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识字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教科书,大部分的生字是随文出现的,学生生字学习的主阵地在“课文”这个板块中。随“课文”编排的生字,编者多选择常用字、高频词,由易及难,且尽可能照顾到汉字自身的构形规律,有所整合。“课文”课后的生字呈现注重细节:每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都标注上音节,并且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偏旁部首、多音字都清晰地标注出来。注重识字与词汇积累、书面语言习得的和谐发展,在课后编排了大量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句子供学生朗读积累。可以说,部编教材“课文”中的生字编排在序列上更符合学情,内容呈现上更丰富多彩,学法指向更明确,“语用”作用也更凸显。
  如何借助部编教材启用的东风,提高一年级“课文”中的识字教学效率?笔者依托主持的厦门市基础教育第四批课改课题“基于部编教材的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的实验研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有益的课堂实践探索,梳理出以下识字教学策略。
  一、唤起个体经验,生活中主动识记
  尽管我们把学生的一年级语文学习定位为“零起点教学”,但具体到每个学生个体的“识字”储备与能力,我们会发现,并非“零起点”。因此,在教学课文中的“生字”时,我们需要对学情做简单调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高频字,我们要遵循“少花时,多积累”的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字的记忆上少花时间,多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汇,并有意识地引向生活,指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主动识字。
  如:林淑燕老师教学《文具的家》一课,结合揭题,教学“具”字,是这样展开的。
  1.(出示图片导入)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树林是鸟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猜猜铅笔、橡皮,它们的家在哪里呢?(黑板贴图:铅笔 橡皮 文具 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课——《文具的家》。(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2.写“文”识“具”。“文”字第一笔是点,从语文园地四的书写提示中我们知道,点在正上方时,我们要先写。“文”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一些。小手借老师,一起书空一个。数一数,“具”里面有几横?(三横)这个字看着虽然复杂,但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看,这是“家具城”,这是标牌上的“玩具”,铅笔、橡皮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具”。(幻灯片出示照片)把这些词读两遍:家具 玩具 文具。把“具”放回题目中,再读一读课题。
  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及预习所得,以形象生动的“家”导入,图文结合,先明确“铅笔、橡皮、文具盒”之间的关系,唤起生活经验;接着,聚焦生字“具”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家具城”“玩具”“文具”,将抽象的上位概念“家具、玩具、文具”做形象化处理;最后,再回到本课词语“文具”本身,告诉学生“铅笔、橡皮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具”。这样的教学,基于学生经验,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在生字学习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个“具”字,还归类识别了几类事物,积累了若干词汇,并且还进行了逻辑思维训练,可谓一举多得。
  二、探源偏旁演变,字族中联系识记
  低年級教材每篇课文都有10多个生字的学习任务。这10多个生字,哪些该重点教,哪些该简略教?笔者发现,这是有一定的考量标准的,其中,生字是否带有新偏旁是标准之一。对于带有新偏旁的生字,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偏旁,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偏旁表达的意思,从而使学生准确识记,实现“学一个,带一串”的迁移理解。
  如:叶卫红老师在教学《秋天》一课中的“树”字时,是这样展开的。
  1. 读课文,说一说你发现秋天还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树叶黄了”)
  2. 教学“叶”。“口”站在“十”旁,变小了,也有了个新名字,叫“口字旁”。(学生跟读)猜一猜,“树”是什么偏旁?(木字旁)“木”在做偏旁时,有什么变化?我们请大树哥哥来解答。
  3. 播放微课《认识木字旁》,探源偏旁演变,建立字族,联系记忆。
  4. 在我们上课的园博礼堂里,也有很多木头做成的东西,赶紧找一找,他们的名字中,也带有木字旁哦。(学生交流,找出带有木字旁的字“椅”“柱”,教师及时板书)
  教学中,叶老师遵循“讲清一个偏旁,教学一个生字,建立一个字族”的教学思路。首先,利用微课,深入浅出,探源“木”的偏旁演变,让学生对木字旁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了解。紧接着,通过播放微课教学“树”字,注重联系生活中常见树木,唤起相关经验,注重勾连旧知,串起“棋、桥”等熟字,建立系统。最后,将学生引向在生活、阅读中主动积累更多带有木字旁的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是“有根”的教学。在探寻木字旁的演变中,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准确识记了“是什么”。这样的学习,不但有益于学生当下的学习,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三、回归文本学习,语境中理解识记
  施茂枝教授说:“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体系必须遵循汉字的规律、汉字识记的规律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并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简言之,就是识字不宜形单影只孤立进行,而要与学文、表达相融合。随着阅读教学实践的推进,我们也越来越发现,识字与习得、发展书面语言应和谐、同步进行,并形成良好互动。教师在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系统性,按构形规律、认知规律呈现科学化教学时,也要注重回归文本,研究生字,在学文与识字中寻找契合点,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记忆生字,在识记生字新词中深化课文理解。
  如:柯晓青老师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中,就借助观察插图、动作体验、微课助手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明晰一系列手部动词“掰、抗、扔、摘、捧、抱”的异同,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学讲故事。
  1. 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学生交流:掰、扛、扔、摘、捧、抱)
  2. 看,生字朋友来了,我们先读准他们。(正音)说一说,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相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小结识字方法)   3. 仔细观察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和手的动作有关)除了“掰”,都有提手旁。
  4. 是啊,其实提手旁就是手变形来的,它们都和手的动作有关系。听听微课博士的介绍吧。(播放微课,明辨这一系列动作词运用上的区别)
  5.(动作演示、体验)这些生字朋友都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伸出手跟我一起动起来。
  两手分开掰掰掰;放在肩上扛扛扛;伸出手采摘摘摘;手心朝上捧捧捧;双手包住抱抱抱。
  6. 学讲故事,运用生字。
  (1)把生字朋友送回文中,我们一起读一读1-3自然段。
  (2)现在盖上课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出示第一自然段: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情(非常高兴),怎么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3)读着,读着,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自然段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顺序来写。自己再试着说说。
  (4)其实课文2、3自然段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你也会学着说一说吗?(填空形式,引导表达)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摇?摇?摇),他看见——(?摇?摇?摇),非常高兴,就——(?摇?摇?摇)。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摇?摇?摇),他看见——(?摇?摇?摇),非常高兴,就——(?摇?摇?摇)。
  教学片段中,柯老师将识字与学文,识字与表达快意融合。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初读文本,对生字字形、字音、字义有初步理解。接着一系列手部动作词集中出现,引发学生自主观察,有所思考。最后借助微课,明辨区别,串成歌谣,动作体验。数个环节,一气呵成,完整、到位。最难得的是,教师还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理解基础上学习表达,在发现构句规律基础上,学习运用,原本漂移的字在词、句中找到了“依托”。因为有所“依托”,学生的生字学习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低年级“课文”中的生字教学,虽无定法,但有規可循。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意识地链接学生生活经验,注重汉字的构形溯源,领着学生回归文本深刻体验,定能将生字教得趣味十足,丰厚饱满,定能让初入语文大观园的学生感受到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纷繁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神话教学如何彰显其文体特征,把神话教成神话呢?笔者认为,神话因故事而传播,也因故事而精彩,因而,朗读、想象、品味、复述是教好神话的四要素。另外,复述、讲故事则是小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必须习得的一项本领。部编版教科书建构语文训练体系,以两条明线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是复述故事,侧重口语的发展;二是安排相应的训练要素。所以,以复述故事的方式展开神话类课文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下面从神话的文体出发,着重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有效的教学需要学生“动”起来,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课程标准》强调了“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动”中愉快
期刊
记得新疆诗人沈苇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孜然的味道就是新疆的味道,也是古老西域的味道。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今天我要说,除了孜然,还有紫色的薰衣草。薰衣草的味道,是现在新疆和未来新疆的味道。无论如何,今后新疆的名片上是应该写上薰衣草的芳名。  孜然和薰衣草,就像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一个陶醉着人们折胃口,一个美丽着人们的青春,现代人的生活里,孜然和薰衣草的,一个也不能少。从孜然到薰衣草,印证着一个时代的变
期刊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安排的识字写字,仍是作为一下教学的重点,遵循着“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原则,教材呈现的识字主要集中体现在“单元集中识字”“识字加油站”和随着课文识字三大板块之中。从生字分布的情况来看,也是表现不均等的。生字在各板块的数量及比例为:“集中识字”生字93个,占比23.25%;“课文识字”生字253个,占比63.25%;“语文园地”生字54个,占比13.5%。从数据统计分析来看,生
期刊
“互联网+教育”有时也被称为“在线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运用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技术进行系统教学的新型教育方式。随着教育部门对“互联网+”模式的越发重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农村小学也系统地对教育硬件、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这为农村小学实施“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分析长乐区某农村多名小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表示,愿意
期刊
美术欣赏课在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發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基本以美术教师为“主体”,而学生通常落入“附属品”的行列。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要将美术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智慧教室”作为一种科技手段进入课堂,有助于改变传统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最终
期刊
明清教育家王夫之认为:教育者必须“正其始”“养其习于童蒙”。 这一教育思想主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培养。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应该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健康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
期刊
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从其生成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生命的张力。因为它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追求新奇,而是其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积淀到一定生命节点上的灵感迸发。尽管徐斌说无痕教育并非他的首创,可是他从自己数学教学的视界,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烙印上了鲜明的“徐氏”风格。  情境故事让“体操”摇曳出艺术的美感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只有抽象思维,其“体操”就少了形象的美感与艺术
期刊
本文探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测量”部分。“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测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等。  测量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例如:长度、面积、体(容)积、角度、质量、方位、温度、时间、货币等,都可用一个带单
期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篇说明文的学习,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以单元形式进行的说明文训练。尽管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对说明性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让他们真正动笔写一篇像模像样的说明文,却举步维艰。大多数学生只能抓住事物的几个特点,平铺直叙,展开介绍。有两三处能运用上说明方法已是不易,更有甚者,只是对搜集来的资料照搬照抄,把说明文写成了百度百科中的词条介绍。  该如何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