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的教育事业正在经历着不断的革新,传统的数学教育方法俨然已经严重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脱轨,注重对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自主能力,我国整体教育水平都会因此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小学教育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自学能力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数学知识丰富且迷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通过自我的不断探寻和学习,往往能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相应的,学生也会因为自主学习更加自由且效率较高,逐渐明白自主学习的优越性,这方面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伴随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思想的深入执行,小学教师也应该逐渐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在一旁辅以指导作用。而为了保证学生能做课堂的主人,除了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抛开自己的胆小怯懦踊跃发言之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课堂,让学生自学数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例如《简便计算》这一课,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来讲学生自学的效率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好的多。例如:(8 40)×80这类习题,教师可以在一开始不将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这类结果,自主去尝试各种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开始拿到这道题时,第一反应肯定是用48×80,尽管对四年级学生来讲这种数学题的难度对他们并不能形成什么阻碍,但是当他们发现可以利用8×80 40×80这种方式口算就能得出结果时,在学生心底对于简便、神奇的数学计算方法有很大的兴趣,对数学整体的兴趣也会提升很多。而这种学生自己通过做题的方式得出了验证了新学习的知识,学生也会逐渐意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的自主学习也会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二、确保小学数学能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应该尽量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具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出来。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在各个方面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因而小学生对于自己身处的一些环境都会保持着极其浓烈的兴趣,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兴趣,就能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五个棒棒糖,学生利用这五个糖果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桌上一共放了五个糖果,某同学拿走两个还剩几个?根据这些简单的小问题,保证学生认真学习好1~5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因为有糖果的引导,学生几个人自主的讨论,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也会被大程度的激发,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或者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不能只是照着课本内容念给学生听,有条件可以带学生走出操场,观察教学楼是如何组成的、观察操场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由教师引导着对周围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的观察,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后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这些方面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观察的好习惯,为学生后期学习培养出较为科学的学习习惯,学生后期的学习过程自然会变得比较轻松。
三、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前几年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推行的“减负”运动,减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压力,也保证了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学习生活。但“减负”并不是指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不给学生任何的任务和压力,实践证明,教师还是应该适当地留给学生一定的课后任务,课堂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加上小学时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在后来要经历的种种比起来,要轻松很多,这个时段,是学生培养各种学习习惯最好的时节。
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意义就是跟学生讲解各个角之间的区别、表现形式。但“角”是小学二年级新引入的一个知识领域,学生在此之前,可能会在实际生活中见过它的应用,但对它不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而,在这一课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规定学生在“角”这一课有充分的预习,在课前通过与父母合作,完成对课本内容初步理解,这样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会出现无论怎么讲学生还是不懂“角”这个抽象概念的现象,同时,学生也会有自主预习的意识,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这将是学生时代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在《因数与倍数》这类较难的课程学习中,教师除了要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对“因数”、“倍数”概念、用法初步有一个了解,还要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对因数倍数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的讲解,做大量的课后习题,确保学生能够较为熟悉的运用因数、倍数,完成对这部分相对较难的知识的掌握。
无论是对课堂内容的预习,还是每学完一课之后及时对课堂内容复习、熟悉,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小学时期,学生在各方面的习惯还未形成一个定性,虽说学习是依靠本人在各方面的自觉性,但教师在身后推一把对于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课堂、课后任务,确保学生能够依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相关的学习工作。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
数学是一个注重过程和现实应用的学科,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如果一个数学教师在一整节课堂里仅仅是讲解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那课堂效果势必不会令人满意,学生也基本只能从中学习一些生涩的文本知识,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坎坷。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容进行到一些必要环节,就可以抛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通常就会接触到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和解答。小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刚刚接触应用题的小学生,会出现看不懂题目的窘境,这对学生自信心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在课堂内容进行过程中加入适当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课过程可以向学生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一辆货车能够装运3吨货物,用7辆这种规模的卡车,运输三次,一共能运送多少吨货物?”随着这类问题的抛出,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明确最终有多少货物会被成功运送,这也是在逐步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学生平时于课堂上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各类学习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结束语
对小学生来讲,小学数学是锻炼自己思维模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排除部分对数学从一开始就保持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没有特别大的感情,毕竟与其他学科比起来,它的部分内容是有些抽象并且难以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利用一系列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自主学习就具备了传统教学不存在的许多优越性,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自己获取知识,内心因此而获得的成就感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因此,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教育,2017(2):00053-00053.
[2]李书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5(2):172-172.
[3]白秀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6):171-171.
[4]扎西卓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251-251.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小学教育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自学能力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数学知识丰富且迷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通过自我的不断探寻和学习,往往能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相应的,学生也会因为自主学习更加自由且效率较高,逐渐明白自主学习的优越性,这方面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伴随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思想的深入执行,小学教师也应该逐渐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在一旁辅以指导作用。而为了保证学生能做课堂的主人,除了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抛开自己的胆小怯懦踊跃发言之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课堂,让学生自学数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例如《简便计算》这一课,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来讲学生自学的效率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好的多。例如:(8 40)×80这类习题,教师可以在一开始不将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这类结果,自主去尝试各种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开始拿到这道题时,第一反应肯定是用48×80,尽管对四年级学生来讲这种数学题的难度对他们并不能形成什么阻碍,但是当他们发现可以利用8×80 40×80这种方式口算就能得出结果时,在学生心底对于简便、神奇的数学计算方法有很大的兴趣,对数学整体的兴趣也会提升很多。而这种学生自己通过做题的方式得出了验证了新学习的知识,学生也会逐渐意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的自主学习也会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二、确保小学数学能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应该尽量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具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出来。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在各个方面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因而小学生对于自己身处的一些环境都会保持着极其浓烈的兴趣,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兴趣,就能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五个棒棒糖,学生利用这五个糖果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桌上一共放了五个糖果,某同学拿走两个还剩几个?根据这些简单的小问题,保证学生认真学习好1~5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因为有糖果的引导,学生几个人自主的讨论,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也会被大程度的激发,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或者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不能只是照着课本内容念给学生听,有条件可以带学生走出操场,观察教学楼是如何组成的、观察操场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由教师引导着对周围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的观察,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后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这些方面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观察的好习惯,为学生后期学习培养出较为科学的学习习惯,学生后期的学习过程自然会变得比较轻松。
三、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前几年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推行的“减负”运动,减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压力,也保证了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学习生活。但“减负”并不是指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不给学生任何的任务和压力,实践证明,教师还是应该适当地留给学生一定的课后任务,课堂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加上小学时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在后来要经历的种种比起来,要轻松很多,这个时段,是学生培养各种学习习惯最好的时节。
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意义就是跟学生讲解各个角之间的区别、表现形式。但“角”是小学二年级新引入的一个知识领域,学生在此之前,可能会在实际生活中见过它的应用,但对它不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而,在这一课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规定学生在“角”这一课有充分的预习,在课前通过与父母合作,完成对课本内容初步理解,这样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会出现无论怎么讲学生还是不懂“角”这个抽象概念的现象,同时,学生也会有自主预习的意识,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这将是学生时代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在《因数与倍数》这类较难的课程学习中,教师除了要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对“因数”、“倍数”概念、用法初步有一个了解,还要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对因数倍数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的讲解,做大量的课后习题,确保学生能够较为熟悉的运用因数、倍数,完成对这部分相对较难的知识的掌握。
无论是对课堂内容的预习,还是每学完一课之后及时对课堂内容复习、熟悉,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小学时期,学生在各方面的习惯还未形成一个定性,虽说学习是依靠本人在各方面的自觉性,但教师在身后推一把对于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课堂、课后任务,确保学生能够依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相关的学习工作。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
数学是一个注重过程和现实应用的学科,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如果一个数学教师在一整节课堂里仅仅是讲解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那课堂效果势必不会令人满意,学生也基本只能从中学习一些生涩的文本知识,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坎坷。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容进行到一些必要环节,就可以抛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通常就会接触到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和解答。小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刚刚接触应用题的小学生,会出现看不懂题目的窘境,这对学生自信心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在课堂内容进行过程中加入适当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课过程可以向学生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一辆货车能够装运3吨货物,用7辆这种规模的卡车,运输三次,一共能运送多少吨货物?”随着这类问题的抛出,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明确最终有多少货物会被成功运送,这也是在逐步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学生平时于课堂上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各类学习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结束语
对小学生来讲,小学数学是锻炼自己思维模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排除部分对数学从一开始就保持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没有特别大的感情,毕竟与其他学科比起来,它的部分内容是有些抽象并且难以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利用一系列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自主学习就具备了传统教学不存在的许多优越性,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自己获取知识,内心因此而获得的成就感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因此,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教育,2017(2):00053-00053.
[2]李书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5(2):172-172.
[3]白秀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6):171-171.
[4]扎西卓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2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