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创作是一项高端的思维运转活动,有效写作思维的训练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内部思维品质的铸造,更要与现实生活中外显素材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历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奠定基础。从通过“找春天”历练习作素材的选择思维,“画春天”历练习作内容的描摹思维,“写春天”历练习作语言的表达思维三方面探讨借助实践活动历练习作思维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素材选择;内容描摹;语言表达;习作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86-01
习作创作是一项高端的思维运转活动,有效写作思维的训练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内部思维品质的铸造,更要与现实生活中外显素材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历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奠定基础。本文即以春季来临,组织学生开展“找春天、画春天、写春天”为例,谈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习作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找春天”:历练习作素材的选择思维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无法准确选择相应的素材或者选择的素材并不典型,造成了无话可写、无情可抒的尴尬。因此,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丰富学生课余的生活,让各种认知、感受与情感都能充盈于学生的内在意识中,从而为学生游刃有余地进行素材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习作中,学生虽然已经经历了很多次冬去春来,但由于缺乏对生活的留心,他们还是难以选择相应的内容来描写春天。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踏进自然,到真实的春天中去感知春天、触摸春天。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观察、寻找春天的方法。可以是“看一看”,在自然界的角落中寻找绿色的身影;可以是“摸一摸”,感受田野中不再冬眠的小动物身体的柔顺;可以是“闻一闻”,各色鲜艳的花儿已经逐渐开放,呼吸它们的芳香,感受它们的气息,就是对春天最好的体味;也可以是“听一听”,聆听北归候鸟的鸣叫,聆听蜜蜂采蜜时翅膀的呼呼声……此时,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完全打开,真正感受到春天的存在,感受到了春天独特的魅力。
在这一过程中,看似玩乐,却已为学生后续习作素材的选择积淀了基础。
二、“画春天”:历练习作内容的描摹思维
写作与美术中的写生不同,不可能将所有的景象、事件以及人物的情感,以鲜明直观的方式直接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以便学生运用文字进行描摹。在学生选择了素材之后,就需要一种媒介链接学生的记忆与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收集的内容定格,完整而客观地再现这一资源。
如在“找春天”之后,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进行写作,面对如此众多丰富的素材,学生反而无从下手,即便写出来也是杂乱无章。这就要求在此之后,教师应该紧接着顺势开展“画春天”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经历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删除与整理,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能够理性地回忆、再现自己所看到的场景。以学生观察到的一朵桃花为例,学生绘制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桃花外形特点的提炼与感知过程,画笔就是学生文笔的替代,只有真正描绘出画面来,才能为学生的实践练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学生经历了感性体验的“找春天”之后,更需要教师通过“画春天”的方式再现素材,为学生真实有效的表达提供支撑。
三、“写春天”:历练习作语言的表达思维
“写春天”与之前“画春天”的实践活动一脉相承。正是有了描摹绘画的过程,学生才形成了对春天描写的理性顺序,并对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形成了深入有效的感知。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习作内容也就不再是难事。
如在“写春天”的教学中,教师就引领学生先尝试着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此時,很多学生就已经不再依赖于“找春天”时的感知与经历,而是以自己绘画的内容展开口头描述。整个自然界的春天在经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选择与整合之后,浓缩成了一幅画面。这是学生习作思维的一次质的飞跃。此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必要的描述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在表达中既要关注自己的眼中所见,还要呈现自己所听到的、摸到的,甚至是自己所感受到的,必要时还应该进行大胆而丰富的联想,从而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立体和丰满。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实践动笔,其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以春天为题材的习作教学中,教师通过“找春天”“画春天”“写春天”的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学生经历了素材选择、客观再现、语言表达等习作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挥了实践活动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素材选择;内容描摹;语言表达;习作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86-01
习作创作是一项高端的思维运转活动,有效写作思维的训练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内部思维品质的铸造,更要与现实生活中外显素材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历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奠定基础。本文即以春季来临,组织学生开展“找春天、画春天、写春天”为例,谈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习作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找春天”:历练习作素材的选择思维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无法准确选择相应的素材或者选择的素材并不典型,造成了无话可写、无情可抒的尴尬。因此,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丰富学生课余的生活,让各种认知、感受与情感都能充盈于学生的内在意识中,从而为学生游刃有余地进行素材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习作中,学生虽然已经经历了很多次冬去春来,但由于缺乏对生活的留心,他们还是难以选择相应的内容来描写春天。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踏进自然,到真实的春天中去感知春天、触摸春天。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观察、寻找春天的方法。可以是“看一看”,在自然界的角落中寻找绿色的身影;可以是“摸一摸”,感受田野中不再冬眠的小动物身体的柔顺;可以是“闻一闻”,各色鲜艳的花儿已经逐渐开放,呼吸它们的芳香,感受它们的气息,就是对春天最好的体味;也可以是“听一听”,聆听北归候鸟的鸣叫,聆听蜜蜂采蜜时翅膀的呼呼声……此时,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完全打开,真正感受到春天的存在,感受到了春天独特的魅力。
在这一过程中,看似玩乐,却已为学生后续习作素材的选择积淀了基础。
二、“画春天”:历练习作内容的描摹思维
写作与美术中的写生不同,不可能将所有的景象、事件以及人物的情感,以鲜明直观的方式直接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以便学生运用文字进行描摹。在学生选择了素材之后,就需要一种媒介链接学生的记忆与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收集的内容定格,完整而客观地再现这一资源。
如在“找春天”之后,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进行写作,面对如此众多丰富的素材,学生反而无从下手,即便写出来也是杂乱无章。这就要求在此之后,教师应该紧接着顺势开展“画春天”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经历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删除与整理,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能够理性地回忆、再现自己所看到的场景。以学生观察到的一朵桃花为例,学生绘制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桃花外形特点的提炼与感知过程,画笔就是学生文笔的替代,只有真正描绘出画面来,才能为学生的实践练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学生经历了感性体验的“找春天”之后,更需要教师通过“画春天”的方式再现素材,为学生真实有效的表达提供支撑。
三、“写春天”:历练习作语言的表达思维
“写春天”与之前“画春天”的实践活动一脉相承。正是有了描摹绘画的过程,学生才形成了对春天描写的理性顺序,并对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形成了深入有效的感知。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习作内容也就不再是难事。
如在“写春天”的教学中,教师就引领学生先尝试着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此時,很多学生就已经不再依赖于“找春天”时的感知与经历,而是以自己绘画的内容展开口头描述。整个自然界的春天在经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选择与整合之后,浓缩成了一幅画面。这是学生习作思维的一次质的飞跃。此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必要的描述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在表达中既要关注自己的眼中所见,还要呈现自己所听到的、摸到的,甚至是自己所感受到的,必要时还应该进行大胆而丰富的联想,从而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立体和丰满。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实践动笔,其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以春天为题材的习作教学中,教师通过“找春天”“画春天”“写春天”的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学生经历了素材选择、客观再现、语言表达等习作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挥了实践活动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