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品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思维;情境;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人的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愈加重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与提高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唯有这样,才能陶冶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灵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真实情况,精心设计合理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案,以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为教学目标。这样,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固有的枷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走近知识殿堂。充分利用教学设施能够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法、反思教学法、翻转课堂等都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小康社会构建意义”时,就抛弃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反思教学法,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康社会构建与自身的练习,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以自身为出发点,思考与父辈们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体会他们在现如今的美好生活背后付出的艰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自我代入,感知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与价值,并深度了解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 创设真实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情境教学法走进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探讨、自我思考等,引导学生去解决现实问题,并从学生的回答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动机与思维模式,适时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讨论网络热议话题——“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邀请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观看与切身体会的过程中,思考各类现象的原因,并就对社会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探究,自我反思。这样清晰直观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愿意为构建和谐社会付诸自己的努力。实践证明,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我思考与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接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链接生活教学,创新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多寄托于良好的生活环境,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基础,德育在于生活,只有切身体会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与结果,学生才能逐渐完善自身的认知思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普及,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核心素养逐渐被视为教学目标。古板固有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也对教师新颖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束缚,因此,教师要勇于挣脱枷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兴趣所在,导入实际生活,制定生活化的教学方案,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最新的热点新闻与时事,精心设计探讨会与辩论会,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例如,在分析“见到老人在马路上摔倒,扶与不扶”时,引导学生使用热情与行动去改变身边的不良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乘坐网约车时的安全意识”也可以运用来普及一些安全意识,并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我等。合理化地借助网络学习资源,了解身边事、国事与天下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是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的,而且能够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得到强化。要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累,就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加以强化。充分利用学科的实践性,活跃学生的道德法治思维,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素养的提升,创设合理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症下药。在平时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去形成严谨的思考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时,教师可以开展辩论实践活动,激励学生们踊跃参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要求学生:
①根據自身的见解,自主选择成为队伍的成员,并民主推选出各个队伍的队长;
②学生自己查阅并搜集相应的辩论材料,用来帮助自己在课堂上有条理地进行辩解;
③制定合理的辩论规则;
④坚定自身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赛;
⑤最后,从双方辩论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完善自我科学认知。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探索、创新、实践。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7(7).
[2]单盈盈.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3]陶健.浅议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2016(9).
作者简介:谷士豪,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思维;情境;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人的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愈加重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与提高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唯有这样,才能陶冶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灵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真实情况,精心设计合理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案,以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为教学目标。这样,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固有的枷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走近知识殿堂。充分利用教学设施能够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法、反思教学法、翻转课堂等都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小康社会构建意义”时,就抛弃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反思教学法,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康社会构建与自身的练习,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以自身为出发点,思考与父辈们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体会他们在现如今的美好生活背后付出的艰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自我代入,感知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与价值,并深度了解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 创设真实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情境教学法走进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探讨、自我思考等,引导学生去解决现实问题,并从学生的回答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动机与思维模式,适时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讨论网络热议话题——“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邀请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观看与切身体会的过程中,思考各类现象的原因,并就对社会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探究,自我反思。这样清晰直观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愿意为构建和谐社会付诸自己的努力。实践证明,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我思考与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接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链接生活教学,创新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多寄托于良好的生活环境,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基础,德育在于生活,只有切身体会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与结果,学生才能逐渐完善自身的认知思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普及,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核心素养逐渐被视为教学目标。古板固有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也对教师新颖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束缚,因此,教师要勇于挣脱枷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兴趣所在,导入实际生活,制定生活化的教学方案,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最新的热点新闻与时事,精心设计探讨会与辩论会,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例如,在分析“见到老人在马路上摔倒,扶与不扶”时,引导学生使用热情与行动去改变身边的不良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乘坐网约车时的安全意识”也可以运用来普及一些安全意识,并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我等。合理化地借助网络学习资源,了解身边事、国事与天下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是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的,而且能够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得到强化。要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累,就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加以强化。充分利用学科的实践性,活跃学生的道德法治思维,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素养的提升,创设合理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症下药。在平时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去形成严谨的思考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时,教师可以开展辩论实践活动,激励学生们踊跃参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要求学生:
①根據自身的见解,自主选择成为队伍的成员,并民主推选出各个队伍的队长;
②学生自己查阅并搜集相应的辩论材料,用来帮助自己在课堂上有条理地进行辩解;
③制定合理的辩论规则;
④坚定自身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赛;
⑤最后,从双方辩论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完善自我科学认知。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探索、创新、实践。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7(7).
[2]单盈盈.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3]陶健.浅议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2016(9).
作者简介:谷士豪,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