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为英汉习语翻译提供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关键词:习语;翻译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等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要尽量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传递信息。本文主要就汉英习语翻译的直译法、替换法等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使读者更好地处理好英汉习语翻译。
一、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由于英汉习语来源不同,文化内涵有时相似,有时差异很大,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保全原文内容,更要做到简洁、流畅,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下面是一些翻译习语时常用的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尽管英汉民族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英汉习语中仍然有很多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形象一致,语义也基本一致,对于这些习语我们就可以运用直译法进行翻译。例如: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述例子中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相同或相似性,因此在翻译时可用直译法。直译法不仅能很好地再现原文的形式和意义,而且生动形象,能让读者体味原习语的风采,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冯庆华, 2002)
2.意译法
意译法指在充分理解原习语的基础上,舍弃其中陌生难懂的比喻形象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意译法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译意” ,就是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寻求“文化对等” 。它的特征就在于避开文化障碍,传达原文内容并使译文顺畅。 例如: 木已成舟——what has been done cannot be undone. 此地无银三百两——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 way by conspicuously protesting his innocence. 汉语习语“木已成舟”和“此地无银三百两”在英语中并没有对等的习语。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应该用与其对等的解释。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用直译法保留原语中习语的表达形式,并且在目的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词可供套译就得用意译法配合上下文把原语中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
Mary and her mother are as like as two peas(玛丽和她妈妈长得一模一样)
Bring down the house(热烈鼓掌,放生大笑)
Irresponsible and sarcastic remarks(风凉话)
以上的例子翻译似乎和原文完全一致,实际上它们是貌合神离,存在语义偏差,翻译时一般不宜使用直译而是要意译。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意译法不是保留原文的形式或修辞,但能正确传递或表达原文内容。
3. 套译法
套译法又称借用法或归化译法。有些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反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套译法进行翻译。
Among the blind one-eyed man is king(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另外使用套译法翻译英汉习语时,应当注意不要把目的语中具有民族色彩、地方色彩的习语硬套原作的习语,以防和原文的上下形成矛盾。“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和“令人发指”。前者含义是看到或听到某些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而后者意为“令人十分愤怒”。
二、小结
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结晶和反映。在英汉习语的翻譯中,要针对形象和语义的不同关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只有把握好正确的翻译策略,才能忠实地将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才能尊重源语文化,尊重目标语读者的文化心理。
参考文献:
[1]冯庆华. 使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孙燕燕,女(1989.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3级研究生。
关键词:习语;翻译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等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要尽量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传递信息。本文主要就汉英习语翻译的直译法、替换法等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使读者更好地处理好英汉习语翻译。
一、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由于英汉习语来源不同,文化内涵有时相似,有时差异很大,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保全原文内容,更要做到简洁、流畅,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下面是一些翻译习语时常用的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尽管英汉民族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英汉习语中仍然有很多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形象一致,语义也基本一致,对于这些习语我们就可以运用直译法进行翻译。例如: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述例子中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相同或相似性,因此在翻译时可用直译法。直译法不仅能很好地再现原文的形式和意义,而且生动形象,能让读者体味原习语的风采,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冯庆华, 2002)
2.意译法
意译法指在充分理解原习语的基础上,舍弃其中陌生难懂的比喻形象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意译法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译意” ,就是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寻求“文化对等” 。它的特征就在于避开文化障碍,传达原文内容并使译文顺畅。 例如: 木已成舟——what has been done cannot be undone. 此地无银三百两——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 way by conspicuously protesting his innocence. 汉语习语“木已成舟”和“此地无银三百两”在英语中并没有对等的习语。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应该用与其对等的解释。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用直译法保留原语中习语的表达形式,并且在目的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词可供套译就得用意译法配合上下文把原语中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
Mary and her mother are as like as two peas(玛丽和她妈妈长得一模一样)
Bring down the house(热烈鼓掌,放生大笑)
Irresponsible and sarcastic remarks(风凉话)
以上的例子翻译似乎和原文完全一致,实际上它们是貌合神离,存在语义偏差,翻译时一般不宜使用直译而是要意译。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意译法不是保留原文的形式或修辞,但能正确传递或表达原文内容。
3. 套译法
套译法又称借用法或归化译法。有些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反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套译法进行翻译。
Among the blind one-eyed man is king(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另外使用套译法翻译英汉习语时,应当注意不要把目的语中具有民族色彩、地方色彩的习语硬套原作的习语,以防和原文的上下形成矛盾。“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和“令人发指”。前者含义是看到或听到某些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而后者意为“令人十分愤怒”。
二、小结
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结晶和反映。在英汉习语的翻譯中,要针对形象和语义的不同关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只有把握好正确的翻译策略,才能忠实地将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才能尊重源语文化,尊重目标语读者的文化心理。
参考文献:
[1]冯庆华. 使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孙燕燕,女(1989.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3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