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人认为,德育是班主任、团队、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与数学教师无关.其实,在数学课堂上也可以渗透德育,这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德育;数学课堂;渗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学生心灵的活动.初中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学生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理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
一、找准时机,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机会
记得有一位七年级数学教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3+(-9)=-6,4×(-9)=-36,(-5)×9=-45,(-6)×9=-54,(-7)×9=63.
当学生写完63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教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指出她的最后一题错了.
本以为那位教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她前四道题都做对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二、联系实际,在实例中渗透德育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目标里常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某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6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8小时,甲乙两人合做需要多少小时?在做完这道题目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你再能帮忙做家务,只需多少时间?通过这道习题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家务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生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三、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苏科版九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三节《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中的情境是与射击有关的问题,在讲解本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在射击项目共夺得几枚金牌?通过本问题,让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要爱国.
四、利用教材的辩证因素,进行渗透德育
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而且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内含的辩证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1.在具体感知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应用题的概念从实践中引入,问题从实践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概念.2.在分析综合中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运动变化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儿童由动作直观思维发展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德育;数学课堂;渗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学生心灵的活动.初中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学生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理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
一、找准时机,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机会
记得有一位七年级数学教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3+(-9)=-6,4×(-9)=-36,(-5)×9=-45,(-6)×9=-54,(-7)×9=63.
当学生写完63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教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指出她的最后一题错了.
本以为那位教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她前四道题都做对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二、联系实际,在实例中渗透德育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目标里常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某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6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8小时,甲乙两人合做需要多少小时?在做完这道题目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你再能帮忙做家务,只需多少时间?通过这道习题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家务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生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三、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苏科版九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三节《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中的情境是与射击有关的问题,在讲解本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在射击项目共夺得几枚金牌?通过本问题,让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要爱国.
四、利用教材的辩证因素,进行渗透德育
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而且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内含的辩证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1.在具体感知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应用题的概念从实践中引入,问题从实践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概念.2.在分析综合中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运动变化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儿童由动作直观思维发展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