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训练对于我国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阅读训练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基于这个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阅读训练 小学 语文教学
正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为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科目的阅读训练教学还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训练状态,仍然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学生对阅读训练也不感冒,从而滞怠了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入手:
一、抓文本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阅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我们一方面强化读的形式和内容训练:
——朗读:增强语感,加深体味;——默读:提高读速,思考推敲;
——精读:深钻细研,融会贯通; ——略读:提纲挈领,观其大略;
——跳读:避轻就重,抓住要点;——批读:圈点批注,品评褒贬。
另一方面根据各种读的特点和不同的文體,引导学生要掌握的读书方法:
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运用略读,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通过默读,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揣摩特定环境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精读,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了解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语言障碍,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进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3、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味文章间的自然联系;通过跳读理清写景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精读重点段,体味段式特点,反复体会;运用朗读、批读参悟写景目的,学习写景技巧。
4、说明文:运用朗读读通课文,了解概要内容;通过默读以理清说明顺序;通过画读、批读掌握说明方法;最后运用精读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5、诗歌:从朗读入手,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精读理解体会作品的形象,把握意境;反复朗读,品味艺术构思,理解其诗情画意。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抓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授之以鱼弗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1、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中开展读好书、建立书香校园活动,除确保全校学生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四种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2、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结语: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
参考文献
[1] 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
[2] 杨仁孝.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3.
[3] 庄崴.古代名人故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8.
[4] 刘甫田、徐景熙.[M]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5] 邵宗杰.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关键词】阅读训练 小学 语文教学
正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为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科目的阅读训练教学还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训练状态,仍然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学生对阅读训练也不感冒,从而滞怠了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入手:
一、抓文本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阅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我们一方面强化读的形式和内容训练:
——朗读:增强语感,加深体味;——默读:提高读速,思考推敲;
——精读:深钻细研,融会贯通; ——略读:提纲挈领,观其大略;
——跳读:避轻就重,抓住要点;——批读:圈点批注,品评褒贬。
另一方面根据各种读的特点和不同的文體,引导学生要掌握的读书方法:
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运用略读,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通过默读,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揣摩特定环境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精读,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了解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语言障碍,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进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3、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味文章间的自然联系;通过跳读理清写景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精读重点段,体味段式特点,反复体会;运用朗读、批读参悟写景目的,学习写景技巧。
4、说明文:运用朗读读通课文,了解概要内容;通过默读以理清说明顺序;通过画读、批读掌握说明方法;最后运用精读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5、诗歌:从朗读入手,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精读理解体会作品的形象,把握意境;反复朗读,品味艺术构思,理解其诗情画意。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抓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授之以鱼弗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1、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中开展读好书、建立书香校园活动,除确保全校学生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四种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2、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结语: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
参考文献
[1] 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
[2] 杨仁孝.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3.
[3] 庄崴.古代名人故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8.
[4] 刘甫田、徐景熙.[M]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5] 邵宗杰.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