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积累“五彩斑斓、炽热”等词语。
  2.通过“总—分—总”的篇章结构和过渡句,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感受彩色的非洲热情的活力。
  3.领悟文章例举丰富、想象生动等表达特点,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1.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件;
  2.预习单;
  3.便利贴。
  【教学过程】
  一、借助预习,检查自学效果
  1.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彩色的非洲》。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好,来看看这些词会不会读,自己先来试一试。出示:
  色彩斑斓 炽热 湛蓝 充沛
  粗犷 篝火 含情脈脉 多姿多彩
  注意“含情脉脉”中“脉脉”是多音字,要读准确。
  2.用上这些词说说初读课文后感受到的非洲的样子。 (师随机板贴:五彩斑斓 多姿多彩)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预习规律,在前置性学习后直奔字词教学,既能节省课堂时间,为后续核心学习任务的展开留足充分的探究时空,又能很好地联系文本内容,营造整体入境的氛围。】
  二、 整体浏览,梳理文章结构
  1.出示导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
  问题: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2)这篇课文的结构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2.快速浏览,交流板贴: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3. 引导学生梳理段落与结构。你概括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归纳:课文的第4~7自然段很有规律,这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有些是过渡句,有些是总起句,能帮助我们概括整段话。)那关于文章的结构,发现了什么?(归纳:这篇课文虽然比较长,但是条理非常清晰。作者先说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接着描写自然景观是彩色的,生活是彩色的,艺术是彩色的。最后,作者发出赞叹——“非洲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4.小结:有些课文,我们可以利用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加快阅读和概括内容的速度。(板书:总分总 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而整体性的、结构性的把握,是一种更自觉的阅读方法。此环节,教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提取重点句,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既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非洲,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夯实语文的基本功。】
  三、 以写促读,读写互动
  1.自由读文,提取画面镜头:非洲是彩色的,读了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适时评价,回顾描写细节。)
  2.除了大家所说的外,非洲的河流也是彩色的。我们来看——(播放彩色的河流)
  3.出示习作片段,任务驱动:
  (1)我看到大家都不禁发出了赞叹:令人陶醉啊!课前老师布置大家仿照课文写一段彩
  色的河流,请一位同学上来读
  一读。出示:
  非洲的河流也是彩色的。河面水平如镜,是那么清澈。微风拂来,河水泛起层层涟漪。各种各样的热带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欢快地嬉戏着,不时吐出几个小泡泡。
  (2)你觉得写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发现缺少颜色描写,事物例举不够丰富。)
  (3)选材拓展:那还可以写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类:
  两岸(蝴蝶 鸟儿 树木)
  河面(倒影 船只)
  天空(蓝天 白云)
  水底(沙石 鱼儿 泡泡 水草)
  (4)大家都说缺少颜色,行,咱们给它补上颜色。再次出示:
  非洲的河流也是彩色的。河面水平如镜,是那么清澈。微风拂来,河水泛起层层涟漪。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欢快地嬉戏着,不时吐出几个五光十色的小泡泡。
  引导发现:跟课文相比,美丽吗?突出彩色了吗?看来,写好彩色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哦。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依托文本范例,开放表达空间,发现学生的现有起点,从起点入手展开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引发学生更大的阅读期待,激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深入揣摩、领悟语言表达技巧,感知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埋下伏笔。】
  4.聚焦彩色,感受语言特点。
  过渡:不急,刚才同学们围绕“彩色”都回忆了课文中的一个个画面,那么,回到课文的这些画面中,回到作者对它们描写的语句中,找到很精彩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突出“彩色”的特点的,我们可以从这段话中学到哪些关于写彩色的方法。
  (1)预设交流一:餐桌描写(围绕颜色的词,感受用词的精准。)出示:
  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殷红的血,水果沙拉五光十色,各种饮料像是流动的颜色;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木薯是粉红色的,香蕉是金黄的,西瓜是红沙瓤的,取之不尽的芒果则黄中透红。
  ①圈出写颜色的词——殷红、五光十色、流动的颜色、粉红、金黄、红、黄中透红
  ②轻轻地读一读这些词,感觉这些词用得怎么样?(引导发现颜色词的丰富、准确与动感。)
  ③你看,写颜色并不一定都是粉红、金黄,用上“流动”就让颜色跳起来,动起来了。我们写河流如果能用上这种方法,那文字就灵动了。
  ④小结:作者紧紧抓住“彩色”这个词,列举了很多事物,用了那么多有关色彩的词 ,多么形象啊! 一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板书:例举丰富)
  (2)交流预设二:树木开花(围绕颜色的词,感受生动的比喻。)出示:   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还有一种叫作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看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读。你们看,同样写树,也用了如此丰富的顏色词,我们合作着读一读。
  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
  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
  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
  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
  ②对比句子:如果只写到“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后面都去掉,比比看,有什么感觉?
  引导发现:“似一团火,一片霞”将火树开花的灿烂与生机展露无遗。恰当的联想、妥帖的比喻能使文章更加生动。
  ③这段话中还有多处地方运用了想象与比喻,用波浪线画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④配乐朗读这段话。
  ⑤小结写作特色: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例举丰富、想象生动,可以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彩色河流的描写中。
  (其他交流省略)
  5.写法迁移,合作修改片段。
  (1)接下来就用这堂课中学到的这两种方法(指板书:例举丰富 想象生动)小组分工合作写一写彩色的河流。每个人选择一块内容来写,写在便利贴上,也可以一位同学在原文中修改写河水的部分,其他同学选择一块内容来写。
  (2)先分工再创作,完成后贴到合作单上读一读。
  (3)交流点评指向:例举丰富、想象生动。教师补充,可以加上一些连接词、过渡语使文章更通顺。
  【设计意图: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更加强调在阅读中擦亮“言语形式”这块玻璃,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精妙的语段,从读悟写,以写促思,习得方法与能力,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紧紧聚焦彩色,引导学生感受表达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在鉴赏中揣摩“例举丰富、想象生动”的表达效果,领悟语言表达的技巧,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修改并创作“彩色的河流”,把思绪沉淀下来,把方法运用上去。如此这般,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实现了由粗放到精细的认知建构,体现了语言的增量。从教师的讲评反馈来看,注重学生表达方法的习得、语言品位的提升、人文内涵的进一步深化,自然而然地抵达了“文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四、激情结语,进一步感受彩色非洲的魅力
  结语:充满神秘气息的彩色非洲,不仅生活是彩色的,自然是彩色的,还有动物、艺术也都是彩色的。每一个空间、每一寸土地都渲染了色彩的缤纷,是那么鲜艳夺目,那么富有激情与活力。而且,非洲还被称为艺术圣地。看——(课件播放彩色非洲的风土人情,重点选取艺术的非洲画面。)如果有机会走进这座神秘的活力之洲,同学们可进一步打开视野,去领略它那独特、丰富、美丽的文化内涵。如果马上想要得知这一切,可以在这两本书中找到你的答案。(推荐阅读有关非洲的地理杂志,如《非洲之旅》。)
  【设计意图:语文是广博而丰富的。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整体考虑三维目标的综合,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是课堂提质的关键。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激情澎湃的音乐画面中再次感受彩色非洲的丰饶多姿。这堂课,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提升,还有人文的熏陶、文化的延伸、精神的启迪。推荐与主题相关的阅读,从一个文本走向多个文本,在学生心灵深处烙上阅读非洲、了解非洲的印痕,很好地引领了当下的阅读生活。】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籀园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姆咪谷的神奇与快乐。  2.精读书中精彩的段落,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阅读姆咪系列书  籍的兴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交流分享中阐述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姆咪谷的神奇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猜人物导新课,知其意悟其神  1.导入:最近,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了《魔法师的帽
阅读可分为理解性阅读和审美性阅读。罗森布兰提出:“理解性閱读,指的是读者的阅读目的是获取信息,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可量化的知识学习。审美性阅读则指阅读过程中读者因文本而产生的情意和感受,是很个人化的,讲究质感的。”审美性阅读一般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下面以审美性阅读的视角来解读《鹬蚌相争》。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我国一本著名的古书《战国策》。改编的课文《鹬蚌相争》,篇幅短小,内容通俗易懂,结
【教学目标】  1. 认识“婴、毅”等8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细读文本,体会父亲顽强坚毅的精神,勤劳朴实、执着自信的品质。【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我走进了四(7)班。学生各个端坐,俨然胸有成竹的样子,仰着小脸期盼地看着我。我没有忙着开始上课,首先调查了一下字词预习的情况。因为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我出示需要认识的8个字“婴
作为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合唱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而童声合唱,一直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为了改变学生活泼有余、儒雅不足、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现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走好学校合唱特色之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城小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教学。而当务之急便是开发、编辑年级校本合唱教材。“合唱
一、写作主题课程的核心意蕴  统编本教材的习作编排,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从强调内容趋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趋向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单一的教材趋向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等。  单元整体架构下的统编本教材教学,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写作能力不是孤立的,真正的写作滋养来自于日常语文学习的累积和渐进。以这样的观点来设计写作活动就绝不会限于单元作文,而是需要将写
一、遇见夏目漱石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我总能从阅读中得到慰藉,不断遇见新的自己。  小学的时候我是小飞侠,在梦幻岛上冒险。我的童年很快乐。  中学时发现成不了神仙,于是我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剑客,用浩荡的“内力”和奇异的“功法”,掩盖了矮小瘦弱、手足无力的事实。  进了师范学校,班里只有六个男生,仍发现自己不英武。总得显示自己的存在,尤其是和一群美丽的女孩子在一起。于是便更爱看书了,并且满口拽文,故作
【教学目标】  1.熟读儿歌,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奥妙。  2.认识一些常见的姓,并学会用多种方法介绍姓。  3.正确认读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会写3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书写3个生字。  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一些常见的姓并学会用多种方法介绍。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耳朵竖起来  1.播放《百家姓》歌曲(一小段),学
教学目标:  1.由课文题目联想开去,提出学习问题,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根据课文中的三组关键词对比联想,根据人物动作“衔”丰富联想,感受精卫填海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的画面,体会精卫坚忍执着的形象。  3.能结合神话文体“神奇”的特点和《山海经》资料,产生阅读联想,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及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题联想,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精卫填海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看图说话写话过渡到自主选材、独立习作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会有“无从下笔”的困顿。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经历无认识,没有从凝视的角度看世界,没有从凝视的视角炼语言。近日重新阅读了贾志敏老师关于素描作文的几个课例,可以找到突破这一困境的钥匙:凝视。也就是说,在习作课上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从外到内的细致观察和情感体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扎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儿童诗,了解儿童诗的表达形式。  2.初步感受儿童诗的美,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激发想象力,学着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情感。  【点评:教学目标的设立合理。一是定位较准确。“初步认识”“了解”“初步感受”“学着”等关键词将目标定位在“启蒙”。指导孩子们读诗、赏诗、写诗,引导孩子们在习作起步阶段,学会用诗意的眼睛去观察、思考、想象,学着用诗歌的思维视角记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