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分析,以达到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歌唱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训练;方法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歌唱产生兴趣作为现阶段音乐教师面临的教学难点之一。近年来,新的课程标准呼唤音乐真正走进每一位孩子们心中,让孩子们成为主动学习音乐的主人。文章就如何高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行分析,从歌唱教学为切入点,对歌曲的选取、情境设置等提出几点见解。
一、小学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内在驱动力,是密切音乐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逐渐感受到音乐的价值,并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但是从现阶段小学歌唱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形势并不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感受、缺乏对学习兴趣的正确认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事实上,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否主动学习起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兴趣,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心认知规律,灵活使用多种形式教育资源,应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注重歌唱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呼吸方面
歌唱教学中学生能不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把歌曲演唱出来,跟正确的呼吸有着重要的关系。呼吸作为小学生学習歌唱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小学生的发声器官与成年人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分,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选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呼吸训练方案。在吸气时,要求学生端正肢体,借助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吸气的感觉,在训练慢吸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如同“闻花”一般,使用鼻子吸气时配合嘴巴慢慢吸入,感受气息自下向上逐渐进入到腹部,并尽最大努力维持吸气状态。在训练快吸时,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被人“吓一跳”的场景,在反复的练习中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横膈膜肌肉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不可以提肩。在呼气时,鼓励学生设想此刻正在吹蜡烛,但要求不能吹熄,要求气息平稳缓慢,持续不断慢慢地吹,提醒学生在吹气过程中控制气息,缓缓地吹。借助此种训练,学生有效掌握歌唱呼气、吸气的方法,为歌唱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发声方面
发声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发声训练作为歌唱教学中基础环节,是为歌唱教学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教师除了需要为学生讲解歌唱发声技巧与方法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发声训练。单一练声曲导致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往往达不到练声的效果,基于此问题,教师就要在如何引导学生趣味发声上下功夫了。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与音域范围,由易到难,设计适合该阶段学生的练声曲,如低年级多模仿动物的叫声,高年级可以练习简单的和声等,为学生量身定制符合发发声特点的发声练习曲,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更为以后的歌唱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咬字、吐字方面
语言对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与能力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唱歌时发声口型不准确,咬字不清晰或是吐字很混乱,带方言口音,此类问题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在唱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了解歌曲的创造背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指导,使学生既能够咬字清晰吐字清楚,又能够饱满的表达出自我情感。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故事,鼓励学生参与朗诵比赛等,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咬字能力。在趣味性的训练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缺点,纠正学生不良语言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歌唱能力。
三、合理选取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依据学生年龄认知能力选取歌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活动,学生借助学习歌唱能够熏陶心灵、启发创新思维、提升审美情趣的同时,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具有帮助。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不同阶段选取适宜的歌曲,这也是提升课程教育有效性的物质保障。在学生学习成长期间,每一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学习兴趣、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歌曲应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备浓厚趣味性,积极向上、旋律优美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师在教学《歌声与微笑》这一歌曲时,歌曲自身轻松活泼,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充分展现学生的可爱纯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与喜爱。
(二)贴近现实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歌曲与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以《小朋友爱祖国》为例,歌词中描绘出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场景。歌曲旋律十分轻松上口,不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还激发学生了爱国情怀,更进一步突显出教育价值。再如:在歌唱《青春舞曲》这一歌时,歌曲旋律轻快,歌词朗朗上口,描述了新疆维吾尔族的孩子们自由嬉戏、载歌载舞、珍惜光阴的场景,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
四、启发发散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之所以能够具备如此强大的魅力,不但在于音乐创造者赋予歌曲、乐曲生命,还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源源不断的发挥创新能力。在音乐课堂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不断创新思维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具有生生不息的学习动力。过去我们喜欢以填鸭式的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课堂上就教会课本上的歌曲就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气氛严肃,学生也没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你给他多大的舞台,他就还你多大的精彩。我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的时候,在教会歌曲的前提下还会要求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春天,然后用画笔把他们眼中的春天描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能感受到歌曲中春天的美,还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的各种姿态,孩子们的画的春天有的是连绵细雨,有的是百花齐放,有的是农民伯伯在耕种,小草长出新芽……,虽然他们的画工粗糙,但是这都是他们眼中的独特的春天……在这样的歌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音乐的领域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课堂魅力呈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程教育中的关键构成,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学生的歌唱实际能力,利用多种先进科学的教育技术,配合专业的歌唱训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心中,把学生培养成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的教学充满魅力,使得音乐这门艺术课程永远保持勃勃生机,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梦洁.小学歌唱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究[J].黄河之声,2017,15:51-52.
[2]蔡梦,苏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0).
[3]张怡.今天,我要教学生什么?——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J].戏剧之家,2016(08).
[4]刘晓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5(24) .
【关键词】歌唱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训练;方法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歌唱产生兴趣作为现阶段音乐教师面临的教学难点之一。近年来,新的课程标准呼唤音乐真正走进每一位孩子们心中,让孩子们成为主动学习音乐的主人。文章就如何高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行分析,从歌唱教学为切入点,对歌曲的选取、情境设置等提出几点见解。
一、小学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内在驱动力,是密切音乐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逐渐感受到音乐的价值,并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但是从现阶段小学歌唱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形势并不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感受、缺乏对学习兴趣的正确认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事实上,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否主动学习起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兴趣,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心认知规律,灵活使用多种形式教育资源,应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注重歌唱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呼吸方面
歌唱教学中学生能不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把歌曲演唱出来,跟正确的呼吸有着重要的关系。呼吸作为小学生学習歌唱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小学生的发声器官与成年人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分,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选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呼吸训练方案。在吸气时,要求学生端正肢体,借助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吸气的感觉,在训练慢吸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如同“闻花”一般,使用鼻子吸气时配合嘴巴慢慢吸入,感受气息自下向上逐渐进入到腹部,并尽最大努力维持吸气状态。在训练快吸时,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被人“吓一跳”的场景,在反复的练习中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横膈膜肌肉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不可以提肩。在呼气时,鼓励学生设想此刻正在吹蜡烛,但要求不能吹熄,要求气息平稳缓慢,持续不断慢慢地吹,提醒学生在吹气过程中控制气息,缓缓地吹。借助此种训练,学生有效掌握歌唱呼气、吸气的方法,为歌唱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发声方面
发声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发声训练作为歌唱教学中基础环节,是为歌唱教学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教师除了需要为学生讲解歌唱发声技巧与方法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发声训练。单一练声曲导致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往往达不到练声的效果,基于此问题,教师就要在如何引导学生趣味发声上下功夫了。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与音域范围,由易到难,设计适合该阶段学生的练声曲,如低年级多模仿动物的叫声,高年级可以练习简单的和声等,为学生量身定制符合发发声特点的发声练习曲,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更为以后的歌唱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咬字、吐字方面
语言对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与能力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唱歌时发声口型不准确,咬字不清晰或是吐字很混乱,带方言口音,此类问题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在唱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了解歌曲的创造背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指导,使学生既能够咬字清晰吐字清楚,又能够饱满的表达出自我情感。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故事,鼓励学生参与朗诵比赛等,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咬字能力。在趣味性的训练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缺点,纠正学生不良语言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歌唱能力。
三、合理选取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依据学生年龄认知能力选取歌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活动,学生借助学习歌唱能够熏陶心灵、启发创新思维、提升审美情趣的同时,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具有帮助。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不同阶段选取适宜的歌曲,这也是提升课程教育有效性的物质保障。在学生学习成长期间,每一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学习兴趣、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歌曲应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备浓厚趣味性,积极向上、旋律优美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师在教学《歌声与微笑》这一歌曲时,歌曲自身轻松活泼,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充分展现学生的可爱纯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与喜爱。
(二)贴近现实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歌曲与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以《小朋友爱祖国》为例,歌词中描绘出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场景。歌曲旋律十分轻松上口,不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还激发学生了爱国情怀,更进一步突显出教育价值。再如:在歌唱《青春舞曲》这一歌时,歌曲旋律轻快,歌词朗朗上口,描述了新疆维吾尔族的孩子们自由嬉戏、载歌载舞、珍惜光阴的场景,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
四、启发发散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之所以能够具备如此强大的魅力,不但在于音乐创造者赋予歌曲、乐曲生命,还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源源不断的发挥创新能力。在音乐课堂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不断创新思维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具有生生不息的学习动力。过去我们喜欢以填鸭式的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课堂上就教会课本上的歌曲就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气氛严肃,学生也没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你给他多大的舞台,他就还你多大的精彩。我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的时候,在教会歌曲的前提下还会要求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春天,然后用画笔把他们眼中的春天描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能感受到歌曲中春天的美,还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的各种姿态,孩子们的画的春天有的是连绵细雨,有的是百花齐放,有的是农民伯伯在耕种,小草长出新芽……,虽然他们的画工粗糙,但是这都是他们眼中的独特的春天……在这样的歌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音乐的领域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课堂魅力呈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程教育中的关键构成,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学生的歌唱实际能力,利用多种先进科学的教育技术,配合专业的歌唱训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心中,把学生培养成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的教学充满魅力,使得音乐这门艺术课程永远保持勃勃生机,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梦洁.小学歌唱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究[J].黄河之声,2017,15:51-52.
[2]蔡梦,苏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0).
[3]张怡.今天,我要教学生什么?——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J].戏剧之家,2016(08).
[4]刘晓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