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村庄的建设和农村危房的改造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因而对于规划设计人员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入手,就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提出了几点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
为了全面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的规划设计,认真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工作,最大化的确保规划设计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就笔者来看,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如下:一是很多农村的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导致农村的整体布局杂乱无章,使得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连基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设也不到位;二是农村新建的房屋缺乏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加上农村中缺乏防灾减灾的规划设计,房屋的过于集中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农村中存在一定的危房,这些危房主要是由于多年无人居住,五保户、贫苦户居住的房屋,往往大都是危房,而由于危房住户缺乏经济实力对其进行修缮,使得农村危房的加固成为目前面临的难点[1]。
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发现,大部分村庄甚至是中心行政村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现状缺乏基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小学、村卫生所、农贸市场、文化活动室、公共厕所等设施较为缺乏。村庄内缺少集中的家禽、家畜饲养场所,没有车辆停放地,村民各项生活、生产设施有待改善。
(2)村庄道路系统不畅
村庄主要生活、生产出行依赖一条对外村级道路,其余村庄次要道路、宅间道路通行不畅。道路建设受地形影响较大,部分村民居住区域没有道路通达。
(3)市政基础设施薄弱
村民饮水主要靠抽取地下水,饮水水质无法保障。各家各户仅安装了简陋的排水管道,相當部分的污水排入村庄的公共水域和公共区域。
(4)村落景观有待提高
村庄现状自然风貌较好,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有浓郁的人文景观。但各个景观要素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无法在水域、古树、老人、儿童之间形成串联,缺乏适宜的公共活动空间。
(5)农村居民收入遭遇瓶颈
村民收入除外出打工、居家种植传统农业外,难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村民收入普遍偏低,具有强烈的改善生活愿望。
2.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设计人员,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呢?笔者以下带着这一问题,分别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两个方面的规划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2.1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的规划设计分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过程中,做好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其规划设计内容来看,主要是加强农村的整体规划与布置、农村公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防灾减灾的规划设计以及产业规划设想。
2.1.1现状建筑评价
在现状建筑评价分析中,将建筑的质量分成了三类:建筑质量较好、建筑质量一般和建筑质量较差。建筑质量较好:建筑主体结构完好、稳固、墙体、窗户、屋顶完好无损,不存在内外结构质量问题的建筑定义为。建筑质量一般定义为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尚可,但建筑局部结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屋顶、墙体、门窗部分等建筑局部有所破损,缺乏日常维护的建筑,这类建筑需要进行局部维修加固。筑质量较差则定义建筑主体结构尚存,但已严重损坏,存在可能倒塌破坏的安全隐患,建筑屋顶和墙体破损程度较大,建筑已濒临废弃或少有人居住生活,这类建筑需要拆除更新。
2.1.2农村整体规划与布置
由于农村建筑以户为单位,由多个独立而又相邻的住户组成了新农村村庄的居住形式,而农村住宅集生产生活功能为一体,因而在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与布置过程中,应为住户日常活动的开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因而新农村的独立住户应采取前院、后院和前后院三种形式进行布局。
当采取前后院的形式进行布局时,主要是将生产和生活两种功能利用前后院进行分隔,其中,前院生活、就餐、待客、晾晒粮食作物,后院则存放农具、饲养家禽、晾晒衣服、厕所等。而采取前院和后院的形式进行布局时,主要是生产和生活的功能集中起来,主要适合非农业户采用。因而在整体规划和布置时应将多用户进行组合,排成成行列的方式进行布局。例如当村庄道路为东西走向时,住宅建筑应沿着道路两边进行排列,并在住宅的空间中设置相应的公共设施,以更好地为住户的生活提供方便。
设计中,要注意梳理村落人文关系,升华朴实的“邻里之间”、“乡亲之间”感情元素,充分体现人文、和谐、温暖、融合的乡村文化。保留原有村落建筑的地域性,提炼原有的受地形、气候、物产、生产方式所形成的建筑形态要素,尊重原有建筑院落空间,同时对村落的建筑形态赋予新的时代烙印,使现代物质明文和淳朴的乡村精神文化互为融合、渗透。 2.1.3农村公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农村供应设施主要包括给水、环境、卫生、电力、通信等设施。在农村公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中,并结合农村的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制定与农村发展需要相符的计划。在给水设计规划设计中,必须确保给水系统具有充足的水量,且水质符合饮用水国标,并结合农村实际采取集中的方式进行给水,对于环境卫生设施的设计,应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小集镇及村内公共场所等地宜设置美观卫生、标识明显、防雨防腐、阻燃耐用的废物箱,村庄内农(居民)户、商户必须配备与垃圾产量相适应的垃圾容器或垃圾分类存放容器。对于电力设施的设计,供电线路不得跨越住宅区,并严防线路交叉带来的强弱电影响,确保供电线路布置、敷设以及杆架设置方式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若农村的地势较为平坦,且经济条件许可,那么就应在地下进行电缆的敷设,而在丘陵地区和高差较大的农村,应采取架空的方式进行敷设。对于通信设施的设计,应结合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通信线路的布置,并尽可能地将其布置在电力线路走向的对侧,并严防二者往返穿插情况的出现[2]。
2.1.4防灾减灾的规划设计
一是做好消防方面的规划设计,在设计中应结合农村给水设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当农村无给水管网时,应加强对水渠、河流和湖泊的利用,若所处的村庄严重缺水,则应采取修建贮水池等方式加强对消防方面的规划;二是做好防洪方面的规划,在防洪规划过程中,应结合农村的地势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农村处于山地丘陵地区,则应在农村的北山坡设置相应的截洪沟,以便于确保山洪爆发时能将其顺利的引入村庄外围的河流,而在平原地区的农村,且坐落在河流的两侧时,则应严格按照防洪的要求科学的设置排洪沟渠和截洪沟渠,尤其是其地理位置较低时,还应设置防洪堤,以最大化的确保村庄的安全;三是做好防风方面的规划,对于搬迁的新农村应在选址过程中将风口避开,以最大化的预防和避免来自风沙的袭击,对于现有农村且风灾严重时,则必须栽种防护林抵御风沙对农村的袭击;四是做好防震方面的规划与设计,首先应对农村的基本地震烈度进行有效的确定,若确定后的基本地震烈度高于6度,则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设置相应的避难场所和通道,并确保所有房屋建设防震等级达标,以最大化的确保防灾减灾的成效。
2.1.3产业规划设想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区域的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村民沟通,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特色农产品为品牌,制定出适合地方发展的产业规划。只有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村庄的建设才得以落实,最终实现城乡统筹。
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组织,提倡培育农业经营协会等机构,提高村民农技素质,增设创业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综合研究如何集约用地,扩大家庭农场或以“公司+农户”生成模式等来培育精品项目,最终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2.2社会主义新农村危房建筑的改造与规划设计
2.2.1致力于规划改造设计水平的提升
一是致力于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加强对危房改造的設计,以最大化确保整个危房改造设计的有效性;二是结合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来规范新农村危房的规划管理。在管理技术方面,在未来应该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有效提高新农村危房规划管理水平。
2.2.2切实做好新农村危房维修、安置和搬迁工作
新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中,应该做好危房维修、安置和搬迁工作。对于短时期无法建设新房的危房,需要通过租赁、空闲房安置等途径来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对于处于基层村、中心区和镇区的农村危房,需要与农村新居的建设相结合,通过救助安置、新建、配建安置和翻建等途径来实施改造。对于处于逐步撤并型村庄和整村搬迁型村庄中的危房,需要结合农村新居的建设规划来解决,如果危房短时期无法新建,需要按照其危险等级采取加固和修理,从而保证农村住户的安全[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设计中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设计。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产业支撑,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建筑,才能达到政府、企业、村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宁.新农村村庄建设及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06:72-73.
[2]李婷.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贾安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
为了全面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的规划设计,认真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工作,最大化的确保规划设计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就笔者来看,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如下:一是很多农村的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导致农村的整体布局杂乱无章,使得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连基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设也不到位;二是农村新建的房屋缺乏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加上农村中缺乏防灾减灾的规划设计,房屋的过于集中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农村中存在一定的危房,这些危房主要是由于多年无人居住,五保户、贫苦户居住的房屋,往往大都是危房,而由于危房住户缺乏经济实力对其进行修缮,使得农村危房的加固成为目前面临的难点[1]。
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发现,大部分村庄甚至是中心行政村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现状缺乏基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小学、村卫生所、农贸市场、文化活动室、公共厕所等设施较为缺乏。村庄内缺少集中的家禽、家畜饲养场所,没有车辆停放地,村民各项生活、生产设施有待改善。
(2)村庄道路系统不畅
村庄主要生活、生产出行依赖一条对外村级道路,其余村庄次要道路、宅间道路通行不畅。道路建设受地形影响较大,部分村民居住区域没有道路通达。
(3)市政基础设施薄弱
村民饮水主要靠抽取地下水,饮水水质无法保障。各家各户仅安装了简陋的排水管道,相當部分的污水排入村庄的公共水域和公共区域。
(4)村落景观有待提高
村庄现状自然风貌较好,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有浓郁的人文景观。但各个景观要素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无法在水域、古树、老人、儿童之间形成串联,缺乏适宜的公共活动空间。
(5)农村居民收入遭遇瓶颈
村民收入除外出打工、居家种植传统农业外,难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村民收入普遍偏低,具有强烈的改善生活愿望。
2.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现状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设计人员,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呢?笔者以下带着这一问题,分别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两个方面的规划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2.1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的规划设计分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过程中,做好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其规划设计内容来看,主要是加强农村的整体规划与布置、农村公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防灾减灾的规划设计以及产业规划设想。
2.1.1现状建筑评价
在现状建筑评价分析中,将建筑的质量分成了三类:建筑质量较好、建筑质量一般和建筑质量较差。建筑质量较好:建筑主体结构完好、稳固、墙体、窗户、屋顶完好无损,不存在内外结构质量问题的建筑定义为。建筑质量一般定义为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尚可,但建筑局部结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屋顶、墙体、门窗部分等建筑局部有所破损,缺乏日常维护的建筑,这类建筑需要进行局部维修加固。筑质量较差则定义建筑主体结构尚存,但已严重损坏,存在可能倒塌破坏的安全隐患,建筑屋顶和墙体破损程度较大,建筑已濒临废弃或少有人居住生活,这类建筑需要拆除更新。
2.1.2农村整体规划与布置
由于农村建筑以户为单位,由多个独立而又相邻的住户组成了新农村村庄的居住形式,而农村住宅集生产生活功能为一体,因而在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与布置过程中,应为住户日常活动的开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因而新农村的独立住户应采取前院、后院和前后院三种形式进行布局。
当采取前后院的形式进行布局时,主要是将生产和生活两种功能利用前后院进行分隔,其中,前院生活、就餐、待客、晾晒粮食作物,后院则存放农具、饲养家禽、晾晒衣服、厕所等。而采取前院和后院的形式进行布局时,主要是生产和生活的功能集中起来,主要适合非农业户采用。因而在整体规划和布置时应将多用户进行组合,排成成行列的方式进行布局。例如当村庄道路为东西走向时,住宅建筑应沿着道路两边进行排列,并在住宅的空间中设置相应的公共设施,以更好地为住户的生活提供方便。
设计中,要注意梳理村落人文关系,升华朴实的“邻里之间”、“乡亲之间”感情元素,充分体现人文、和谐、温暖、融合的乡村文化。保留原有村落建筑的地域性,提炼原有的受地形、气候、物产、生产方式所形成的建筑形态要素,尊重原有建筑院落空间,同时对村落的建筑形态赋予新的时代烙印,使现代物质明文和淳朴的乡村精神文化互为融合、渗透。 2.1.3农村公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农村供应设施主要包括给水、环境、卫生、电力、通信等设施。在农村公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中,并结合农村的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制定与农村发展需要相符的计划。在给水设计规划设计中,必须确保给水系统具有充足的水量,且水质符合饮用水国标,并结合农村实际采取集中的方式进行给水,对于环境卫生设施的设计,应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小集镇及村内公共场所等地宜设置美观卫生、标识明显、防雨防腐、阻燃耐用的废物箱,村庄内农(居民)户、商户必须配备与垃圾产量相适应的垃圾容器或垃圾分类存放容器。对于电力设施的设计,供电线路不得跨越住宅区,并严防线路交叉带来的强弱电影响,确保供电线路布置、敷设以及杆架设置方式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若农村的地势较为平坦,且经济条件许可,那么就应在地下进行电缆的敷设,而在丘陵地区和高差较大的农村,应采取架空的方式进行敷设。对于通信设施的设计,应结合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通信线路的布置,并尽可能地将其布置在电力线路走向的对侧,并严防二者往返穿插情况的出现[2]。
2.1.4防灾减灾的规划设计
一是做好消防方面的规划设计,在设计中应结合农村给水设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当农村无给水管网时,应加强对水渠、河流和湖泊的利用,若所处的村庄严重缺水,则应采取修建贮水池等方式加强对消防方面的规划;二是做好防洪方面的规划,在防洪规划过程中,应结合农村的地势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农村处于山地丘陵地区,则应在农村的北山坡设置相应的截洪沟,以便于确保山洪爆发时能将其顺利的引入村庄外围的河流,而在平原地区的农村,且坐落在河流的两侧时,则应严格按照防洪的要求科学的设置排洪沟渠和截洪沟渠,尤其是其地理位置较低时,还应设置防洪堤,以最大化的确保村庄的安全;三是做好防风方面的规划,对于搬迁的新农村应在选址过程中将风口避开,以最大化的预防和避免来自风沙的袭击,对于现有农村且风灾严重时,则必须栽种防护林抵御风沙对农村的袭击;四是做好防震方面的规划与设计,首先应对农村的基本地震烈度进行有效的确定,若确定后的基本地震烈度高于6度,则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设置相应的避难场所和通道,并确保所有房屋建设防震等级达标,以最大化的确保防灾减灾的成效。
2.1.3产业规划设想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区域的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村民沟通,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特色农产品为品牌,制定出适合地方发展的产业规划。只有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村庄的建设才得以落实,最终实现城乡统筹。
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组织,提倡培育农业经营协会等机构,提高村民农技素质,增设创业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综合研究如何集约用地,扩大家庭农场或以“公司+农户”生成模式等来培育精品项目,最终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2.2社会主义新农村危房建筑的改造与规划设计
2.2.1致力于规划改造设计水平的提升
一是致力于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加强对危房改造的設计,以最大化确保整个危房改造设计的有效性;二是结合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来规范新农村危房的规划管理。在管理技术方面,在未来应该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有效提高新农村危房规划管理水平。
2.2.2切实做好新农村危房维修、安置和搬迁工作
新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中,应该做好危房维修、安置和搬迁工作。对于短时期无法建设新房的危房,需要通过租赁、空闲房安置等途径来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对于处于基层村、中心区和镇区的农村危房,需要与农村新居的建设相结合,通过救助安置、新建、配建安置和翻建等途径来实施改造。对于处于逐步撤并型村庄和整村搬迁型村庄中的危房,需要结合农村新居的建设规划来解决,如果危房短时期无法新建,需要按照其危险等级采取加固和修理,从而保证农村住户的安全[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新农村村庄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设计中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设计。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产业支撑,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建筑,才能达到政府、企业、村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宁.新农村村庄建设及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设计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06:72-73.
[2]李婷.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贾安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