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31421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健美操是高校体育中的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大学生首选的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之一,健美操不仅具有娱乐性、观赏性以及健身性的特点,而且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高效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着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高校 健美操 教学模式 创新
  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迎接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发挥体育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社会环境。在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围绕创新的特征,把创新教育的目标作为培养具有现代知识,又具有体魄健美、品德高尚以及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教学目标的创新
  在高等院校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健美操教学指导思想,树立健美操教学目标,健美操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对健美操的爱好兴趣,并掌握健美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并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比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健美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于学习能力强,并且能够自行编创体操、舞蹈的学生可以培养专业的健美操运动员,鼓励学生考健美操等级;对于学习能力强,但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满足他们的欲望,并从健美操学习中找到自信,从而实现人生价值;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差,但是对健美操具有很大的兴趣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具有学会比较比较简单的动作,并让他们在健美操学习中放松自己,找到娱乐即可[1]。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学生作为整体活动的主体,健美操教师应该注意教与学之间互动,只有互动教学才能促进健美操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并且通过教学互动也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健美操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下开展。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创造开放、民主、舒畅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并且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从而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提供有利的帮助。在进行创编体操以及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赞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的养成以及心理特点等,采取不同的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健美操教学的目的。在健美操的初级学习阶段应该加强对健美操基础知识的积累,以教师为主导作用,通过进行向学生传授健美操的技术特点和锻炼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教学时,首先应该处理好健美操教学任务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并重点突出健美操运动的特点,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对健美操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健美操基础和健美操技术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创编舞蹈以及健美操等,并且当学生掌握创编健美操的方法之后,并对健美操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从而促进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并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
  健美操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和检查教与学,是教学各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主,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对象就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健美操教学体系的评价主要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掌握健美操的知识和熟练程度,缺乏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评价。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健美操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对学生心身素质以及社会素质等多方向的评价,并且应该将教学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的结果有机的结合,在评价的创新方法中应该注意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合[3]。在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评价一名学生不仅应该从健美操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的熟练程度,还应该从学生自编能力和自创能力以及应对能力进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总结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培养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学生形成终生锻炼的习惯,推动健美操事业的发展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绍宁,韦超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6):152-153.
  [2] 陈玲.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3):124-125.
  [3] 宋丽丹.论高校健美操普修课教学模式创[J].新内江科技.2006.27(6):62-63.
其他文献
影响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及改进对策窦晓宁  据一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身体形态发展水平和速度、力量素质与十年前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耐力素質、柔韧性素质呈停滞和下降趋势,肺活量有所下降,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例增长较快,近视率居高不下。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饮食结构、条件变化等,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力劳动减少,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却是主要原因。为此,我们随机对
期刊
一、前言  终身体育思想源于现代教育中的终身教育理论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体育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在80年代中期,终身体育思想被引入我国,立即受到国内体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终身体育思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思想上指导人们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把参加体育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对他们的调查,了解当今大学生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找出培养大
期刊
一、为什么要让体育在音乐的旋律下散步  心理学家分析:人体在音乐伴奏下运动时,大脑左半球得到积极性休息,改善大脑的供氧能力,提高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化速度,延缓生理、心理疲劳的过早到来。音乐以其特有的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主体的联想,激发感情。在体育与音乐之间进行学科交叉渗透,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自觉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快乐的体育中强身健体。  (一)音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华北电力大学2003-2010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完善体质健康测试各环节的对策。结果表明,学生认知态度的改变,各级部门的重视、有计划的测试工作安排及周密的组织实施、测试仪器的改良、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皆有利于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通过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并对提高他们正常的认识能力、情绪的自我控制力、优良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合理的行为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品质培养 足球教练 导航作用 激励方式  一、前言  足球运动目前是世界上开展得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项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当代的篮球比赛各个位置上的队员身高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全面,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比赛中的对抗越来越激烈,自然地,对后卫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后卫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篮球后卫 素质 发展 对策  一、前言  优秀篮球后卫队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但是,随着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余暇的形成、发展、演变,体育的内涵和功能,以及余暇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对余暇体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 闲暇 余暇 体育  一、余暇概念的变迁  从辞海中可以得知,所谓余即剩、多余、以外之意;暇即空闲、无所事事之意。余暇首先应该是从少数具有上层阶级地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进入21世纪,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伟大祖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教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农村体育教师承担和履行着对农村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职责,这支队伍整体的优劣关系到实施农村素质教育成败,要想完整、全面的发展农村的素质教育,就不能忽视优化农村体育教师队伍。  关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武术具有修身养性、健体防身、娱乐表演等优点,武术是一项全民锻炼的体育项目。高校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的基地,在高校开展武术体育项目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对于承传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进行分析高校武术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相比“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教育”在国内媒体、课本上出现的频率较少,但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它却由来已久。《奥林匹克宪章》在规定“奥林匹克主义”的主要内容时,一句“提倡体育运动与教育文化相结合;重视奥林匹克选手榜样的教育作用”,道出教育的作用。但在“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