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使数学课堂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让身边的数学走进课堂,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已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 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 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样能加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主要针对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策略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有意孕伏,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如在以“上下车”为题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笔者这样导入:“你们平时坐公共汽车时,车到站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借此让几位同学演示上下车的场景,感受加、减混合的含义,这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 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实践证明,创设生活化、有趣化的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素材,开放数学课堂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新课改的教材是为每一个学生而编写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懂”,开放性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并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比如,认识完数字后,我带学生到校园去找数学、找数字,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发现。一般的发现:1棵树,10个同学,2个广播等;富有创意的发现了:一群学生,一片天空,一栋楼房等,可见他们对“1”的理解;“一个大门和一个小门”,这个发现是在数字认识理解中还无意识地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不能说他们谁行谁不行,谁对谁错,谁比谁强。应该说,这样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三、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价值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换句话来说,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显示其价值和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诱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在教学中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到课外,带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例如, 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 我让学生模拟小小设计员设计“美丽的图案”。我们校园缺少绿化,现在想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 请你帮帮忙, 画出你设计的草图, 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 大家都愿意,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 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 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设计成圆形, 有的设计成正方形, 有的设计成长方形, 有的设计成平行四边形, 有的是“日”形…一个个都很努力, 很投入, 在纸上画图, 认真地演算, 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我请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 再安排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 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 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解决生活问题,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低年级就应该开始渗透,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是正方形的。在了解了“分类”之后,让学生去整理自己的书包,把自己的文具、书本等分分类,回家也可以尝试着去整理自己的卧室。在学习了“人民币”之后,让学生亲自去超市实践,在付钱和找钱之间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让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使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都主动地思考, 积极地动手操作, 认真地推理、归纳, 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快速掌握了知识要点。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不是一句口号,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应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教师要使数学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 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使现实问题“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有意孕伏,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如在以“上下车”为题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笔者这样导入:“你们平时坐公共汽车时,车到站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借此让几位同学演示上下车的场景,感受加、减混合的含义,这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 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实践证明,创设生活化、有趣化的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素材,开放数学课堂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新课改的教材是为每一个学生而编写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懂”,开放性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并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比如,认识完数字后,我带学生到校园去找数学、找数字,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发现。一般的发现:1棵树,10个同学,2个广播等;富有创意的发现了:一群学生,一片天空,一栋楼房等,可见他们对“1”的理解;“一个大门和一个小门”,这个发现是在数字认识理解中还无意识地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不能说他们谁行谁不行,谁对谁错,谁比谁强。应该说,这样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三、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价值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换句话来说,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显示其价值和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诱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在教学中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到课外,带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例如, 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 我让学生模拟小小设计员设计“美丽的图案”。我们校园缺少绿化,现在想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 请你帮帮忙, 画出你设计的草图, 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 大家都愿意,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 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 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设计成圆形, 有的设计成正方形, 有的设计成长方形, 有的设计成平行四边形, 有的是“日”形…一个个都很努力, 很投入, 在纸上画图, 认真地演算, 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我请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 再安排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 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 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解决生活问题,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低年级就应该开始渗透,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是正方形的。在了解了“分类”之后,让学生去整理自己的书包,把自己的文具、书本等分分类,回家也可以尝试着去整理自己的卧室。在学习了“人民币”之后,让学生亲自去超市实践,在付钱和找钱之间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让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使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都主动地思考, 积极地动手操作, 认真地推理、归纳, 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快速掌握了知识要点。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不是一句口号,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应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教师要使数学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 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使现实问题“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