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支架矫正式教学策略下的高中生物新授课问题导学案模式探索,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导教”、“问题导学”等教学理念,加强教师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有效结合,克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脱节,重视学生知识建构过程,教学方法优化与组合,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增效减负效果。
[关键词]支架矫正式 问题导学 自主学习 增效减负
问题式学习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问题式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对问题的障碍、状态、资料等信息的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能使用各种策略来为自己解决问题服务。支架式教学是问题式学习的一种主要策略,它需要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高中生物新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课堂有效学习,从而建构清晰的知识脉络,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学习和有效合作者。笔者及课题组教师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载体,合力探索支架矫正式教学策略下的高中生物新授课问题导学案模式。
一、集体研讨,初搭支架
课题组教师先个人撰写问题导学案,然后集体研讨,就每个支架达成共识。
新授课问题导学案有“学习目标”、“相关知识链接”、“知识体系与探究”、“思维拓展”、“巩固反馈”等环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知识链接”体现与本课相关联知识的衔接与拓展;“知识体系与探究”、“思维拓展”强调在学生自主预习基础上,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又应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实际,以达成章节学习目标。“巩固反馈”是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检测反馈。
二、课例研讨,发现问题
课题组教师在厦门华侨、大同、湖滨等中学高二年段进行新授课问题导学案课例尝试。思明区四所高中校学生没有寄宿,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由于学生自主预习缺位,“问题导学案”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课题组教师将学生自主预习环节纳入课堂进行,将“知识体系与探究”、“思维拓展”、“巩固反馈”环节更改为“自主学习”、“自学反馈”、“拓展提升”、“学后检测”,并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例中展开研讨。课前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完成“相关知识链接”。教师以初中七年级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章节内容为核心,以填空、填表、填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有关的基础知识,检查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情。第一课时,教师纠正学生在“相关知识链接”中出现的共性错误,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自学反馈”环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设置了解、模仿、经历水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学反馈”中,教师设置理解、独立操作、认同水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提升学生自学预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第二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拓展提升”、“学后检测”环节。在“拓展提升”中,教师设置应用或领悟水平问题或习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预设高级学习问题情境,并通过“学后检测”达到灵活应用教材知识拓展迁移,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三、实践检验,日臻完善
课题组教师不断以课例为载体实践检验,使高中生物新授课的问题导学案模式日臻完善。笔者以《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为例,谈新授课问题导学案的生成与使用。
1.课前——教师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学生完成“相关知识链接”
课题组教师先个人撰写问题导学案,然后集体研讨。明确本课“相关知识链接”涉及动植物细胞区别、细胞膜流动性、细胞癌变、免疫调节、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培养等知识。教师根据学情设计成简答题、填空题、流程图等,学生课前完成。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学情,调整教学预设。
2.课中——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以“单克隆抗体”知识点为例,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设计成流程图,并引导学生思考①本实验特定抗原是什么?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什么?②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是什么?③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起,有几种融合方式?④整个制备过程两次筛选的目的?学生有针对性阅读书写,自学效果得到提高。
在“自学反馈”环节,教师设计①想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必须用单个B淋巴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的原因?②杂交瘤细胞经培养产生大量克隆抗体,那么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什么细胞?③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试剂的作用?等问题组织学生群学、展示、反馈,在“拓展提升”中,教师从高考真题入手,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课后——学生完成“学后检测”,教师回收,查看学生学习及留言情况,完成教学反思,集体研讨教后心得。
四、深入反思,点滴体会
新课改以来,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但如何落实到教学实际中,一直是教师困惑的难题。通过支架矫正式教学策略下的高中生物新授课问题导学案模式探索,教师的备课及授课方式发生较大的改变。备课中教师设计“相关知识链接”、“自主学习”环节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学情了然于心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更正教学预设,通过“自学反馈”、“拓展提升”、“学后检测”环节对同一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着眼于对概念、原理的多角度诠释。学生在有效问题的激发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反馈,学生的表现欲、学习热情得到激发,高层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先学后教”、“以学导教”、“问题导学”等教学理念得到落实。改变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让教学设计回归引领课堂教学的本源。教师授课与学生的预习、复习等环节有效的结合,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
实践中,我们也存在着问题设置不够严密,拓展、检测习题不够精选,教师课堂时间控制不够精准,导致问题导学案设计与教学实际稍脱节,这些问题将引领课题组教师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8
[2]百度百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http://baike.baidu.com/view/630921.htm
[3]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http://www.eol.cn/20020718/3061904_2.shtml
[4]《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http://news.hzau.edu.cn/showarticle.php?aid=5178
[5]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http://www.smjy.com.cn/dzts/2/article/Article1994.htm
[6]《问题教学法》.http://baike.baidu.com/view/628592.htm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大同中学)
[关键词]支架矫正式 问题导学 自主学习 增效减负
问题式学习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问题式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对问题的障碍、状态、资料等信息的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能使用各种策略来为自己解决问题服务。支架式教学是问题式学习的一种主要策略,它需要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高中生物新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课堂有效学习,从而建构清晰的知识脉络,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学习和有效合作者。笔者及课题组教师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载体,合力探索支架矫正式教学策略下的高中生物新授课问题导学案模式。
一、集体研讨,初搭支架
课题组教师先个人撰写问题导学案,然后集体研讨,就每个支架达成共识。
新授课问题导学案有“学习目标”、“相关知识链接”、“知识体系与探究”、“思维拓展”、“巩固反馈”等环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知识链接”体现与本课相关联知识的衔接与拓展;“知识体系与探究”、“思维拓展”强调在学生自主预习基础上,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又应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实际,以达成章节学习目标。“巩固反馈”是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检测反馈。
二、课例研讨,发现问题
课题组教师在厦门华侨、大同、湖滨等中学高二年段进行新授课问题导学案课例尝试。思明区四所高中校学生没有寄宿,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由于学生自主预习缺位,“问题导学案”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课题组教师将学生自主预习环节纳入课堂进行,将“知识体系与探究”、“思维拓展”、“巩固反馈”环节更改为“自主学习”、“自学反馈”、“拓展提升”、“学后检测”,并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例中展开研讨。课前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完成“相关知识链接”。教师以初中七年级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章节内容为核心,以填空、填表、填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有关的基础知识,检查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情。第一课时,教师纠正学生在“相关知识链接”中出现的共性错误,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自学反馈”环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设置了解、模仿、经历水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学反馈”中,教师设置理解、独立操作、认同水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提升学生自学预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第二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拓展提升”、“学后检测”环节。在“拓展提升”中,教师设置应用或领悟水平问题或习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预设高级学习问题情境,并通过“学后检测”达到灵活应用教材知识拓展迁移,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三、实践检验,日臻完善
课题组教师不断以课例为载体实践检验,使高中生物新授课的问题导学案模式日臻完善。笔者以《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为例,谈新授课问题导学案的生成与使用。
1.课前——教师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学生完成“相关知识链接”
课题组教师先个人撰写问题导学案,然后集体研讨。明确本课“相关知识链接”涉及动植物细胞区别、细胞膜流动性、细胞癌变、免疫调节、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培养等知识。教师根据学情设计成简答题、填空题、流程图等,学生课前完成。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学情,调整教学预设。
2.课中——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以“单克隆抗体”知识点为例,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设计成流程图,并引导学生思考①本实验特定抗原是什么?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什么?②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是什么?③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起,有几种融合方式?④整个制备过程两次筛选的目的?学生有针对性阅读书写,自学效果得到提高。
在“自学反馈”环节,教师设计①想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必须用单个B淋巴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的原因?②杂交瘤细胞经培养产生大量克隆抗体,那么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什么细胞?③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试剂的作用?等问题组织学生群学、展示、反馈,在“拓展提升”中,教师从高考真题入手,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课后——学生完成“学后检测”,教师回收,查看学生学习及留言情况,完成教学反思,集体研讨教后心得。
四、深入反思,点滴体会
新课改以来,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但如何落实到教学实际中,一直是教师困惑的难题。通过支架矫正式教学策略下的高中生物新授课问题导学案模式探索,教师的备课及授课方式发生较大的改变。备课中教师设计“相关知识链接”、“自主学习”环节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学情了然于心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更正教学预设,通过“自学反馈”、“拓展提升”、“学后检测”环节对同一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着眼于对概念、原理的多角度诠释。学生在有效问题的激发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反馈,学生的表现欲、学习热情得到激发,高层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先学后教”、“以学导教”、“问题导学”等教学理念得到落实。改变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让教学设计回归引领课堂教学的本源。教师授课与学生的预习、复习等环节有效的结合,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
实践中,我们也存在着问题设置不够严密,拓展、检测习题不够精选,教师课堂时间控制不够精准,导致问题导学案设计与教学实际稍脱节,这些问题将引领课题组教师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8
[2]百度百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http://baike.baidu.com/view/630921.htm
[3]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http://www.eol.cn/20020718/3061904_2.shtml
[4]《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http://news.hzau.edu.cn/showarticle.php?aid=5178
[5]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http://www.smjy.com.cn/dzts/2/article/Article1994.htm
[6]《问题教学法》.http://baike.baidu.com/view/628592.htm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大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