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在他的《技术哲学讲演录》中曾严厉地批评我们的思想形态极度贫瘠:“中国人基本上都是技术乐观主义者,都认为技术是好东西,因为多少年来我们对技术没有基本的反思。”话虽然严厉,但说中了问题的要害。而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在学生时代,我们的课程、特别是技术课程中,没有包含对技术的反思这一内容。在美国,K12课程中就开始培养学生对技术进行反思。在2061计划针对K12课程的《科学素养的导航图》中,技术部分里就明确将“技术中的问题”独立列为一节,里面充满了对技术的反思。虽然在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写明要求学生“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但在真正的教学中,却不知道该如何“辩证地认识”,对技术的反思更是无从下手了。
其实,要说对技术进行反思,既难也容易。说难,是因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就在讲技术,就存在于技术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已经习惯了靠技术去解决问题,已经深陷技术的思维模式之中,用技术的思维去反思技术,很难得出什么结论。要说容易,我们只需要跳出技术,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方式,从更广阔的人文视角看技术,就能看到技术存在的问题。
以人文视角看技术,其实再简单不过。当我们应用一种技术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反过来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丢失了什么?
法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雅克·埃吕尔曾说过:所有技术进步都有代价,当技术进步一方面增加了什么东西,另一方面它必然减少一些东西。技术进步造就了一些价值,这些价值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同时也破坏了一些同样重要的价值。简单说,就是当我们应用一种技术时,在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我们必定丢失了什么。埃吕尔曾经举例说: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通过数字图书馆等技术手段在一个下午浏览完整个图书馆的藏书,但我们只获得了一些片段、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数字化技术造成了我们无法彻底、仔细、深刻地阅读。当我们用技术提升了阅读量的时候,我们却丢失了对文化的理解深度。
吴国盛教授在《技术哲学讲演录》中列举了PowerPoint的例子:不要以为PowerPoint是一个讲演工具,它改变了我们讲和听的方式。PowerPoint的使用让“看”代替了“听”,用“演示”代替了“讲演”。有了PowerPoint以后,变成了讲演者读,大家来听,使讲演丢失了“现场性”。所以PowerPoint的使用要看场合、看讲演内容、听众对象。如果单纯用它来代替讲演,就是一个极大的失误。
在信息技术课里,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丢失了什么”。当我们沉浸于从网上获取的海量信息时,我们正在丢失对信息的判断力和免疫力;当我们通过网络更快、更多地欣赏到大量免费的文艺作品时,我们正在丢失掉获得这些作品的合法性,从而使网络知识产权问题更加突出;当我们更多地享受着QQ等远程虚拟交流方式的便捷时,我们正在丢失面对面时那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交流……
“我们丢失了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难道不是充满了辩证色彩吗?如果我们能在使用每种技术的时候,问问自己,我们在发挥这种技术优势的同时丢失了什么,那么我们才算是真正了解了这种技术。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技术的反思习惯,我们责无旁贷。对技术的反思,就从问问丢失了什么开始吧!
其实,要说对技术进行反思,既难也容易。说难,是因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就在讲技术,就存在于技术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已经习惯了靠技术去解决问题,已经深陷技术的思维模式之中,用技术的思维去反思技术,很难得出什么结论。要说容易,我们只需要跳出技术,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方式,从更广阔的人文视角看技术,就能看到技术存在的问题。
以人文视角看技术,其实再简单不过。当我们应用一种技术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反过来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丢失了什么?
法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雅克·埃吕尔曾说过:所有技术进步都有代价,当技术进步一方面增加了什么东西,另一方面它必然减少一些东西。技术进步造就了一些价值,这些价值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同时也破坏了一些同样重要的价值。简单说,就是当我们应用一种技术时,在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我们必定丢失了什么。埃吕尔曾经举例说: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通过数字图书馆等技术手段在一个下午浏览完整个图书馆的藏书,但我们只获得了一些片段、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数字化技术造成了我们无法彻底、仔细、深刻地阅读。当我们用技术提升了阅读量的时候,我们却丢失了对文化的理解深度。
吴国盛教授在《技术哲学讲演录》中列举了PowerPoint的例子:不要以为PowerPoint是一个讲演工具,它改变了我们讲和听的方式。PowerPoint的使用让“看”代替了“听”,用“演示”代替了“讲演”。有了PowerPoint以后,变成了讲演者读,大家来听,使讲演丢失了“现场性”。所以PowerPoint的使用要看场合、看讲演内容、听众对象。如果单纯用它来代替讲演,就是一个极大的失误。
在信息技术课里,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丢失了什么”。当我们沉浸于从网上获取的海量信息时,我们正在丢失对信息的判断力和免疫力;当我们通过网络更快、更多地欣赏到大量免费的文艺作品时,我们正在丢失掉获得这些作品的合法性,从而使网络知识产权问题更加突出;当我们更多地享受着QQ等远程虚拟交流方式的便捷时,我们正在丢失面对面时那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交流……
“我们丢失了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难道不是充满了辩证色彩吗?如果我们能在使用每种技术的时候,问问自己,我们在发挥这种技术优势的同时丢失了什么,那么我们才算是真正了解了这种技术。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技术的反思习惯,我们责无旁贷。对技术的反思,就从问问丢失了什么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