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鉴赏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从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转变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美术鉴赏视野等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培养 鉴赏能力
美术鉴赏是一项高尚的精神活动,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积极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策。
一、妙法激趣,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迸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美术教师更是不言而喻。如果能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无疑会给美术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愉悦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在《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导入中首先学生看大量的作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美术教师应注意发挥其他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组织学生观看美术作品的幻灯片、录像等;在学校的专用美术橱窗内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作;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会等;举办各种讲座,结合作品讲些画家的生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高尚、美好的情操。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要善于把学生的情感、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让学生悦目、赏心、怡神,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行探究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提供必要的方法,绝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过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新课程理念强调“启”和“导”。学生经过了探究过程,必然要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演绎的提升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研讨等方法,指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结论。例如:在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讲到《蒙娜丽莎》、《维纳斯》、《向日葵》等一些高中学生已经了解的作品时,不是象以往欣赏课一样评述作品的美感,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推出每组代表,回答“蒙娜丽莎的笑神秘在什么地方,你觉的美吗?”“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名气大于完整的维纳斯?”“你喜欢凡高吗?”等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起来了。合作使学生们意识到一个团队就象美丽的拼图,缺了谁都不完整。使比较独立的高中生渐渐融入了集体。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着学生去鉴赏百幅画,不如教会学生鉴赏一类画。给学生传授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是全面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对中国画的欣赏,我们通过对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品味,就能够分辨出不同形式中国画的风格区别,知道什么是工笔,什么是写意,懂得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表现形式,掌握中国画题款的技巧,知道书法在中国画技法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水到渠成地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工具、特制毛笔、宣纸和绢以及有关中国画的画料和技巧等常识。比如欣赏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成为欣赏对象时,我们不仅介绍美术作品充满艺术家辛勤创作的成果,更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集中、概括,然后进行美术创作的结果,引导学生集中精神、细致观察,欣赏画家是如何采用手卷的形式,利用树木、行人、小桥、房屋、驼队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并在不同阶段也重复螺旋式地交换画面的位置,从中领略名家精巧的构思和艺术布局,领略中华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如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而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相反,作品中没有具体的某种形象,只是由一些色块、线条等绘画语言所组成。必须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来欣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在美术作品所提供的欣赏条件中注意引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地深入地把握美术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不要把他们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拓宽学生鉴赏视野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说过:“当科学被应用到技术领域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革命。”如果脱离科学技术的作用,美术只能是缓慢发展的,科技与美术之间没有鸿沟,科技与美术相得益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在不断揭开美术发展史的新篇章。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比如,在学习鉴赏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介绍几千年的中国建筑文化符号——斗拱时,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衬托出深远、雄浑的屋檐,体现出建筑雄强而壮丽的风姿,与古希腊的柱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建筑语言的功能与原理:斗拱在力学上将单点支撑变成了多点支撑,斗拱将梁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保证了建筑结构上的安全。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美术鉴赏视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美术素养、培养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参考文献:
[1]兰万红.怎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魅力中国.2011.07.
[2]科学素养的设计:21世纪科学教育书系.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课改 培养 鉴赏能力
美术鉴赏是一项高尚的精神活动,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积极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策。
一、妙法激趣,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迸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美术教师更是不言而喻。如果能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无疑会给美术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愉悦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在《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导入中首先学生看大量的作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美术教师应注意发挥其他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组织学生观看美术作品的幻灯片、录像等;在学校的专用美术橱窗内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作;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会等;举办各种讲座,结合作品讲些画家的生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高尚、美好的情操。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要善于把学生的情感、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让学生悦目、赏心、怡神,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行探究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提供必要的方法,绝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过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新课程理念强调“启”和“导”。学生经过了探究过程,必然要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演绎的提升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研讨等方法,指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结论。例如:在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讲到《蒙娜丽莎》、《维纳斯》、《向日葵》等一些高中学生已经了解的作品时,不是象以往欣赏课一样评述作品的美感,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推出每组代表,回答“蒙娜丽莎的笑神秘在什么地方,你觉的美吗?”“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名气大于完整的维纳斯?”“你喜欢凡高吗?”等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起来了。合作使学生们意识到一个团队就象美丽的拼图,缺了谁都不完整。使比较独立的高中生渐渐融入了集体。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着学生去鉴赏百幅画,不如教会学生鉴赏一类画。给学生传授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是全面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对中国画的欣赏,我们通过对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品味,就能够分辨出不同形式中国画的风格区别,知道什么是工笔,什么是写意,懂得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表现形式,掌握中国画题款的技巧,知道书法在中国画技法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水到渠成地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工具、特制毛笔、宣纸和绢以及有关中国画的画料和技巧等常识。比如欣赏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成为欣赏对象时,我们不仅介绍美术作品充满艺术家辛勤创作的成果,更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集中、概括,然后进行美术创作的结果,引导学生集中精神、细致观察,欣赏画家是如何采用手卷的形式,利用树木、行人、小桥、房屋、驼队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并在不同阶段也重复螺旋式地交换画面的位置,从中领略名家精巧的构思和艺术布局,领略中华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如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而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相反,作品中没有具体的某种形象,只是由一些色块、线条等绘画语言所组成。必须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来欣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在美术作品所提供的欣赏条件中注意引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地深入地把握美术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不要把他们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拓宽学生鉴赏视野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说过:“当科学被应用到技术领域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革命。”如果脱离科学技术的作用,美术只能是缓慢发展的,科技与美术之间没有鸿沟,科技与美术相得益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在不断揭开美术发展史的新篇章。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比如,在学习鉴赏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介绍几千年的中国建筑文化符号——斗拱时,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衬托出深远、雄浑的屋檐,体现出建筑雄强而壮丽的风姿,与古希腊的柱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建筑语言的功能与原理:斗拱在力学上将单点支撑变成了多点支撑,斗拱将梁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保证了建筑结构上的安全。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美术鉴赏视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美术素养、培养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参考文献:
[1]兰万红.怎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魅力中国.2011.07.
[2]科学素养的设计:21世纪科学教育书系.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