松绑”,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起点。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得到教育。
总而言之,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这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就是要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这就是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觉进行思想转化,有了缺点要自尊、自重,遇到困难要自信、自强,犯了错误要自督、自制,日常生活要自立、自理。不能光凭规章制度和抽象的政治说教,必须有生动活泼、丰富多样、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而收到实效;而从学生来看,也只有在多种活动中才能提高认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感、磨练意志、锤炼性格,实行在教育者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德育主体 更改思维 自我教育 自我享用功能 个性
Make students be the principal par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Dong XiaojunJi Hongyan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wha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eachers’ education is to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o develop and cultivate students’ rational thought, give prominence to their independence quality, to try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ther education with the self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self-fruition function of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ity”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Principal part of moral educationRejiggering ideaSelf-educationSelf-fruition functionIndividuality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1.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的生活环境除学校外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难于接受。因为革命先烈对于学生而言太遥远了,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体验,自然就起不到教育效果。所以我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个案,将他们作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学习,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去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从中受到德育教育。
2.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力求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对班主任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和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要有选择地接受,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学生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要使他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如果学生通过道德行为而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他今后会主动重复这些行为。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要及时地表扬,以增强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方面,抑制消极方面。
3.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在传统的观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学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仅仅是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功利观念,这就有悖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要使学生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现实中获得一种崇高感,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受到一种享受,才能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地从他律变成自律,使他们不把各种道德规范视为约束与限制,而是作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自身的主动要求,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如果学生不断深化提高对道德享用价值的内心体验,在接受教育时就会更具主动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常常会让学生自己去列举、总结哪些是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事,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做自己认为该去做的事,才会从中获得一种享受感。
4.要注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坚持“个性”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与老师同等地位的特殊的主体。当今学生越来越有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也就越来越重要。在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过分强调了课本的重要性、老师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实坚持个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的正确关系的体现。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给思想上“松绑”,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起点。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得到教育。
总而言之,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这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就是要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这就是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觉进行思想转化,有了缺点要自尊、自重,遇到困难要自信、自强,犯了错误要自督、自制,日常生活要自立、自理。不能光凭规章制度和抽象的政治说教,必须有生动活泼、丰富多样、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而收到实效;而从学生来看,也只有在多种活动中才能提高认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感、磨练意志、锤炼性格,实行在教育者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